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夕的由来
7夕的由来是神话故事。
七夕节,即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叫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七夕节,源于我国传说中的三大爱情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七夕节是青年男女约会、祈福许愿、祈祷姻缘的节日,即中国的情人节,期盼爱情的节日。
由于织女星(即七仙女)在传说中不仅是美丽、美好的象征,也是会织锦持家、心灵手巧的象征,所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尤其是青年女性祈求美好、祈福许愿、祈求巧艺,祭拜七姐、向往美好的节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节日。
七夕与情人节的关联
说到七夕,不免令人思及西方的情人节。与七夕源流不同,西方情人节的前身是圣瓦伦丁节,为纪念公元三世纪被罗马皇帝迫害而死的意大利基督教会主教瓦伦丁,本与“情人”无涉。直到英国诗人乔叟1382年写下“正是在美好的圣瓦伦丁节,鸟儿们愉快地寻找自己的伴侣”。
为之注入了爱情元素。19世纪,英国邮票和贺卡商人将圣瓦伦丁节包装成“情人节”,炒作大获成功,后逐渐走向世界。虽都关于爱情,但七夕节所含意蕴与西方情人节并不相同。相异于西方颇为追捧莎翁“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理念,七夕承载的爱情观更加理想主义。
而非情欲暧昧和商业气息夹杂。前者重在谈爱,后者重在说情。比起重视眼前的“爱”,“情”似更崇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