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幼儿园教室益智游戏

首先,“敲钟”

目的:

1,训练孩子听声音和数数,初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发展儿童的听觉系统、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内容:

1,赛前准备一个铃铛。

2.老师拍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问“我拍了几下”来引起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老师说:“好,仔细听。我想问拍完之后要拍多少遍。”孩子们回答正确后,老师说:“我现在要打铃了。”敲一次,问一次。然后让孩子按铃,说出敲了几次。

指南:

1,铃声不要太响,以免影响孩子的听觉系统。

2、尽量让孩子敲钟,一边敲,一边说几声敲,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第二,“看谁算对了”

目的:

1,让孩子真正理解1~4的真正含义;

2.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和反应能力,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

1,准备一只小猫,一只小狗,一张小羊卡(可选)。

2.先拿出小猫卡,说:你们是小猫。先叫几声(小孩子会叫“喵,喵”)。现在让我们做游戏。我说小猫叫,你就叫“喵”;我说小猫叫两声,你就叫“喵,喵”,依次说四遍。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互换角色继续。然后拿出小狗和小羊的卡片,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游戏,直到孩子熟练掌握。指导:这个游戏可以让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第三,“看谁记忆力强”

目的:

1,训练孩子数数的能力,加强数数实物的能力;

2.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内容:1,准备1个苹果,2个球,3个梨,4个橘子;一些报纸(可以使用儿童熟悉的其他物品)2。把准备好的物品乱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回头。老师用报纸盖住这些物品,整理好之后,让孩子转过身来坐下。游戏过程中,对孩子说:“报纸下面藏着很多小物品。打开报纸后,快速阅读几分钟,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编号。”之后打开报纸让孩子仔细观察3分钟左右,再用报纸盖上。最后,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说出物品。有几个相似的项目来告诉相似项目的总数。看你是不是说多了。没错。指导:1。整理物品时,注意不要让孩子看到。2、物品大小不宜过大,以小件物品为宜,且被孩子认可,可以命名。3.观看的项目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能力或多或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个积木,四支钢笔。4.可以邀请孩子在家和父母朋友一起玩游戏。

四、“猫钓”的目的:1,训练孩子点数的能力,知道1加1是2,加1是3,加1是4;2.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内容:1,先准备一套小猫钓鱼的玩具。2.告诉小孩子。“你今天玩小猫,看看你。

你能抓多少条鱼?“小朋友拿起鱼竿开始钓鱼(这个玩具一直在转,鱼的嘴是一个。

当一个孩子抓到一只时,他会问:“几只?”孩子会回答“1”。当孩子抓到另一条鱼时,老师说:“一条鱼和另一条鱼是多少?”孩子回答“2”。第三篇,引导孩子说“二鱼一鱼是三鱼”。孩子抓到第四条鱼,就老了。

老师问小朋友:伊* *抓了几条鱼?并让孩子仔细数捉到的鱼的数量,说出总数,“3条鱼。”

加上1鱼就是4鱼。“指导:1。当孩子在钓鱼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慢慢钓,锻炼忍耐力。

心。对于不会抓鱼的孩子,你可以用手帮助他们。2.如果孩子对达到游戏目标感兴趣,就把鱼放进去,重新开始。

五、《卡片数字游戏总动员》目的:1,训练孩子对数字的认知能力。2.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容:这个数字游戏故事可以在睡前或者散步后使用。能

我开始和宝宝聊:蜜蜂、蝴蝶、蜻蜓的比赛,谁飞得更快?起初,他们并驾齐驱,分不清谁飞得最快。突然,小蝴蝶尖叫着掉了下来。“你怎么了?”蜜蜂和蜻蜓立刻停下来,关切地问。原来刚才小蝴蝶不小心撞到了树枝,伤了翅膀。

