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会在遗嘱中包含社交和游戏账号。
“00”包括遗嘱中的社交和游戏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年轻人,而且每年都呈增长趋势。“00”会在遗嘱中包含社交和游戏账号。
“00”会在遗嘱中包含社交和游戏账号。1《2021中国遗嘱库白皮书》发布,首次发布“00后”遗嘱数据。
昨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对已入库的22万多份遗嘱的分析,反映出生命价值观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立遗嘱的行列,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立遗嘱的情况。2020-2021立遗嘱的人中,“00后”有223人,一年来增加了14.42%。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另外,广东是立遗嘱较多的地区,到2021,占全国比例的21.98%。
“00后”主要处理存款和虚拟财产。
目前,中华遗嘱库在全国各地设立了60多个服务中心,登记保存遗嘱22万余份,现有效遗嘱4707份。从数据上看,立遗嘱人趋于年轻化,立遗嘱人的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渐下降到68.59岁,并且每年年轻人的数量都在增加。
今年,“00后”遗嘱数据首次公开。2020-2021年,“00后”遗嘱223份,一年来增长14.42%。分析认为,“银行存款”和“虚拟财产”是“00后”人群会处理的主要财产。
针对为何97.7%的00后立遗嘱人都涉及银行存款,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表示,00后立遗嘱的人年龄普遍在18岁到20岁之间,其中有大学生,也有刚步入社会工作的。“这个现象说明00后主要财产是存款。”陈凯说。
此外,“00后”、“90后”的遗嘱中对“虚拟财产”的包含和安排更为突出——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网店、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通过立遗嘱解决虚拟财产的转让和继承,成为中青年群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写微信遗嘱,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
“80后”五年内将增长近13倍。
“90后”立遗嘱的人数每年都呈稳步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遗嘱人总数已达1204人,较去年增长80%。
与“00后”相比,90后的遗嘱涉及房产更多,71.64%涉及房产问题。据了解,这个群体中的父母以子女的名义买房的情况很普遍。除了房产,父母还会选择以子女的名义名下的股份。
随着“80后”都步入30多岁,这一群体的立遗嘱人数激增,5年间增长了近13倍。基本属于家庭没有纠纷,身体健康。在立遗嘱时,他们希望“未雨绸缪”、“避免遗漏财产”、“照顾好家人”。其中97.67%涉及房地产。另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非常懂得投资,涉及公司股权的遗嘱有13.18%,涉及证券基金的遗嘱有14.13%,远多于其他年龄段。
年轻人立遗嘱有很多原因。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事故哪个先来。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太可惜了。面试现场,90后罗女士(化名)正在立遗嘱。在两名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她按下手指,对着镜头展示自己的意愿。
她说,法律规定了继承顺序,但她想把财产明确分配给指定的人员。“在这个年龄,我们不会害怕任何事情。万一有什么意外,可以免去孩子开各种证明的麻烦。”
根据中华遗嘱库之前的案例,年仅21岁的王先生是00后立遗嘱的人之一。他去年生日时立了遗嘱。他说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报道,说她老公去世了,他老婆去各家银行查老公还有没有存款。所以他立下遗嘱,保证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在某一天突然去世时,能被家人及时取出。
从谈“遗嘱”色变到处理遗嘱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在立遗嘱的过程中,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的生活。
广东处理遗嘱的人比较多。
白皮书显示,广东办理遗嘱的人数较多,主要集中在60岁至70岁之间,而且也比较年轻化。婚姻状况多为已婚(曾经结过婚)。与往年相比,2021的再婚人口比例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截至2021,广东区域登记中心登记遗嘱数量达46330份,占全国21.98%。2017-2021期间,在广东的遗嘱分配方案中,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继承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立遗嘱人选择“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趋势,而选择“子女直接继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说明分配方案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广东遗嘱人主要处理的财产是不动产,保持在99%的水平;银行存款仅次于房地产。从2018开始,遗嘱中的财产已经多元化,包括金融合同、保单、车辆等。,而且近四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止到2021,65438+2,31日,中国遗嘱银行I * *收到微信遗嘱8万余份,其中19924来自广东,占比相对较高。
“00”包括遗嘱2中的社交和游戏账号。中华遗嘱库今日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解读遗嘱大数据。记者从中华遗嘱库获悉,白皮书对已入库的22万余份遗嘱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分析对比,并首次公布了第三次分配背景下的“00后立遗嘱”、遗产捐赠志愿服务等一批遗嘱登记数据。
“00后”开始立遗嘱,虚拟财产也包括在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遗嘱库的立遗嘱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年轻人,并且每年都呈增长趋势。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华遗嘱库首次公布“00后”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立遗嘱的人中,00后有223人,一年来增加了14.42%。分析认为,“银行存款”和“虚拟财产”是00后会处分的主要财产。
截至2021年底,立遗嘱的“90后”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上年增长80%。“90后”立遗嘱的人数每年都呈稳步上升趋势。“90后”遗嘱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其遗嘱中的财产类型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与“00后”相比,“90后”遗嘱涉及房产更多,71.64%涉及房产。据了解,在这一人群中,父母以子女名义买房的情况较为普遍。除了房产,父母还会选择把股权放在孩子名下。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00后”、“90后”的遗嘱在财产处理上更加丰富,对“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特点: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珍惜眼前人,通过意愿表达关心。
