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全书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怎么写?以下是我收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套教案。欢迎阅读收藏。

小学数学二年级1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的操作,让学生体验并知道物体的重量。

2.学习比较物体重量的简单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通过对物体的操作,让学生体验和认识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新的赠款

老师:同学们,在节日期间,父母会给我们买很多礼物。老师,这是一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更重吗?哪个玩具更轻?

学生交流

老师:今天我们将学习比较物体的轻和重。

二,新授探究

询问1: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和小比亚

老师:你知道哪个比这个苹果和这个气球重吗?你怎麽知道?

学生交流

老师:那小胖和小艾比呢?

老师总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判断。苹果很重,气球很轻。

根据图片,小胖是重的,萧雅是轻的。

询问2:动手操作

1,比较以下物体的重量,2块橡皮,磁铁,汽车等。在书的第42页。

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和动手操作。

2.验证对比结果:这些物品可以挂机。

之后总结方法,权衡。

老师:数学书和铅笔盒谁轻谁重?

你怎么比较学生的交流?

老师总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较重量。

调查3

1,小包装酸奶,一包3罐,大包装酸奶,一包6罐,4个小包装和2个大包装酸奶,哪个更重?哪个更轻?

2.四个羽毛球运动员的重量等于六个乒乓球运动员的重量,都是24g。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哪个更轻?

总结:比较物体的重量,也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第三,练习和巩固

练习1

1,判断严重程度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2

一个小木箱可以装4瓶汽油,一个大木箱可以装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和6箱大木箱的汽油重量是哪个?哪个更轻?

生:12×4=48(瓶)

6×8=48(瓶)

甲:一样重。

老师总结:比较物体的重量,也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练习2

小组活动

让孩子们用今天所学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来比较他们带的东西的轻重。

团体交换

课程总结

四、这节课的总结

为了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去看,称重,计算。

课后练习

动词 (verb的缩写)课后作业

教材P42

小学数学二年级整体教案2一、教学目标

(A)数字和代数

1,第一单元“数、数、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公式的过程,认识到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乘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1)”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2)”。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2-5和6-9乘法公式的编制过程,形成了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表中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除法”和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除法”活动,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公式的过程,认识到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除法可以解决的问题,认识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乘法公式求商,认识到乘除的倒数关系。

第6单元“时、分、秒”。通过学习时、分、秒,学生初步形成了观察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在实际情况下,认识时、分、秒,初步理解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前进速度,就能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出经过的时间。

(B)空间和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体验观察的过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他们看到的物体可能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方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形成了空间的概念。

第五单元“方向和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出另外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描述物体的方向;如果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就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同伴交流思想,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我们最初感受到的是不确定性,体验到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4)实践活动:本教材安排了三大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小调查”活动和多样化生活的应用题,针对某一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乘法公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乘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经过2-5和6-9乘法公式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表中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除法”活动,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公式的过程,认识到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除法可以解决的问题,认识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乘法公式求商,认识到乘除的倒数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创造一个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表:

1,数乘-5课时。

2、乘法公式(a) - 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一分钟和除法-13课时。

5.方向和位置-4个课时

6、乘法口诀(2) - 7课时

7.分部-8课时。

教学时间表

20xx-20xx学年最后一学期(二年级)

