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栏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我刻苦读书,苦练兵法,怀揣着国泰民安的志向。苦于生计无着,迫于无奈,他在熟人家吃了顿便饭,有时去淮河上打鱼换钱,屡遭周围人的歧视和漠视。有一次,一群流氓当众羞辱韩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却喜欢随身带着一把剑。那时候,你很胆小。有本事你敢用剑刺我吗?如果你不敢,就躲到我的胯下。韩信知道自己孤军奋战,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众多围观者的面,我挨了屠夫的胯下。史书称之为“下台之辱”。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光武揭竿而起。韩信带着剑从军,在项梁加入了楚国的军队。项梁死后追随项羽,却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他只是拿着戟充当守卫。他向项羽提了许多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一开始并没有用他当将军,只是任命他为校尉来对待小米。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定离开汉营。丞相萧何深知韩信的才能。他闻讯后,立即在月夜策马追赶,劝其归来,从而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在萧何的再三劝说下,刘邦亲自与韩信商议军务,深信韩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举行仪式,拜他为将军。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修复刘邦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迷惑了雍王张寒,但他却率领大军沿着南郑旧路悄悄离开自己的阵地,打败了张寒军,一举拿下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重返三秦。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韩信领兵出函谷关,逼兵至洛阳,项羽的诸侯如韩王郑昌、殷王司马琼等相继叛变。然后又联合齐国、赵国攻打楚国。四月,军队已经进入了楚国的首都程鹏。攻势之凶猛令人惊叹。没想到刘邦进入彭城后,抛开防御,四处寻找宝藏和美女。正在与齐军作战的项羽听说程鹏失陷,星夜率军三万赶回,一战击败刘邦..韩信闻讯后,立即赶去收罗败兵,在洛阳与刘邦会师,成功进行了抗战,在泾县和索亭之间击溃了楚军,使项羽西征的将士受挫。战线终于在荥阳稳定下来。

刘邦兵败,齐、赵、魏又转向楚。八月,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领兵攻魏。魏把陈的重兵部署在黄河东岸的蒲坂。韩信在蒲坂对面的临晋部署了大量船只,假装要正面渡河。他偷偷用木架绑了一个瓦罐,做了一个临时的穿越装置。他从上游夏阳渡河,奇袭安邑。突然他出现在魏军身后,击破魏军,活捉了魏王宝。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率军东进,攻占夏香,夺回县城。这时刘邦命令韩信督促他加强荥阳驻军,于是韩信只带了一万多兵力进攻井陉的赵。赵王偕赵军统帅程将二十万大军集中在太行山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韩信先引两千轻骑,乘夜绕到赵寨后。天亮后,主力出到江后,引诱赵进攻。汉军背水一战,无路可退,大家拼死一战。事先布下的两千轻骑,趁机闯入赵军的空营,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见此,军心大乱。韩信乘势反击,击破赵军二十万,斩杀赵统帅陈郁,生擒赵王偕。然后,韩信以“去军中使计”投降了燕。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重兵攻齐都城临淄。楚将龙郄率领二十万人马来援,在高密与大败的齐军会合,然后与汉军隔淮河对峙。韩信暗中派人用一万多个沙袋在漆黑的夜里堵住淮河上游。天亮后,一部分部队渡过淮河,袭击后方的楚军,然后假装战败。龙且误以为汉军胆小,引主力渡淮追击。韩信命令部下挖开上游堤坝,将楚军截成两段。汉军采用半渡直击的方式,消灭了已经过水的楚军,龙且被杀。没渡过水的齐楚联军不战而溃。韩信乘势追击逃跑的敌人,活捉了齐王田光,彻底平定了这片土地。