蜜蜂和蜻蜓为蝴蝶包扎伤口,让它好好休息。“你不会玩都是我的错。”小蝶害羞地说。“没关系,我们也可以在这里玩。”小蜻蜓说:“我们来玩纸牌游戏吧。”小蜻蜓找来四张硬纸,在每张硬纸上写下:1,3,5,2,这样就形成了四张卡片。我们怎么玩?(1)四张卡从小到大排序。(2)

四张卡片从大到小排序。(3)添加“1”游戏,老师随机出示卡片,小朋友添加1后报游戏。

数字。指导:关于这个数字卡牌游戏,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数字来确定难度。

不及物动词《下棋子》(分类练习)目标:学会将物体按颜色分类,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材料:塑料方格或玻璃弹珠。内容:(1)把所有弹珠拿出来,放在一个盒子里。(2)请

孩子们首先拿一个颜色的弹珠,选择一个位置,开始玩棋子。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边玩边唱。

1-10。(3)将六种颜色依次摆放。(4)可以同时摆动双手,训练自己的灵巧性。

七、“小碗、勺子找朋友”(分类练习)目标:学会将材料按大小分类配对:形状和

4个颜色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勺子和碗:(1)随意在桌子上放4个碗,问孩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按降序排列这些孩子。(2)老师拿出四个茶匙,按照上面的方法整理问题。(3)老师说:“小碗和勺子在找朋友,请帮他们找。”。

八、“数字罐”(计数练习)目的:认识数字的实际意义材料:饮料管和吸管的内容物:(1)在饮料罐外面贴上数字;(2)让幼儿按数字插入同样的吸管,同时数口;(3)老师也可以先在易拉罐里放几个,让孩子根据数字看对不对,不够的话再加几个。

九、《小小蛋糕师》(对比练习)目标:学会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以用被子或书本代替)内容:(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蛋糕师”,用彩泥制作生日蛋糕。(2)根据客户(家族其他成员)的要求,做一个三层一个一层的。(3)比较两个饼的厚度,学习厚度的概念,出示单词卡。(4)老师不止画一个。

对于同样厚度的蛋糕,孩子用手切下或撕掉,练习从厚到薄依次排列。

X.“揉面”(守恒练习)目的:学习体积守恒材料:面团(橡皮泥)含量:(1)做两块大小相同的面团(不要告诉孩子大小相同,让孩子自己观察)问孩子“这两块面团一样多吗?”(2)先将一块面团揉成长条,再与另一块面团对比。

“这两块面团是一样的吗?”(3)将条状面团揉入小碗中,再次对比。现在还是一样吗?(4)用棍子把碗卷成大圆块,然后比较是否一样?让孩子们也来

试试看,面团的形状一直在变。为什么还是一样?

十一、“分成四份”(几何)目的:学会分成四等份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含量:(1)给孩子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准备彩纸,让孩子说出他们有什么形状的纸。让孩子将每张纸分成四份。(3)如果孩子什么都不知道,经过尝试,老师可以拿一张和孩子形状一样的纸,比如正方形。引导孩子边做边操作,对折两次,然后根据折痕剪成四等份。(4)将剪下的四张图片恢复原状,贴在白纸上。(5)用数字表示分数。(6)其他图形同上。(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培养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方法。

十二、“右对右的碰撞”(辨别方向)目标:学习对称的方法,掌握对称的概念,培养孩子。

推理能力的材料:对称性练习图、彩笔、彩纸内容:(1)首先,和孩子一起玩简单的对称性游戏,让孩子认识对称性的概念。如:照镜子,人体的哪些部位是对称的?让孩子们观察

眼睛、耳朵等看不见。(2)玩色彩对称的游戏:在纸上画出对称性,如分别用红、黄、蓝、蓝、黄、红画出六个盒子。(3)玩形状对称的游戏:在纸上画出对称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圆。(4)玩粘纸游戏:取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图形,对折剪成两半,一半给老师,一半给孩子,找到。

