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相对自由轻松的活动。特点是边玩边学,边学边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不能一味的玩。怎么玩?学什么?区域活动能否深入开展和推广,是核心问题。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团队合作已经被公认为个人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成功的一个要素。团队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必备素质,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第一,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模仿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儿童的模仿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因此,教师在孩子的区域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次,在表演区“我给熊穿衣服”的活动中,熊的衣服被撕破了,扣子掉了。正当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我们班的张老师走过来说:“有什么事吗?”我跟她说了我的难处,她很快缝好了小熊的衣服和扣子。我们的合作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班的孩子们。在玩地域活动《玩偶之家》的时候,有的小朋友玩的是幸福的三口之家,有的小朋友玩的是四世同堂。他们的合作意识很强。从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合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二、收集区域活动素材,激发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部好电影的播出,一部好小说的写作,都源于素材,地域活动的作用就是表达素材。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区域环境的创设要从幼儿的层次和需求出发,让幼儿成为主人,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并兼顾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建筑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手里的积木变成了高楼、漂亮的花篮、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孩子们爱玩的“魔方”游戏。孩子们需要组装小动物的完整图形。为了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我会先把魔方里的小动物图形打乱,然后发给孩子拼读,这样孩子会很感兴趣。就这样,当一个孩子。你可以向他的好朋友求助。有一次,鲁用一个太阳的图案组装了一个魔方,图案组装完毕,除了太阳的眼睛。总之,他拼写不好。这时,他向他的好朋友求助。韩宇小朋友主动放下自己的魔方,帮他完成最后一步。他们俩都开心地笑了。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

第三,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一定要创造合作机会。

作为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创造和同龄人学习、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形成团队精神。老师应该像大孩子一样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吵架,尽量不要当“裁判”。而是要根据地区情况的需要,对孩子的语言和动作做出反应性的反馈,或者偶尔提问,适当引导。比如,每个人都想做一只善良的羔羊,没有人想做一只可恨的狼。我们做什么呢三个人一起吃冰糕会怎么样?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下,逐渐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再比如:用橡皮泥捏奥特曼模型时,有很多小零件组合在一起,一个孩子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只有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圆满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必须互相讨论和合作,形成统一的思想,创造出手工作品的形象,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第四,让孩子享受团队合作成功的快乐。

无论你做什么,人们都想把它做好并获得成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也是如此。孩子在伙伴的互动中逐渐学会合作。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孩子掌握合作技能,让孩子产生积极的与人合作的心态。所以,我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使用合作术语。谁最想和我玩游戏?请你加入我们的游戏好吗?这盒苹果怎么吃?活动结束后,我们请孩子们进行总结和思考,让他们学会谦逊、理解等合作技巧,懂得在与他人合作时礼貌待人、团结互助。

此外,我们赞赏的眼神和语气肯定并鼓励孩子的合作行为。包括对孩子的一个善意的微笑和掌声,都能极大地鼓励孩子。从而进一步让孩子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例如,在科学区的小猫钓鱼游戏中,一个孩子扮演猫妈妈,一个孩子扮演小猫。然而两个孩子都想扮演猫妈妈的角色,他们为此激烈争吵了一段时间。这时候我走过来表扬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告诉他们表演结束后角色可以互换,让他们都意识到作为猫妈妈对小猫的责任。再比如:美术设计区,让孩子用图形的边角料,他们能认真做。一些孩子做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一些孩子做了一个漂亮的小房子,还有一些做了一辆汽车...孩子们积极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丽而富有创意的作品在他们笨拙的手中一一呈现。

总之,采取区域性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可以逐渐增强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孩子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克服自我中心,体会到人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队精神的培养会被更多的人认可,被更多的领域重视。幼儿时期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开始。我们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和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长大后融入建设祖国的洪流,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将是我们幼师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