韩信攻下齐国后,项羽一片慌乱,急忙派人游说韩信,希望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反对韩联楚,遭到韩信拒绝。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说:“你没听说过一个道理吗,勇者震主者危,为天下有贡献者不赏?”.....将军现在既有地震大师的威名,又有难以回报的巨大贡献,属于楚国,楚国不信;对韩、甄忌惮。不自立为王,家在哪里?”韩信连连摆手说,“请不要再说了。汉王对我非常好。他给了我他的车,衣服和食物。古人云:坐别人的车,就要替别人分忧;穿别人的衣服也要为别人分忧;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打工。我怎么能忘记大义呢?”于是,婉拒了蒯通的建议。但齐国开始执政时,为了让百姓安心,就要立王治理。所以韩信已经派使者上书,要求刘邦立他为假齐王(代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无暇顾及自己。看完书,他勃然大怒,不想回答。后来,在听取了张亮和陈平的意见后,他说:“君子平定诸侯,才是真正的国王。你这个伪王在干嘛?”于是,韩信被任命为齐王,并调动军队攻打楚国。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要统帅,统一指挥各路军队。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猛攻汉军阵地。韩信采用了典型的侧翼进攻战术,使中国军队稍稍后退,避开了楚军的凌厉精神,展开两翼,进行侧击,进而推进中国军队,一举完成合围。晚上,韩信让汉军四面楚歌,最终让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歼灭。眼看大势已去,项羽慷慨自刎于乌江之上。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和刘邦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以项羽帐下持戟护卫的卑微身份,几年内遍游神坛,建了许多奇珍异宝,最终成为楚汉战争的一方。蒯通称赞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有点不谙世事”。他的作战战术受到后来军事家的高度赞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曾写过《韩信兵法》三章,可惜已失传。韩信的军事才能让刘邦极度不安。所以项羽战败后,夺取了他的兵权,迁为楚王,然后做了淮阴侯,软禁了他。有一天,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道:“陛下只能率领十万大军。”刘邦又问:“你呢?”韩信犹豫片刻,突然得意地笑了:“我是多多益善!”韩信无与伦比的战功和才能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把韩信引诱到长乐宫的钟房,以谋反的罪名杀了他。一代名将死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很可悲。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他很小的时候,他靠给一个大家庭放牧猪和牛为生,吃了很多苦。1344期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虫灾害,各地病害流行。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在邻居的帮助下匆忙埋葬了他的亲戚后,他无依无靠,只好在附近的黄觉寺做了一名小和尚。很快,灾情越来越严重,庙里的和尚不得不外出讨饭。朱元璋入宫不到几个月,就被送了出去,成了一名游客。他四处游历,四处乞讨,在深山野地饱受风霜之苦;但同时也让他了解了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

元末政治越来越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广大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在1351年,元末爆发了由汉和领导的农民起义。1352年,朱元璋回乡旅游,收到浩州起义军老乡唐河的邀请函。他投奔了郭子兴的濠州红巾军队伍。由于他的勇敢,他很快被提升为秦冰陆军第九指挥官。不久,他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并与郭子兴的养女马史结婚。此后,刘福通立汉之子为帝,称,建立了“大宋”政权,国号龙凤。朱元璋先以战功担任镇督,后升任总经理,成为濠州红巾军统一一方的将军。

1355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以左副元帅之职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他率军南下,攻打庆忌(今南靖),投降康茂才等军民五十余万,改庆忌为青天府。龙凤政权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地的省书章。此时朱元璋局势小,兵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利。他利用元朝主力攻打王小明的机会,从南面和东南面打击元军主力,取得胜利。朱元璋率军打徽州基础时,采纳了老儒朱升的建议,即“筑墙高,积粮广,称王慢”,下令军队自行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使兵强粮足。于是朱元璋把军事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土地肥沃、盛产粮丝的浙江,先后占领了诸暨和滁州。这个孤立的元军据点第二次被摧毁了。随后,他适应新的军事形势,采取了守东南、东北和西部进攻的战略,取得了有利的军事局面;然后我们打了鄱阳,拿下了吴栋,征服了南方和北方,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被战争摧残的社会经济急需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进行,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守塞北的残余势力仍在试图卷土重来;在明政权中,由于战胜大臣的傲慢和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1376年,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设立13司,承担宣传和部署政治事务,统管行政、军事和司法事务。这三个部门统称为“三司”,归中央省管辖。

1380年,朱元璋利用胡谋反案,进一步改革中央机构,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一职,分六部负责政务,在政治上服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朱元璋将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并在全国设立卫生所制度,将军权也集中在军事上。司法上设立大理寺、京师法院、刑部,统称为主管刑事监狱的三法司。通过这些改革,朱元璋得以执政,有利于明初政治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经济上,朱元璋鉴于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制定休养生息政策,积极推行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有利措施。他在各地多次减免赋税,大力推行屯垦戍边政策,规定三年免税。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复苏的步伐。据统计,在明初的15年间,新开垦的田地* * *达180多万亩,占当时全国耕地的一半。此外,朱元璋还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整治和建设。明初修建恶性运河,堤防5000余处;疏浚4100多条河流;挖掘了40,900多个堰和池塘。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政权的官僚体制也比较清晰,这与朱元璋大力打击贪官污吏和地方士绅是分不开的。朱元璋经常把敢于贪污的官员剥皮,挂在衙门里惩罚官员。有一段时间,他很老实,很和谐。据洪武二十六年统计,明初全国户数增加了近10倍,耕地面积扩大了4倍,农业、工业和手工业都迅速发展。

