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互联网+的管理思路和理念?

Internet(英文:Internet),又称互联网,或Internet和Internet的音译,是一个由一组通用协议连接起来的巨大网络,形成一个逻辑上单一的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可以称为“网络互联”,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球的全球互联网,称为internet,即互联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和万维网不一样。万维网只是一个基于超文本链接的全球系统,是互联网可以提供的服务之一。

来自百科全书

/view/6825.htm

全球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商业化以来迅速扩张,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至2007年6月底,全球互联网已覆盖五大洲233个国家和地区,网民654.38+0.93亿,用户654.38+06.6%。宽带接入已经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全球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市场正在积极发展,许多ISP参与了国际互联网服务的产业链。因此,互联网服务行业得到了积极发展,促进了一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形成,如谷歌、雅虎、易趣等。,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从5438年6月到2006年10月,谷歌的市值已经达到145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IT公司。

虽然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也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5438+3700万,是1997年6月首次调查的62万网民的221倍。宽带网民规模达到9070万,居世界第二,手机网民规模为17万。中国有84.3万个网站,44.7亿个网页。这些数字是惊人的。

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主要服务和业务收入

随着宽带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互联网的业务应用与世界主流业务应用基本一致,中国的ISP在服务提供能力上也与世界先进国家的ISP站在同一起点上。国际主流互联网服务已在中国得到应用。表1列出了中国ISP/ICP提供的主要互联网应用。

但是中国本土ISP的主要互联网应用还是有中国特色的。比如网络游戏业务和即时通讯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明显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5年,中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行业总收入约为300亿人民币。行业整体收入增长明显,2004-2005年增长率约为40%。表2显示了中国典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收入。ISP的业务收入增速差异很大,平均增速超过30%。

原来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服务的方式曾经是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但如果什么都免费提供,互联网就很难快速提升服务提供能力,在各种专业服务中的应用和发展,比如金融业、出版业等,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世界各地的ISP都在自己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ISP公司的发展千差万别。从中国ISP公司的商业模式来看,有三种基本的商业模式:

●第一种是大而全的商业模式,ISP提供广泛的互联网服务。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雅虎就是这种方法的代表。

●第二种模式是聚焦主业。比如腾讯专注于即时通讯服务;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家快捷酒店是一家专注于酒店行业的ISP。

●第三是综合商业模式。比如像新浪这样的大门户,在主营新闻资讯服务的同时,经营网络游戏,提供网络广告服务等互联网业务,并从这些非主营业务中获利。

中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大多采用综合信息服务的模式,在关注核心业务的同时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通过这种商业模式,ISP可以拓展业务运营领域,扩大利润来源,丰富商业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ISP在中国采用的商业模式与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竞争格局有关。由于互联网各业务领域竞争激烈,竞争格局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国内大部分ISP注重全面巩固和提升核心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服务准入门槛。通过这种发展模式,ISP确保了自己的垄断、支配或优势地位,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此外,中国的ISP大多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中国电信推出互联网之星合作平台,成为众多ISP寻求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好理由。各ISP在中国电信的网络平台上提供互联网服务,既促进了宽带产业链的发展,又保证了自身用户和业务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的良好运营。中国移动的梦网平台是很多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ISP与中国移动合作的好平台。一般来说,传统电信运营商和ISP共享业务收入来享受收益。这种合作模式带来了通信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价值分配逐渐走向合理平衡。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内外都是成功的,但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仍然占据着主要的控制地位。中国电信运营商正在调整这种分成模式,新的“50 50”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ISP新一轮的运营模式调整已经开始。总的来说,虽然内容为王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业务市场的重要特征,但ISP在内容方面的明显优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仍然是决定互联网商业产业链中谁是主角的重要因素。

二、典型ICP运行模式分析

按照主营业务划分,中国ISP主要有以下几类。

1.搜索引擎ICP

截至2005年底,89.1%的互联网用户使用过搜索引擎服务。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国的ISP,如百度,已经超过了以谷歌为首的海外ISP,成为主要的市场占领者。提供的搜索服务也日益丰富,包括地图搜索、论坛搜索、博客搜索以及越来越多的细分服务。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ISP收入中,雅虎收入2.8亿元,排名第一,百度收入2.7亿元,排名第二,谷歌收入654.38+0.5亿元,排名第三。

(1)商业模式

国内外搜索引擎ISP缺乏盈利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困惑。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ISP从其他方向寻找出路,依靠提供在线广告服务和电子商务来盈利。

(2)典型案例——百度公司。

百度公司是中国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中的佼佼者。在推动自身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广告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百度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用户粘性、扩大主营业务服务范围的措施,包括将百度搜索工具栏与惠普商用电脑捆绑销售、将搜索业务拓展至Web2.0、提供博客搜索等。2006年第三季度,百度总收入达到3030万美元,营业利润达到96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为32%。广告收入规模为历史最高,达到30,654.38+亿美元,环比增长65,438+08% ~ 28%。

2.即时消息ICP

即时通讯ISP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即时通讯ISP因为拥有自己的用户资源,可以在即时通讯的商业价值链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在与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中非常少见。

(1)商业模式

越来越多的ISP参与提供移动即时消息服务。即时通讯服务有手机即时通讯和互联网即时通讯两种,运营模式有很大不同。互联网即时通讯服务出现较早,因为它沿袭了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导致蓬勃发展。随着这项服务在互联网用户中的普及率和用户忠诚度的提高,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开始收取费用。然而,互联网即时通讯ISP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即时通讯客户端的广告收入。相比之下,移动即时通讯服务出现的相对较晚,一般采用短信和WAP接入方式,部分运营商采用内置即时通讯客户端提供服务。大部分移动即时通讯服务都是付费服务,移动即时通讯ISP对移动运营商的依赖性更大,很多移动运营商本身就是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的ISP。移动即时通讯服务采用按月计费(如短信)或使用计费(如WAP)。

(2)典型案例——中国联通与腾讯合作开发移动即时通讯业务。

为了提高用户ARPU,增加用户粘性,中国联通推出了移动IM服务。中国联通的策略是与国内外最著名的即时通讯ISP合作,优势互补,拓展市场。腾讯是国内即时通讯服务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本土即时通讯ISP。自2003年起,中国联通与腾讯合作,在中国联通提供的CDMA网络中提供基于BREW平台的“腾讯QQ”即时通讯服务。

3.移动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服务ISP主要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WAP上网服务、移动即时通讯服务和信息下载服务。

(1)商业模式

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ISP主要采用与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业务发展模式。以收入分成和利益分成的形式,* * *提供互联网服务。例如,新浪、汤姆和孔众,这些ISP与中国移动合作,处理其丰富的内容,实现中国移动的要求,并获得业务收入。在这种模式下,ISP受运营商政策变化的影响很大。

(2)典型案例——空中网公司

作为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和无线互联网门户运营商,孔众在2006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250,654.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孔众来自无线互联网门户的总广告收入为59,000美元,与上一季度的22,000美元相比,增长了65,438+068%(见表3)。随着无线互联网门户业务的稳步发展,孔众来自无线互联网门户的广告收入呈增长趋势。但是,受中国移动移动增值业务新政策的影响,孔众的业务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