年轻人立遗嘱有很多原因。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事故哪个先来。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太可惜了。疫情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珍惜眼前人,通过遗嘱表达关心,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2021春节前,中华遗嘱库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我想立个遗嘱。”电话那头,是一个16岁的男孩。“我想把我所有的积蓄都留给我妈妈。万一我不在了,那笔钱可以给我妈更多的关怀。”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可以立遗嘱。
原来,男孩是一名护士,曾经在一家医院支援抗击疫情。疫情最严重的两个月,他见证了很多重症患者的离开。每当他想起那些曾经鲜活却已经逝去的生命,他就觉得什么都不说就走了会很可惜。离开前线后,这个想法一直在他脑子里。男孩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和牵挂。他对工作人员说:“妈妈就是我的一切,这钱就是我的全部。”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从谈“遗嘱”到“00后”立遗嘱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立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遗嘱处理年轻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有人认为,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也许并不是说人们对死亡没有焦虑和恐惧,而是在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的生活。
遗产捐赠服务,帮助三个分发。
三次分配作为* * *和繁荣的基本制度安排,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慈善捐赠财产被视为帮助三次分配的方式之一。在此政策背景下,中华遗嘱库推出了“遗产捐赠”服务。目前,已有126人在中国遗嘱库立下遗嘱,并在死后捐出自己的财产。
据统计,捐赠人是非营利组织,占80%以上,其余包括党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
通过立遗嘱捐赠财产,你可以为财产设立一个遗产管理人或慈善信托。比如立遗嘱人去世后,可以委托受托人将遗产交给慈善基金会,也可以设立慈善信托,或者直接捐赠给受益人。
另外,立遗嘱赠与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本人有权处分该财产。同时,对捐赠财产的数额没有条件和限制。与普通捐赠不同,遗嘱人可以随时修改遗嘱,随时增减捐赠规模或撤回捐赠。
“00”在遗嘱中包含了社交和游戏账号。他们刚过20岁就开始立遗嘱。他们在想什么?
3月21日,中国遗嘱库发布《2021中国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2020年至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出生的有223人,比去年增加了65438+。他们在遗嘱中处分的主要财产是“银行存款”和“虚拟财产”。
重庆人99%的遗嘱都涉及财产分配。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健康老年基金会于2003年3月201日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遗嘱咨询、遗嘱登记、遗嘱保管等免费服务。截至2021年底,已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遗嘱咨询近31.5万人次,登记保存遗嘱超过22万份。目前生效的遗嘱有4707份。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从2017到2021,重庆* * *有3800人通过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其中2021 * *有684人,同比增长12.5%。
从2017-2021的数据来看,重庆市立遗嘱人口主要集中在60-70岁之间,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立遗嘱人口呈年轻化趋势。遗嘱人的婚姻情况多集中在已婚(单婚)情况。
此外,重庆遗嘱人主要处分的财产以不动产为主,保持在99%的水平;银行存款财产仅次于房地产,2021占24.12%。但从2019开始,公司股权和保单逐渐出现在遗嘱涉及的财产中,财产日趋多元化。
“00后”将虚拟财产写入遗嘱。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立遗嘱的群体中出现了许多年轻人,并且他们每年都呈增长趋势。
白皮书显示,中国80后保存的遗嘱数量从2017年的73份增加到2021年的982份,五年增长了近13倍。截至2021,65438+2月,31,在中国遗嘱库立遗嘱的“80后”有1986人。90后的遗嘱总数达到了1204。比上年增长80%;从2020年到2021年,00后立遗嘱的有223人,一年来增加了14.42%。
其中,80后97.67%的遗嘱与房产有关,90后71.64%的遗嘱与房产有关,00后97.7%的遗嘱与银行存款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00后”和“90后”在处理财产方面的意愿更为丰富,“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显著特征。
截止到2021,65438+2,31,中国遗嘱库共收到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445份,包括QQ号、虚拟货币、淘宝、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网络游戏账号等。
立遗嘱的人越来越年轻了。
年轻的时候为什么要立遗嘱?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表示,年轻人立遗嘱有很多原因。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事故哪个先来。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太可惜了。
44岁的江楠(化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退休,丈夫经营小微企业,孩子才上小学五年级。
“看电视剧的时候发现,如果我不在了,我老公的娘家以后还有老公的改嫁房,孩子以后可能要面对三个家庭的风雨。太穷了。一个母亲能做的就是保证她的财产给她的孩子。我觉得现在写遗嘱不算早。我也劝过她老公一起立遗嘱,但他还没抽时间。”谈及立遗嘱的初衷,江楠说。
“可以看出立遗嘱的人越来越年轻化,社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从讲‘遗嘱’到‘00后’立遗嘱,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立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陈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