辅助启动和停止

月计划和日计划的小时数

充满

单元(课)教学内容

1 9,1 ~ 5单位1 1-4计数并乘以4

2 8 ~ 12单元1和单元2 5,1-3乘法公式4

3 15 ~ 19第二单元4-7乘法口诀4

4 22 ~ 26单元2和单元3 8-10-1公式,观察对象4

5 29~10,3单元3,4单元2-4-1观察对象,划分4

6 6 ~ 10第四单元2-5除除4

7 13 ~ 17第四单元6-9除以一,除以四

8 20 ~ 24第4单元10-13一分钟一分钟和除法4

9 27 ~ 31单元5 1-4方向和位置4

10 11,3 ~ 7单位6 1-4小时,分钟,秒4

11 10 ~ 14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5-1-3乘法公式(二)4

12 17 ~ 21第7单元4-7乘法公式(2) 4

1324 ~ 28第八单元1-4除以4

14 12 1 ~ 5第8单元5-8第4部分

158 ~ 12第九单元1-4统计与猜测4

16 15 ~ 19总评4

17 22 ~ 26复习4

1829 ~ 1,2复习4

19 5 ~ 9复习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卷3班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兴趣,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他们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举手积极,写作业工整,学习氛围浓厚。但是遇到难以思考的问题,就有退缩的情绪。虽然孩子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反映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所以,我更应该注意的是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逐步引导它去体验思考的乐趣和成功的乐趣。但四个班有少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有几个同学不愿意写字做题。例如(2)班上的何伟、、刘,以及(4)班上的、马少南和李佳。这种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留洋和,4班的周国庆、张、唐,学习障碍很大,经常跟不上课本布置的任务。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不高,课堂作业难以完成。老师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关怀,鼓励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些难度,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好学、好学的孩子经过两年的学习,成绩更好。第二年进入第二期后,一些学生,如、、蒋心怡、张晓灿、顾等。,可以尝试开展奥数训练,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优秀。由于年龄和学习环境的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不一致。老师应该尽力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和进步。

教材分析(包括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知识技能:?带余数的除法1000内部数字的理解笔算加法,加法的估计和校验,连续加法;笔式减法,减法的估算和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乘法,加减整百加整十和相应的减法,加减整十(和不超过100)和相应的减法;整数乘以一位数和不需要携带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都是口头计算。解题:?与带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和“一个数是多少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分两步用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

第二,

(2)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对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相对简单的初步了解路线图角度,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米、毫米,简单的测量,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题:?用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或者根据相关方位的描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或设计一个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统计与概率。知识技能:?将收集到的数据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整理,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题:?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角度,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合理解决问题。确定实践活动的方向(用东、南、西、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书教案4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物体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轻和重。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式比较物体的重量。

情感目标

通过学、玩、练的过程,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选择合理的方法更重要。

教学过程:

首先,场景导入

(1)相互比较

老师:孩子们,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两个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演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观察对象,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比谁重要。

老师: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

总结: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服用过,所以可以直接通过生活经验和眼睛观察来判断。

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里面装着不同的东西。你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老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猜测。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吗?(生:用手称,举,平衡,跷跷板等。)

老师:孩子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的方式一起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节目题目:轻与重)

第二,探索新知识

(1)用手掂量。

老师:刚才,孩子们都想了很多好方法,但是我们身边没有秤和跷跷板怎么办?谁想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两个盒子现在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受。(让学生上来称重,得出答案)

老师:米老鼠为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后面我们还会用“称两个物体”的方法来比较。

目前,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气球、梨、苹果和矿泉水。每组可以选择其中两个,通过称重进行比较。(要求:每组儿童选择两个物体进行称重、比较和对话。

()和()比()重,()比()轻。

(请告诉3 ~ 4个孩子)

老师:在我们比较的过程中,哪一项最重?哪一项最轻?(气球最轻,水最重)

老师:为什么相比之下气球的形状最轻?(因为里面有空气)

老师:物体的轻、重和它的大小有关系吗?(否)

老师总结:比较一个物体的重量,不能只看它的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其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重。所以用手称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轻重法。

(2)携带。

1.老师:(展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串梨和一串苹果。它还通过刚才称重来比较它们的重量。你觉得可以吗?(不会,因为太多了,如果你不能把它们放在手中,它们都会掉到地上。)

老师:那我们这些孩子能想出别的方法来比较体重吗?(同桌说话。学生甲:你可以拿着它。)

老师:我们把所有的苹果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让2 ~ 3个小朋友上来背),告诉大家自己的感受。梨的总重量比苹果重。

