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父母生活是怎么样的500字!!!!速度
兑现承诺: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光荣退休。省委书记普朝柱和省委组织部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你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回答普书记:“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到大亮山种树,为家乡百姓营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兑现在职期间,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承诺。”
隐居亮山 血染绿洲:1988年3月8日11时,刚退休的杨善洲总指挥率领杨光壁等一行18人,在施甸吃过早饭后,乘车13时许到达摆田中寨,由18匹骡马运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姚关的南部、旧城的西部、酒房的东部,海拔在2619至2000米之间的大亮山张家大坪子,到后召开了一个露天会议,会议由杨光碧主持,杨善洲作动员讲话,自学洪布置植树造林工作,蒋从德就植树造林的育苗、栽培、防护及管理技术作了辅导。
当天晚上,在杨善洲老书记和杨柳明住的绿叶棚内又组织召开了一次,后人称之为“绿色火塘会议”。会议确定采用“百日苗”整地育苗方案(在营养袋内培育100天后,再进行移栽的一种新型技术)。深夜,实然狂风雷电大起,他们正在抢修被狂风掀翻的绿叶棚栅时,滂沱大雨又不期而至,大家只好钻到马鞍下度过一个风雷雨之夜。
在开展“百日苗”育苗期间,技术员对民工进行了一些技术性辅导。当时,“百日苗”育苗栽培技术的使用在保山还是第一次,后来还在大亮山召开了“百日苗”移栽现场会,并在保山地区进行推广。
当年,云南省林业厅厅长李圭率林业营造处处长,及厅属相关部门领导上大亮山林场视察调研;此时,保山地区各县林业部们也纷纷前往大亮山参观学习。
开始办林场时,经费困难,没有钱购买农具,只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电,每人买一盏马灯。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起油毛毡房40多格;没有肥料,他们就提着粪箕到村寨道路上捡牛、马、猪粪作底肥。
1992年,大亮山林场才建成第一间砖瓦房,支部书记请老书记搬到新房里住,可他执意不肯,对林场职工说:“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硬是把新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一住就是9年,才从油毛毡房搬到现在的房间。
自场长回忆说:“大亮山的风特别大,有几次,炊事员早晨起来准备做早饭,发现炊具不见了,后来四处找,终于在山洼里找到被狂风刮走的炊具,但已经面目全非,下去捡炊具的人从山洼上来时浑身是露水。大亮山常年雨雾,空气潮湿度大,老书记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们常常听到他阵阵咳嗽声,从油毛毡棚传来,咳声常常会打破深山的寂静……大亮山的天亮得有些早,7点钟职工就准时到林地打塘种树。晨辉里一个老人的身影格外清晰,在他的身后是一片打好的树塘,原来老书记是6点半就起床,去挖树塘了。
为了节约钱,杨善洲老书记在每年水果成熟季节,都要到大街上去捡桃核、龙眼核、芒果核、到县委党校捡苦楝果,见到的人对他说:“你一个老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老书记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树苗了,有什么不光彩的,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几个女儿经常在大街上见到捡果核的父亲,对他也有意见,老书记对她们说:“我都不嫌丢人,你们丢什么人!”
原蒋场长告诉我们,如果工人外出干活将衣服弄湿了,回到住处,一定要在火塘边烘烤干,否则,想借日晒风吹弄干,那你就是一个星期也别想穿到身上。新房子建盖起后,老书记和大家从树枝搭建的窝棚搬出,住进了新房,这些新房的顶部是油毛毡铺盖,“围墙”用树棍做栅栏,通风透光。一觉睡醒,被子和头发披着一层薄霜,头发都变成直的,就像喷了一层银白色的发胶。职工们看看老书记这个样子,忍不住笑了,连老书记也跟着笑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建场不久,老书记带着大亮山指挥部人员,到省林业厅争取造林项目资金。当时,随行人员建议老书记:是否请李厅长吃一顿饭!老书记说没有必要。随行人员说,你不请他,怕他会请你!果然,到了下午,办公室秘书来通知,说,李圭厅长要请老书记和随行人员吃晚宴。当时老书记觉得很难为情,只好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只好说家里有点急事,等着回去处理,于是驱车到楚雄吃饭、住宿。老书记就是这样一位,不愿请客吃饭,也不想被人请吃的人。他常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吃人三餐、还人一席,这是种坏习惯,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在所有的树木里,杨善洲老书记最爱雪松,原地委大院里种雪松、大亮山场部,油毛毡棚前种雪松、姚关清平洞也种雪松。多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不土葬,要将骨灰撒到清平洞和大亮山的部分雪松下。他常对林场的职工说:“等您们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吧!”
