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怎么玩?

大课间是我们朋友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渴望下课,期待和同学一起玩。贝尔!贝尔!贝尔!铃响了,学生们冲出了教室。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在做什么?

我对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现在给大家看看这个调查。第一,典型的游戏现象

1,统治者战争是初二学生的最爱。每个人拿一把尺子,一半伸出桌子,一半在桌子上,然后猜。胜者先把尺子推到桌子中央,败者最后推尺子。谁的尺子被别人的尺子推倒在地,谁就输,最后谁的尺子还在桌子上,谁就赢。

2.打卡是初三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一起玩,其中一个人拿出一张卡片,放在一块平地上。学生通过石头、剪刀和台阶来决定谁先打卡。出拳时,他们双手合十,勾大拇指,用力打在地上。如果卡片被打翻,它将属于打卡人,否则,它将被另一个人打卡。

3.最爱,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玩溜溜球。四年级学生在课间玩溜溜球。学生把悠悠球绳挂在手上,一人先出招。如果球不缩回或停止旋转,它将被认为是一个失败者。可以换不同的模式,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和“死敌”比拼。

二、现状分析:游戏的形式与学生的年龄有关。不同年龄的学生玩不同的游戏。高二学生可以熟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课余时间的游戏也比较舒服。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了竞争意识:因为你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当你发现别人的表现比你好或差时,就会相应地引起心理变化。别人不如自己的时候,就暗自得意。无论在课堂活动还是户外游戏中,二年级学生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这也是《统治者战争》在二年级流行的原因。

初三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做事积极。他们什么都想听,想看,想做,但是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和初二学生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了起来,互相联系,成群玩耍。打卡游戏更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我喜欢玩溜溜球,因为有一部叫《飞驰的溜溜球》的动画电影,几乎所有男生都喜欢。卖家看到动漫火了,会马上设计生产各种玩具。他们开发了许多种类和等级。有的不仅开发玩具,还把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自学。四年级学生的独立能力增强,几个同学就能自发组织集体活动,而且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同学在课间聚在一起学习玩溜溜球。

3.建议: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我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重温老游戏的倡议。比如跳绳、打沙袋、踢毽子、跳房子等。这些老游戏往往需要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创造力,提高空间感,提高专注力。而且这些老游戏需要几个孩子一起玩。在玩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如何合作,这比书本上的“集体精神”更生动。建议二:希望老师能参加我们的课间活动。教师在我们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如果老师能参与其中,会潜移默化地增强我们对活动的兴趣,规范我们活动中的游戏规则,更好地培养我们团结、合作、主动的良好品质。

建议三:课间播放优雅的音乐。课间演奏十分钟高雅的中外经典曲调,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主动选择高雅的课间活动,从而有效减少课间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