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抓小鸡游戏幼儿园运动会讲稿
一、设计思路:
民间体育游戏是以现代儿童体育艺术教育思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各民族流传的民间体育游戏和比赛为基础的活动。如何有效挖掘和开发民间体育游戏的意蕴和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是省重点项目“发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海绵条柔软有塑性,弯曲缠绕即可满足孩子的创意活动需求。以海绵为教具,通过民间体育游戏创造多元化的运动模式,让孩子在活动中发展跑、跳、平衡、投掷等运动技能,是我们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所以这个活动适合大班孩子。
二、幼儿发展分析与目标设计:大班幼儿正处于交往能力不断增强、运动技能不断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和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本次活动主要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尽量利用海绵条的柔软性和可变性,探索海绵条的各种玩法;2.利用海绵条,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发展孩子的平衡、跑、跳、投等运动技能;3.通过孩子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
三。活动的亮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有效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使用合作的方法,探索海绵条的各种玩法。
四、活动准备
1,装备准备:每人一张海绵条(红利、黄蓝绿组),数码标签贴纸,老鹰图片。
2、场景准备:沼泽、民间游戏门等。;母鸡、小鸡宝宝胸饰;带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过程
因为这个活动包括观察、探究、讨论和操作。其中,观察和操作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活动过程的重点。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认知活动是从玩耍开始的,所以我们以“玩耍”为核心设计了以下四种活动:
1,让孩子享受玩耍,激发参与欲望。
2.引导孩子自觉玩耍,体验求知的快乐。
3.引导孩子在玩耍中交流,感受合作的乐趣。
4.在活动中实现游戏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设计了如下具体活动:
(一)让孩子享受玩耍,激发参与欲望。
课程第一部分采用兴趣引导学习法引出主题,设计海绵条课前训练和“老鹰抓小鸡”游戏活动。“老鹰捉小鸡”是一种常见的民间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在课程一开始就有目的地通过民谣和童谣把孩子引入民间游戏氛围。并利用鹰和鸡的角色进一步延续活动。这个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享受感受的欲望。(2)引导孩子自觉玩耍,体验求知的快乐。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素材,为每一个孩子以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海绵条柔软有塑性,孩子们可以通过缠绕它们来构造各种各样的游戏。在第二个环节——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为了引导幼儿体验“怎么玩最有趣?”我们采用观察探索、小组操作、个别指导的方法,通过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向,引导孩子大胆探索,为每个孩子创造自由的创造空间。我们都知道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动作,还可以发展语言。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和倾向。所以在创作和剪辑的过程中,我也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分组操作和讨论。比如,试试海绵条弯曲后会变成什么样。我该怎么玩?合作后的海绵条有哪些变化?怎么玩?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可以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和寻求知识的快乐。
(3)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发展,感受合作的快乐。
在课程的第三部分,我们采用围绕民间体育游戏的综合教学法,让孩子们在“一切活动——一切活动——主动活动”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基本动作。该环节围绕重点难点,通过走独木桥、城门何时开、跳房子、三炮等四个民间游戏,发展幼儿走、钻、单脚跳、投的动作。针对大班幼儿动作的发展,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意识地增加动作难度,比如独木桥的逐渐变窄,大门高度的降低,跳房子的格式的改变。老师还要观察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以调整游戏的次数和强度。“三炮”游戏自始至终与“鹰抓鸡”游戏相呼应,游戏情境完整统一。所有的活动场景都是孩子自己用海绵条搭建,在创作中游戏,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学习和游戏的主人。每一个民间游戏都有童谣,让音乐和游戏有机结合,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实现游戏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学习不是从课内开始,课后结束。它应该实现生命活动的延伸。在课程的延伸中,教师要和孩子一起收集民间游戏素材,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民间游戏中继续感受快乐。
不及物动词活动评估
活动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激发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既定的活动目标。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现实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究的对象。”我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一定能够自由地玩耍,大胆地思考,勇敢地发言,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