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杰出君主。他建立了明朝,为中国民族团结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这个地方阶级政客,和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滥杀无辜,屡建监狱,杀了几万人。很多英雄、将军、文人都惨死在他的屠刀下,这也反映了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暴。

尤其是朱元璋发起的领股选士,让明朝无数知识分子摇头摆尾,攻击八股至死,始终没有觉悟。金范的例子是最生动的写照。八股选士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无数人的才华。这种制度被清朝统治者继承,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

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他不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创始人。他出生在德国波恩。他的父亲是波恩科隆候选法庭的一名歌手。为了让贝多芬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他从4岁开始就严格训练小提琴和钢琴。12岁时,贝多芬以极其精湛的技艺在皇宫剧院担任首席小提琴手,同时在教堂担任助理管风琴师。除了父亲之外,贝多芬童年的启蒙老师应该是精通作曲、音乐思想丰富的聂叶飞。为贝多芬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1787贝多芬去维也纳在聂·叶飞的帮助下向莫扎特学习。此后,贝多芬出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贝多芬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向往“自由、平等、博爱”,痛恨封建压迫。这些思想都倾注在他早期的作品中,这也奠定了他在音乐史上的大师地位。在此期间,贝多芬完成了著名的《忧伤奏鸣曲》、《月光》、《第二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从1803年到12年的11年是贝多芬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数量多,思路更广,思想更深,形式更宏大,如最著名的《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三交响曲》。1815年,梅特涅的反动统治更加黑暗,这让贝多芬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动摇。这期间,贝多芬失去了哥哥,也失去了自己的听力,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经常一个人在乡间的大自然中游荡。1819年,他重燃创作欲望,写出了《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等名作。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逝世。贝多芬是资产阶级繁荣时期的作曲家。他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其激情豪迈的创作,代表了当时进步阶级的反叛精神和求变欲望。贝多芬在当代和后来的欧洲艺术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高度评价贝多芬,他曾写道,“这个最屈辱的靠外人喘气的时期,恰恰是文学和哲学发展的辉煌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繁荣时期。”

艾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年)

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1847二月11出生于俄亥俄州米兰。爱迪生八岁入学,只学了三个月。他妈妈把他带回家,因为他的老师叫他“傻瓜”。这位前教师的母亲亲自挑起了教育儿子的责任。爱迪生非常喜欢物理和化学。他还在自己的地下室建了一个化学实验室。

1868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出来了,就是电动选举记录仪,因为没有实用价值而被搁置。1873年,他设计制造了一台双发射机。那种机器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同时发送两条信息。经过改进,在1874中制作了一个四联发射机,可以同时发送四条信息。

1876年,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洛帕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工厂”,也就是现代研究所的前身。他说发明工厂要十天一个小发明,半年一个大发明。那里确实有很多新产品。第一个重要的产品是1877年至1878年间发明的碳素电话送话器。过去,电话只能传输2-3英里。碳电话发射机连接了纽约和费城,传输距离为107英里。其他重要的发明包括留声机、白炽灯等。

1883年3月,爱迪生在做电灯实验时,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现象,即所谓的“爱迪生效应”。限于当时的理论水平,没有注意到这种效果。

1887爱迪生在西奥兰治建立了一个更大的实验室。1888年,他发明了电影摄影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爱迪生一生获得了1000多项专利,1928年,为了表彰他对国家的贡献,授予他一枚特殊的国会金质奖章。

[人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

(Aert instein,1879—1955)

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1879年3月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小工厂,但是失败了,全家搬到了意大利。后来,爱因斯坦去了瑞士,进入苏黎世理工学院教师系学习理论物理。

相对论——一个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将其推广到广义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关于运动物体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原理。在同年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E=mc2。在1907发表的《论相对论原理及其结论》一文中,爱因斯坦提出有必要将相对论原理从匀速运动推广到加速运动,其依据是惯性质量等效于引力质量。从此,他开始探索广义相对论。1916,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发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深化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相对论的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量子(光子)假说

在1905年发表的《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爱因斯坦坚持并推广了1900年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假说。利用光子假说,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了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在1917年发表的《辐射的量子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后来成为激光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