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意儿童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

《纲要》指出:“体育活动应当尊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不开展不适合儿童的体育训练。”教师在选择活动教材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预估幼儿的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比如小班的孩子在跑、跳、使用运动器材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考虑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如行走、爬行、钻孔等,以游戏的形式为主,避免因运动过度或超负荷而造成运动损伤和心理负担。

第二,场地,运动器材。

每次体育活动前,老师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在选择运动器材和安排运动场地时,最关键的环节是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场地不平或过于狭窄,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不便和危险。活动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损坏,边缘轮廓是否清晰。在投掷活动中,要合理安排投掷方向和距离,组织好幼儿的活动,以避免投掷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第三,着装。

孩子的着装也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老师们最容易忽略。每次体育活动前,老师都要检查孩子的衣服,比如鞋带是否系好,鞋子是否穿反,衣服是否过厚过紧,扣子是否扣好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小问题,但是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比如一个奔跑的孩子,一旦踩到散落的鞋带,可能会摔倒;太厚的衣服会让孩子在运动时感觉沉重、不灵活,活动后会因为出汗过多而感冒;太紧的衣服会不放过活动,甚至拉伤肌肉。所以,体育活动前,老师不要怕麻烦,仔细检查孩子的衣服,不仅孩子的衣服要便于运动,老师也要穿便于运动的衣服,这样才能在示范时正确地展示动作要领,或者避免高跟鞋给孩子带来的危险。

第四,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有安全意识也是儿童运动中安全问题的主体。有安全意识的教师能够预测和估计活动的安全性,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在儿童体育活动中,虽然没有人希望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毕竟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意外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对于拉伤、扭伤、跌倒、磕碰等轻伤,教师要有简单的处理技巧和应对措施。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孩子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如不随意推搡同伴,摔倒时双手撑地,不乱扔东西,跳跃或快跑时不开玩笑或吐舌头,受伤时及时告诉老师,身体过热时不要急于喝水。教师应努力随时提醒孩子运动中安全的重要性,制止不安全的行为,培养孩子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把“体”放在首位,体现了“健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