2.很多孩子都想试试背着的感觉,所以和你的同桌合作,找出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和你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3)悬挂起重机

1.老师:这里的梨几乎和苹果一样重。好像不能用手估计重量。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比较一下吗?(生:用天平称一下)

老师:这个方法是好的,但是没有这些工具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来比较呢?(用橡皮筋挂起来比较重量)

老师示范:应该看哪一段?(橡皮筋的长度)

请上来指出橡皮筋的长度。

2.拿矿泉水和生梨比。

老师总结:同一根橡皮筋上挂的物体越重,橡皮筋被拉长的时间越长。

三、观察实验有轻有重。

1.老师展示媒体:海绵、磁铁、胶水、夹子、玩具车;

老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东西由轻到重排序?(小组讨论交流)

(1.手工估算,两两比较;2.两两挂起来比较;3.把这五样都挂起来)

老师: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全部挂起)

老师:其实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可以猜出谁最轻了。(海绵)谁最重?(磁铁)

2.学生做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由轻到重)。

填写书上的表格。

3.学生交流

把五样东西都挂在橡皮筋上,最短的橡皮筋最轻;橡皮筋拉伸最长表示物体最重。

4.让孩子们指上来,看看橡皮筋是哪根长的?

第四,知识扩展

1.展示课件:所有的孩子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摇晃时,比如现在,你能看出谁更重吗?为什么?(肯定是胖乎乎的,小而轻。小胖的一边向下倾斜,而小桥向上倾斜,所以小胖比小桥重。)

老师:如果两者重量相同,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么样?(相同高度)

2.老师展示图片。

老师:从这幅图中你明白了什么?(2个苹果=4根香蕉;1个苹果=2根香蕉)

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学生回答)

老师:如果你加1个苹果,你需要在右边加多少个香蕉才能让它们一样重?(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可以装4瓶饮料,大木箱可以装8瓶饮料。那么小木箱12箱饮料和大木箱6箱饮料哪个更重呢?

12×4=48(瓶)

6×8=48(瓶)

(相同重量)

老师: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动词 (verb的缩写)摘要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技能?你从学习中收获了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整体教案5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位置、图形、统计等知识。也可以很好的掌握。个别同学没有达到正确快速的计算,以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表中除法、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一万以内简单加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公斤、统计、发现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这本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中除法,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用数学解题。

表内划分的安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侧重于表内除法的教学。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和“包容分”,在平均运算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将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包船,每船限4人),让学生明白除法的意义。

对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改变了原来的排列结构。先教1000以内的数,再教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字序列表和约数。万元以内加减法的排列具有过渡性特点:教学口算在前本100元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去两位数;教三位数(几百打)钢笔算术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做准备。本单元还结合数百种加减法安排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布置解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中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的教学,及时安排解题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一些数和计算的知识后,学会学以致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本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锐角与钝角”和“平移与旋转”与原教材相比,“锐角与钝角”的理解明显超前,“平移与旋转”是新内容。在量的计量上,克和公斤的教学强调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感受克和公斤,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排序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合统计表。这本教材还安排了“寻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有规律的排列蕴含着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两步计算法解题,知道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理解特定情境中除法的含义,阅读并写出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法公式求商。使学生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自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用实例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后在网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初步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体验用7-9的乘法公式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公式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解决简单或略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管理员体验计数的过程和作用;有能力的人能读写一万以内的数字,知道这些数字是由千、百、十、一组成的;可以用符号来描述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能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识别每个数字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约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算。能计算整百,加减整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他们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质量的单位克和公斤,初步建立1g和1kg的概念,知道1kg = 1000g;使学生知道如何称量物体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正确地计算几百和几十的加减;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学的意义,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条形图和简单的复合统计,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唤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身边现实生活中有趣案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用数学创造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的有规律的排列蕴含着数学知识。

第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学习并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听课,从课堂教学中要求质量。

4.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1)为有余力学习的学生提供奥数辅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2)注重学困生的辅导,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检测,及时反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