了解信息快架电:有一天,老书记把自场长叫到了跟前说:“小自,咱们上山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树也种得差不多了,是不是应该给附近老百姓办点实事了?”自场长回答说:“老书记,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讲,咱们一起干。”老书记说了两个字:“拉电!”说干就干,从那以后,老书记亲自到保山买电线,拉电杆,全场职工有的勘察线路,有的架杆拉线,不到两个月,1公里以外的大地山社,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山区中,第一个通了电的村民小组,通电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地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慰劳林场职工。那天晚上,大亮山林场,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大地山寨子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杨善洲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
改变贫困修公路:交通不便,是阻碍大亮山林场及周边百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出入、造林物资的运输、与外界进一步沟通的问题。1989年12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节约资金,杨善洲老书记决定带领林场职工自己测量公路,让自学洪到酒房乡借来一台测绘公路用的手水平(水准仪),自制标杆,开始勘测大亮山公路。在测绘和开挖大亮山公路期间,老书记的竹叶帽和那顶赌气买来的毛呢帽子,几次被狂风吹落到山下。老书记为开挖,这条14公里的大亮山人的幸福路,不辞劳苦地到处筹措资金,土路开通了。2006年3月,老书记再次向上级争取了180万元资金,将通往大亮山土路变成了弹石路。
随着大亮山林场,造林和防护的成功运行,吸引了周边林地相连的村民农户,大家纷纷将自己的荒山和林子,入股林场进行造林、管护。当时合同规定,林场与林农的经营红利分配权按:有树的二八分成(林场二成、林农八成),无树荒山按八二分成(林场八成、林农二成)。这就是当时所流传的顺二八和倒二八生产分配模式。
扣罚违约金:老书记的孙子杨福李(小名兴发)告诉我们,他在大亮山打工,感到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又低,就离开大亮山到其他地方打工。从而违反了他和林场签订的在大亮山打工五年的合约,按规定要交违约金。当时林场里许多职工找到杨善洲老书记,为他孙子求情,说杨福李年少,罚款的事情就算了吧!老书记说:“皇帝的儿子也不行,违反了合约不处罚,以后还怎么管理?”后来硬是罚了300元的违约金。
杨善洲老书记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70元伙食补贴,后来调到了100元,但和他所付出的心血汗水相比,那是少得可怜,场长自学洪曾经跟老书记谈过多次,对老书记说:“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老书记一句话就把自场长顶住了:“我上山来是种扶贫树的,现在我拿着国家的退休工资,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大亮山林场建起后,杨善洲老书记经常到外地引进雪松、秃杉,核桃等树种回来,先在张家大坪子(场部)附近栽培,然后向四周推广种植。运用自己早年发明的萝卜保鲜法(将果树种苗插在水分充足的萝卜内),将种苗带回大亮山进行嫁接。据当年与杨善洲一起工作过的同志说,如今保山人自己有的许多优良果木,就是当年杨善洲老书记从外地引进发展起来的新品种。
1999年11月,杨善洲老书记手提砍刀修枝,在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事隔不到两月,又把肋骨跌裂两根,就医张道明家。他向别人讲:“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了,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但在两次连续骨伤未完全恢复时,自费开了200元医药费,又拄起拐杖,到大亮山林场管护森林了。
2008年11月11日,在大亮山林场施甸办事处会议室里,杨善洲老书记,把自己辛苦二十年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正式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兑现了20年前的承诺。李元标书记代表县委政府决定,转交杨善洲老书记10万元奖金,被他婉言谢绝了。老书记种下的是树,生长的却是一个***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在施甸、在保山、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无数的人,为播绿神州大地、福荫子孙,再造秀美山川而奋力拼搏。
2009年12月7日,保山市政府为杨善洲老书记颁发了特别贡献奖20万元,这次他收下了。但他却于2010年4月21日,将其中的3万元捐助大亮山林场,3万元捐给卡斯嗡摆来澡堂;2010年5月5日,10万元捐助保山第一中学。最后自己留下4万元,用于支付自己的医药费(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老书记看病开药从不报账、从不赊欠的一些感人事迹)。
从两次市、县人民政府奖给他的贡献奖中看到,杨善洲老书记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人生准则,艰苦朴素很俭朴,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尘不染泥中藕,两袖清风水上花,无瑕人品清如玉,对待人民如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满腔热忱为人民。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人民币”服务。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舍得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把享受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他在物质享受上是贫穷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具有永远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施甸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是大亮山林区。这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的发挥,附近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架设水管32条,全长3万多米,解决了3000多户1万多人畜饮水。泉水从林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2009年末,林场管护面积已达5.6415万亩,森林覆盖率97.17%,其中:华山松用材3万亩,茶叶300亩,干水果200亩,活立木蓄积33.13万立方米;直接为3个乡镇、11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灌溉,热区开发和水土保持提供保障,对施甸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末,大亮山林场在职职工有32人,下设四个营林管护点,一个瞭望台,一个县城办事处,一个水果基地,一个抚育间伐小建材加工厂。大亮山林场自建场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100万元,现森林资源评估价约3亿多元。
同志们,就在我们收集老书记,在大亮山的生产生活用具时,我们采访组的同志,几乎是含着泪水看着工作人员一件一件给我们清点遗物:一张自制的办公桌,一个火盆,一把熏满黑烟的烧水壶,两口破旧的煮药小锣锅,一顶补了五次的竹叶帽,几把嫁接的剪刀,打上补丁的中山装,蓑衣、药包、自制的锄箕,几封贫困学生的求助信,床脚下放着几双旧胶鞋……,我们采访人员流泪了,老书记别人富起来了,您怎么这样贫穷啊!
纵观大亮山林场桫椤、华山松、银杉、楠木、雪松成长及珍稀动物多种类的迁入,是保山继高黎贡山之后,不可忽视的国家森林公园和人类自然氧吧崛起。我们应该对这位呵护绿色家园、恢复自然、创造美好环境的杨善洲老书记表示崇高的谢意。杨善洲老书记的夕阳人格魅力、善哉义举、绿洲水清、公德无量、伟业永存的先进事迹,将永存中华大地儿女的心中,他六十年坚守***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旗帜,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奋勇前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