70年代农村生产队的饲养员是个好工作,但是他们不想干了。为什么?

既然是好工作,怎么会有人不想做呢?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还是大集体的时候,每个村都有生产队。生产队的物资资源统一分配,饲养员也是集体公社的一员,算是为国家干活的人。为什么没人愿意做?据我所知,在那个年代,供销社有一些像女售货员、组长、饲养员、厨师之类的工作,但并不是每个想做的人都能做。

然而,育种者有很多种。那时候整个国家还处于锅饭时代。全村可能有200户人家,政府只提供了一两台拖拉机。然后,用来做农活的其他动物是牛、马和其他动物。村子里至少有10匹马,20多头。这些动物忙的时候很努力,闲的时候肯定有人照看。说实话,很多人不愿意做这种工作是很正常的。以东北为例。东北的冬天特别冷,但是如果做饲养员的话,开荒期间甚至要住牛棚或者马棚,怕牛马出什么问题。一旦这些动物生病或者出现问题,饲养员就会受到惩罚,而且这还是在饲草充足的情况下。如果草料不足,在西北风中放牧将是致命的。

如前所述,饲养者有很多种,比如养猪的,养羊的。猪基本不用出门,养羊和养牛养马一样。他们都需要出去放牧。没有牧羊犬的配合,羊很容易迷路。夏天放羊比较好,冬天也一样受罪,而且这些活大多是女同志干的,一般是不给男同志干的。真实的写照是,在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里,宋丹丹放羊,薅羊毛给赵本山织毛衣。现实中确实存在,只是没有那么夸张,羊也没有变成葛优。

所以当时之所以说饲养员是个好工作,是因为他的工作内容多,工资高。那时候是个赚工分的时代。饲养员挣工分比其他岗位快,相对容易一些。虽然比较沮丧,但也是当时比较好的工作。只是大多数人承受不了这种痛苦,也没有能力照顾好这些动物。专门为生产队服务这些动物的,多是动物科或者会给动物治病的兽医。

虽然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我父亲是,我爷爷是当时大队的会计,给这些人统计工作分数。小时候,我们村发了一场洪水。当时父亲去帮大队救援物资的时候,先救的是这些马牛羊。在10年前,我还看到过我爷爷保存工作成绩的账本。我仍然知道什么工作是共享的,什么工作不累。总的来说,我觉得饲养员这份工作不错。很多人不愿意去,但就是舍不得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