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自主游戏表现的评价

一、组织合理的游戏场景,提高自主安排活动的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个特定的教育环境。

我们相信孩子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是主动的学习者和计划者。只有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选择游戏,组织合理的场景,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自主能力。

但是,由于旧的游戏规则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们把“自主权”或“自由”还给现在的孩子时,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所以首先要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设置各种活动区,考虑材料和活动的搭配。

例如,不仅设置了教育区和艺术设计区以培养操作能力,还设置了玩具区(结合玩偶之家)以促进社会发展,而积木区有助于增强书形结构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还有语言区和自然区。活动区的创设要考虑儿童的实践经验和兴趣,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有计划地摆放或更换合适的材料。

同时,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可选游戏的开发等环节与活动的互动,以达到教育目标。比如,通过合理组织积木区的游戏场景,孩子们开始学会自己安排活动,从成功到成功,从独处到合作游戏,在自己的哮天场玩耍,享受自己的欢乐和喜悦,他们学会了自己安排活动。

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游戏的主题也在不断更新。有一次,居志成用志高乐积木搭了一辆自行车,得意地绕着桌子走了一圈。

突然,他发现语言区的小朋友在表演《小熊过桥》这首诗,于是他停下来,走到他们面前说:“把这辆自行车给小熊!不要害怕它。它不是能在电视上骑自行车吗(上海野生动物园有熊表演)?你为什么不让它骑过去?”就这样,一场新的诗歌表演开始了。从他的笑脸看,他正在分享他们的快乐。

孩子从设计师变成了司机,从司机变成了观众。他的角色转变得如此自然,没有导师和同龄人的帮助,他也玩得很开心。孩子们的自主性在一次又一次的自选游戏中得到了提高。

第二,投入丰富的素材,培养独立运用的能力。在游戏中,材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平时我总是把游戏素材分组放在一起,而老师在选择游戏素材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局部利益,而忽略了素材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了素材的使用效率。

比如有一次,小朋友出现了“抽奖”的主题。他们把饮料瓶当摇奖机,准备把奖球换成乒乓球。但是因为乒乓球这种运动器械被放在了另一个地方,这个主题一闪而过,让孩子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如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培养孩子独立使用的能力?通过实践,我得到以下经验:1,新旧材料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尽量提供太少的现成材料)。根据两个同龄班级的游戏,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新旧材料数量相等,幼儿相互交换材料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是旧材料的两倍,孩子就会忽略旧材料。

并注重对新材料的操控和操作;当新旧材料的比例为1:2或1:3时,使用材料的效率最高,儿童可以很容易地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比如,教师将放大镜和手推车放入“医院”主题后,新的主题“食品检验”和“移动采血车”应运而生,孩子们也在游戏中赋予了旧材料新的意义:放大镜不仅可以用来看“病人”的五官,还可以用来检查食物的新鲜程度。

医疗小玩意不仅仅是治疗病人,更是服务于“采血献爱心”的活动。儿童游戏水平显著提高;如果新旧材料的比例在1:10以上,孩子很容易争抢或忽略新材料,不利于游戏剧情的发展。

但如果只扔进去,不及时带走旧材料,新材料的比例就会失衡,动态变化也不明显,就很难引起孩子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2.想象和创造开放、可转换的材料是儿童游戏的特点。

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对任何材料的使用都没有太多的限制,可以通过以物代物来发展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角色区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饺子”,把科学区的拼图当做零食的“刀”,把瓦工当“粉丝”,把橡皮块当“梅花桩”,把书当“屏风”。

有人说这样的东西不会丢,不会毁?可选游戏是让孩子玩完后把物品放回原处。3、建立班级“素材库”。

我在室内厕所设立了一个“素材库”(我们课前和课后有两个活动室),将游戏资料按照用途和性质分类,集中放在一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求的孩子查阅。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理解材料的相互关系,更好地在游戏中使用,还能帮助孩子学会分类,养成把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第三,注重游戏引导,增强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选游戏为孩子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丰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样的活动类型。儿童在活动中与外界客观环境、各种材料、教师、伙伴积极互动,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但越来越多的矛盾也随之而来。

普通孩子总是找老师圆满解决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我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活动过程中。

平时老师在指导孩子游戏的时候,要尽量去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不要给孩子讲大人的知识和答案,不要轻易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