顺便贴在一起。

十三。画积木(几何图形)目的: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材料:积木、纸、笔。内容: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积木,教孩子如何展开,引导孩子理解三维图形的概念。(1)带着孩子拿一个积木和一个正方形积木。让幼儿用手触摸积木,感知和观察形状特征,然后老师演示画法。方法:把积木放在白纸上,左手按住。

在木头上,右手拿笔沿着边缘画,每次画完都要在积木上贴一张小帖纸作为标记。(2)全部拓片后,老师在每个图形上写数字,看有多少个。(3)将积木的另一面与其他画出的正方形进行比较,让幼儿观察六个面的大小是否相同。(4)拿其他形状的积木来画。长方体有多种样式,让孩子多观察多理解,重在比较和区别。(5)让孩子结合生活,找出和这些一样的物体有哪些。

十四、《剪格子纸》(计算练习)目的:可以划分经验的数量,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格子纸(可以自己画)、剪刀、纸、胶水。内容:以“7”为例(1)提前剪开网格纸。

一排有65,438+00条,每张纸有7个格子。(2)指导幼儿用剪刀将纸条沿网格线剪成两部分,然后贴在分割好的纸上,直到发现重复的,将重复的去掉。(3)老师在每张剪好的纸上写下数字,表示自己有多少个方块。(4)让孩子看“7能分成几个?”?多少和多少加起来是7?"

十五、《分裙》(分类练习)目的:学习多角度的分类以及类别之间的包含关系。材料:在白纸上做一个小裙子图案,腰上有蝴蝶结和没有蝴蝶结,各画一个小圆图。

有横线、竖线、斜线的裙子有2-3条。根据孩子的情况,一共画10-20。

水平。内容:(1)指导孩子把特征相同的裙子放在一起,看怎么分。(2)只问,不提示,不演示,让孩子在划分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3)分完后回答问题:有蝴蝶结的裙子多还是没有蝴蝶结的裙子多?为什么?又问“裙子多。

还是带蝴蝶结的裙子比较多?“推导——裙子是一个集合的总概念,有蝴蝶结的裙子就是裙子。

的一部分。

十六、《猜纽扣》(数数练习)目的: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掌握数字的构成材料:一样。

10按钮(或带Go)内容:(1)“猜猜你手里有几个按钮?”手握2-6个按钮,先摊开手掌让孩子注意,然后快速握住你的手,问孩子:“你看到几个按钮?”如果你不确定,那么

让孩子看一遍。也可以让孩子拿着按钮,老师会猜,有游戏,提高孩子的兴趣和按钮的数量。

量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渐增加。(2)将10以内的按钮分别放在桌子上(左右不能)

用左右手盖住,举起双手让孩子观察,然后迅速盖住,再让孩子

说出每边的几个按钮。总共有几个按钮?(3)给孩子10以内任意数量的按钮。

看着孩子,然后双手放在背后,伸出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多少药片,或者让孩子。

先看一下再猜。猜完后,伸出另一只手,让孩子猜一猜有多少个按钮。

十七、“量米”(守恒练习)目的:体验体积概念、精细动作练习材料:塑料漏斗,

有4-5个大小形状不一的透明瓶(塑料瓶),一个小碗。大米的一些内容:和孩子玩买大米的游戏,老师会是买大米的顾客,孩子会扮演推销员(1)。老师先提出拿一个瓶子给孩子买饭,要求是买一碗扁扁的饭。要求孩子在瓶子上放一个漏斗,把米饭装在碗里(平的)。(2)老师不断买米,每次用的瓶子都和上一次大相径庭。(3)买饭后把所有瓶子都拿出来给孩子观察。哪个瓶子里的米饭多?为什么?(4)提醒孩子记住,每次买一碗扁扁的米饭,都有同样多的米饭。为什么在瓶子里看起来不一样?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十八、“玩对子”(计数练习)目标:练习数的不同组合为学习10以内的计算做准备。材料:扑克牌一套:以“8”为例(1)。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红心、方块、梅花和黑桃四种颜色各放入扑克牌1-。(2)老师把数字8写在一张白纸上,放在一边,解释今天的游戏是补8。(3)洗28张牌(1-7各4张),然后从其中随机抽取一个按钮放在8的符号旁边。两人商量了一下,开始抽牌。(4)整理他们手中的牌,选出能组合成8的牌,抽出来放在他们面前。(5)数一数手里还剩多少张牌,谁剩下的牌多,谁就先打。(6)抽对手的一张牌,然后在你手里的牌中寻找。如果和抽到的牌组合在一起是8,就拿出来放在前面。(7)轮流抽牌。谁先抽到了牌,谁就是赢家。

