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游记》的配乐都是许镜清一个人安排的?他是谁?

每当“咚,咚,咚,咚……”的音乐响起,我们就知道西游记要开始了。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许镜清。

《西游记》里的每一首曲子都是他写的。

“贫穷造就了我”

多认识歌手,少认识作词人,少认识无知的词曲人。

听过一首好歌,很少有人去打听这首歌的作曲是谁。

许镜清先生从不关心这些事情。他的作品已经这么高调了,他自己也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这和他不如意的成长经历有关。

从65438年到0942年,许镜清出生在山东的一个村庄,他的家庭非常贫困。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跟着大家的步伐“奔向东方”;一岁多的许镜清来到了距离山东老家2000多公里的黑龙江。

父亲打零工,母亲在家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他们努力工作,但只能吃饱饭。

作为家里的长子,许镜清从5岁开始帮家里干活,天不亮就去捡煤球和树枝。

家里取暖只能靠这些。如果拿不回来,只能冷冻。

东北的冬天出奇的冷,经常是冻得手脚麻木,有时候冻出水泡。

除了他的父亲,许镜清是这个家庭的支柱。他一定很强壮。

这辈子,许镜清唯一的乐趣就是摆弄父亲用鱼皮做的二胡。

这可能是他的音乐启蒙。

当许镜清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学习不好。他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年轻人不努力,老年人难过。

许镜清一生中与父亲的交谈不多,只有两句话记得最清楚。

还有一句是:对妈妈好一点。

这是我父亲死前对许镜清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许镜清14岁时,他勤劳的父亲受不了了,去世了。

许镜清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

用许镜清的话说:“按道理,我不应该读书。我应该找份工作,哪怕是很辛苦的工作,留在家里照顾妈妈和妹妹。”

大学录取通知书打破了平静而悲惨的生活。

拿着通知,许镜清左右为难。

他看着风尘仆仆的母亲,他很难选择一个遥远的地方。

穷,穷的不敢做梦。

妈妈说:去吧,考大学不容易。就算拉车我也要把你供出来。

献给西游记。

在他离开之前,他的母亲拉着车去捡玉米,给他省下了可怜的三块钱。

为了让他的母亲少吃零食,许镜清在上学期间做了一份兼职工作。

作文班有三个学生,但许镜清没有找到工作。

他不喜欢说话和社交,一心想着如何尽快完成学业。

65438-0965,许镜清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分配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担任作曲。

同事们都在想怎么“当官”。只有许镜清像个傻孩子一样努力工作。

许镜清愿意脚踏实地地学习新东西。他对民族乐器了如指掌,也接触过电子音乐。

在1983中,许镜清碰上了一个好运气。

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开拍,《无名人生》第一集从来没有总理陪同。

一天,许镜清接到中央电视台音乐编辑的电话,邀请他来台。

到了之后收到一句话,就是“生而无姓”。

许镜清开始写得很快,没多久就制作了这首歌的小样。

西游记的杨洁导演听到试玩,大呼:这不就是孙悟空的感觉吗?

杨洁导演问是谁拍的,工作人员说:这个人不太出名。

导演杨洁说:我不要名气。

就凭那一分钟的音乐,杨杰导演坚定地选择了许镜清。

在此之前,杨杰导演已经拒绝了7位作曲家。

每次提起这个故事,许镜清都掩饰不住自己的骄傲。

从那时起,许镜清开始为《西游记》作曲,历时四年。

当时,许镜清41岁,一个成熟作曲家的黄金年龄,全部献给了《西游记》。

许镜清从不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一个圈子里。他说:我没有固定的模式。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就写了。

创建云宫殷寻的灵感来自于农民工的午餐盒。

有一天,许镜清刚睡醒,几个民工敲着饭盒,哼着小曲,走在去吃饭的路上。

这种随性不就是孙悟空的放荡不羁吗?

许镜清迅速用笔记记录下这种感觉。仅仅几个小时后,殷寻出生了。

为了体现孙悟空的不羁和力量,我们选择了电子乐器和民族乐器的融合。

但此举遭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四大古典小说是中国的传统作品,怎么能用西方乐器?

许镜清解释说:既然孙悟空代表了一种反叛精神,为什么他不能在音乐中反叛呢?

