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队的编制是什么?

教学大队的编制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被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只有三个师六个旅。随着战局的发展,八路军不可能再损失兵力,也不可能得到国民政府的建立。所以115师扩编后,一口气成立了7个教导大队。为什么要叫教导队?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正式建立的八路军只有三个师六个旅,随着战争的发展,八路军的扩编已不能由国民政府建立。所以115师扩编后,一口气组建了7个教导大队。为什么要叫教导队?

其实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当时中国两党的历史恩怨,是两党为争夺控制权和反制措施而进行政治斗争的产物。中国两党政治理念的矛盾就是两个阶级的矛盾,没有调和的可能。在抵抗外国侵略者对日本的侵略上,国际矛盾大于国内阶级矛盾,因为外敌入侵是针对中国各个阶级的,所以国内各派团结日本是当务之急。但与此同时,国内两党在战后互相提防,各有布局,也并不意外。

军事上,国民党联合我党,同时试图用编制控制我党军队,拿刀杀人,通过与日军作战消耗我党军队。另一方面,我们党会在这个历史空隙中找到艰难的生存之道,所以跳到广大的敌后,发展壮大敌后武装,壮大人民军队,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八路军115师下辖两个旅四个团,加上直属的一个独立团,总兵力一万多人。在东渡黄河战役和山西境内,通过建立游击武装、补充团、独立团等手段,不仅抵消了战斗损失,还增加了7000余人的兵力。之后翻越太行山,进入山东。1941,部队战略部署基本完成,要与山东纵队24000余人汇合。山东纵队以前是在敌后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的,根本没有正规军。所以这个合并一定是基于115的划分。

山东纵队,兵力115师以上,是在我党领导下,由敌后游击队、起义部队等小股部队整编而成。在此之前,没有正式的编制和训练,也没有正式的作战经验。115师开始整训后,双方本身都有征兵扩军的任务,著名的飞虎队,在此期间也有退守根据地训练的经历。有115师,除正式编制外,还有训练团、补充团、独立团等追加编制,山东纵队下还有兵团、支队、旅等各种临时编制,不利于指挥,所以115师先设6个,后增1个,共* *个。

教导旅、教导团、教导总队等。都是临时成立的。现在,我们军队里时不时会有一个。其实各单位都会自建军校,为自己的部队加强骨干和军官的培养。具体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基层士官和军官进行拓展。或者加强军队的骨干业务。或者保留军队的精英骨干,可以放在教导处的大锅里。总的来说,教导大队这种大规模的招聘并不多。正是在抗日战争中,国军损失太大,无法通过补充团来补充,才开始建立教导大队这种大规模的新兵训练整训机构。

115师进军山东,属于敌后战场。正常情况下随意扩军,无疑是军阀混战的结果。当时八路军名义上是在国民政府的统一编制下。虽然扩张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但它不能抓住国民党的辫子,也不能给我党的统战宣传工作造成被动和麻烦。所以,主力直接在敌后招募扩张是不合理的。但为了响应“人人不分老幼,土地不分南北,保家卫国抗日人人有责”的号召,广泛发动敌后群众,利用人民的抗战热情,大规模地训练敌后人民;既能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又能及时补充正规军损失的兵力。就像你自己说的,抗战是每个人的责任。现在有那么多热心人愿意参加抗战,难道我们就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不接受他们吗?不要说七个旅,我们要收七十个旅!

其实当时山东也是国民党政府在敌后政权比较完善的地区。115师教导大队也有外围组织。整训的主流是招收和补充我军,但也有不归我军指挥的地方武装和国民党游击队。其中,李派人到系国军受训。所以这些部队经过训练后,不接受我党当时领导的武装,也是一支抗日力量。所以国民党方面即使清楚知道115师组建教导旅的目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久,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上升到皖南事变,其深刻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关于军权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既然已经撕了,当然连我党我家教导大队的台阶都直接撤销了。不仅115师,其他各部也充分发挥了老红军超强发动群众能力的特点,广泛发动群众,既为了抗日战争,也为了。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解放战争国家短暂的准备期内,双方都准备建800个旅做最后的战斗。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做到了,国民党却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