十九。小魔术师(守恒练习)目的:(1)体验数字守恒(2)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维吾尔族材料:正方形纸板,每个孩子5件物品:以5为例(1)老师给孩子一叠正方形纸板,孩子数了几个?(2)“请你和我一起当魔术师,看谁摆出的五个方块花样多?”老师和孩子放在一起,每个图形拿五张正方形的纸,鼓励孩子大胆思考。

创建图像,教孩子用笔画。(3)老师可以先建议一些方法,比如横摆、竖摆,然后让孩子自由创作。(4)3-4岁能掌握5,4-

5岁可以掌握10以内的守恒。

二十、《寻找宝贝》(分类练习)目标:学会将物品按类型分类。2岁,按成人的

示范3岁分类,4岁按成人强制性语言分类,按物品种类分类,并给出名称材料:小塑料袋或小篮子。内容:(1)老师带领孩子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提前带上小塑料袋,来到户外或公园,提醒孩子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老师可以

与孩子一起挑选,如不同形状的叶子、花朵或花瓣、鹅卵石等。很多孩子会喜欢这些。

宝宝的(2)开始给宝宝看,指导或提示孩子对物品进行分类,并给物品命名。(3)老师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4)复工时注意洗手,告诉孩子卫生的原因。

(5)也可以用课上的东西练习。

二十一、“排队”(排序练习)目的:学习有规律排序的方法。材料:几颗彩色珠子,或者几何图形的积木数。内容:方法一:掌握两个物体(1)的排序,这两个物体都是圆珠,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绿色,引导幼儿对红色、绿色、红色、绿色进行排序。(2)可颜色不一样

具有相同形状的构建块的排序。方法二:掌握三种物体的规律排序(1)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排序。(2)不同形状同色的排序。无论哪种方式,老师都要先给孩子示范,一是激发孩子参与创作的兴趣,二是便于孩子模仿和理解。鼓励孩子手术后把自己的

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鼓励孩子用不同于老师的方式排队,培养孩子的思维和

创造力。

22.“孰长孰短”(比较练习)目标:学习按长短排列物体的顺序。

一根长短不一的吸管,一把尺子:这个游戏要在孩子能分辨长短的基础上玩。(1)拿出五根吸管,让孩子观察。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2)拿出最长的一个,和最短的一个比较,问小朋友。再随机取两个,比较哪个长,哪个短。(3)小吸管应从最长到最短排列。请孩子们帮忙。拿出尺子,竖着放在左边。吸管的一端应水平靠在尺子上。(4)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放手,成功了就表扬。(5)如果孩子排序有困难,老师可以先示范。让孩子跟着演示摆,逐渐独立摆好。(6)把尺子横放,吸管竖放,让孩子再试一次。

二十三、《拼数字》(守恒练习)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材料:用彩纸剪出若干大小相同的圆形(视觉上吸引孩子),若干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干内容:以圆圈为例(1),在控制台左上方放一个圆圈图案作为样本。(2)将其他同样大小的圆切成两部分,混合在一起。(3)让幼儿选择2中的两个图形拼出1中的圆形图案,然后与桌子上方的样本对比,看是否大小相同。(4)老师不要给太多的暗示,要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5)让孩子自己尝试剪纸,然后孩子把它们拼在一起。(6)让孩子用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