还好杨洁主任理解他。

在杨杰导演的坚持下,我选择了用这首《云宫殷寻》。

据专业人士分析,许镜清用过古琴、琵琶、笛、箫、笙、芦笙、编钟、板胡、三弦、钹、锣、鼓、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电鼓组、等。

这种多样性是迄今为止任何分数都无法比拟的。

许镜清因此获得了“电子音乐教父”的称号,创作了许多创新音乐。

红遍全国的《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灵感来自323路公交车上的许镜清。

公交车经过一个菜市场,许镜清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别感慨:人忙一辈子的原因是什么?

突然脑子里蹦出一句话:春夏秋冬,跌宕起伏。

这是许镜清前几天收到的阎肃老师的一句话。

许镜清是一个不记得歌词的人,但这句话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唱这首歌。

沉浸在自己音乐世界中的许镜清被电台的广播惊醒,想赶紧找点东西写下来。他只能在一个烟盒上写字。

他取下烟盒,向路过的小学生借了一支铅笔,躺在电线杆上,写下了这首歌。

回来后,这个杰作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

随着西游记的播出,这些歌曲开始流行起来。

没人知道许镜清是谁。

徐宝良·景清以前的同学没有印象提到过许镜清这个名字,但他们充其量只是有点熟悉。

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许镜清为《西游记》写了所有的音乐,没有人会相信。

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获得首届中国十大影视金曲奖,此后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创作团队受邀参加庆功会时,歌手蒋大为和作词人阎肃都被叫上台领奖,只有许镜清坐在台下,无人问津。

这首歌获奖了,但作曲家没有奖杯。

许镜清给电视台打电话询问此事。电视台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他说是农营的。

工作人员一听,就说,好的,到时候给你发。

几天后,值班室的老人给许镜清打电话说:这是给你的一个奖杯。下来拿吧。

本该被大众接受的荣耀,却被保安室值班的大叔颁给了他。

“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太迟”

从65438到0987,许镜清创作了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的所有音乐。

为整场晚会配乐是史无前例的。

晚会结束时,许镜清和《西游记》的关系也告一段落。

他有了一个想法,他想举办一场“西游记音乐会”。

苦于缺钱,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在那个知识和版权意识都很匮乏的年代,许镜清几乎收不到什么像样的版权费。

有意识的音乐公司想到版权,给许镜清几百几千块;其他公司逃避版权费,所以一分钱都不给。

《猪八戒背媳妇》这首歌被做成彩铃,各大公司赚了几千万。许镜清自始至终只收到了8000元。

其中一家音乐公司支付了版权费,只给了许镜清2元7角。

许镜清打车去拿他挣来的版权费,车费他自己出。

第一次正式收到自己作品的版权费是在2014年。韩寒在拍摄《后会有期》时使用了歌曲《女儿的爱》,韩寒给了6.5438+万元的版权费。除了管理费,许镜清还收到了3万元。

渐渐地,许镜清不太关心这些事情了。

他只是越来越想开演唱会。

许镜清知道靠自己的作品赚钱是不可能开演唱会的。

他开始找人投资。

一个老板威胁要投资他,许镜清热情地准备录音,还投入了自己多年积累的6.5438亿+元。

原来是老板酒桌上的玩笑。酒赛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过。

那是他离实现梦想最近的一次,结果还是毁了。

后来,在一些《西游记》戏迷的提醒下,许镜清决定筹集资金。

许镜清70多岁了,工资只有几千块钱。他住在一栋没有电梯的旧楼里。

我很荣幸是国家级作曲家,但是举办一场小型的音乐会太奢侈了。

好在2016年,许镜清74岁,众筹成功。

65438年2月4日、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西游记音乐会”。

许镜清把所有参与众筹的29016人的名字都写在了感谢名单上。

许镜清没有坐在观众席上观看这场盛会,而是躲进了更衣室。

他不敢看。他怕场面越闹越大,忍不住哭了。他怕场面惨淡,我对不起观众。

音乐会结束时,许镜清被邀请参加谢幕。主持人问他:你想说什么?

许镜清只是说:我想哭。

从1986到2016,30年,无怨无悔。

后来,董卿采访了许镜清,问他:这场音乐会是不是有点晚了?

许镜清说:还不晚,只要我活着。

有人用他的配乐赢百万,有人用他的歌红一辈子。

许镜清说:我不要名利。就算我打不开,这些歌大家都听过。(演唱会)只是我多年的梦想。

70多岁时,许镜清坚持在晚上写作。他说,我已经30多年没见过北京的旭日了。

西游记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孙悟空,人人都会哼“敢问路在何方”。

但是没有人记得许镜清,他和月亮一起坐在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