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故事中展现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是小班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听力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小班孩子自律性差,上课坐不住;集中时间短;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听完老师的话,插嘴问题严重;不懂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或者根本不听,自己玩自己等等。针对小班幼儿在听力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加强小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听力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听力技巧。游戏是小班里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玩,可以听。根据这个班孩子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训练孩子听的游戏,比如: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音乐游戏找小猫,表演游戏兔子乖乖,下雨的时候拔萝卜,传统游戏老猫睡不醒等等。这些游戏中的人物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对象和偶像,都有* * *天性,都有一双倾听的耳朵,富有儿童特色,有趣。在游戏中,我放慢了语速,嘴巴略显夸张。这样,孩子不仅能听到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还能看到发音的口型,运用听力,加强听力。2.良好的语言氛围是培养孩子倾听行为的关键。让小班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老师要花很多精力。在小班中培养孩子的听讲习惯,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合孩子听讲的氛围。我每天利用上学前的20分钟,给孩子安排有规律的听力活动和固定的活动。活动融合了音乐之美、语言之美、文学之美、形象之美。在活动中,让孩子反复听生动形象的故事,看相应的画面,如:邀请孩子看DD的《熊妈妈的生日》、《公鸡早起》;听音乐性质反差明显、情节生动的音乐,这类音乐配有生动的故事介绍,如歌曲《数鸭子》《小蜜蜂》。作为老师,也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感受这些美,让孩子满足于美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觉倾听,集中注意力。3.适时的鼓励是培养孩子倾听行为的动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时会有几个表现欲很强的孩子,而有些孩子则过于安静。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会表扬前者反应快、思维活跃,还会适当控制他们的过激表现,让他们明白不仅要自己说话,还要让同龄人说话;对于那些安静的孩子,要鼓励他们认真倾听活动的要求和规则,给他们适当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会主动展示自己。倾听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是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技能。我们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听力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一生都是有益的!二、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环境就是教育,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愿意说话。孩子们离开家,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同伴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部分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创造轻松的谈话氛围;在刚认识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都会接待他们,用亲切的话语,亲切的态度与他们交谈,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陌生感和胆怯感会逐渐消失,对老师和同伴产生兴趣,同时产生说话的欲望。因此,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朋友,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有意识地把活动室布置成童话世界,设计各种语言角,如阅读角、木偶纸角、讲书角,每周更换生动、有感情的墙饰,让他们想说话、爱说话,积极创造说话条件。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认为老师和妈妈一样可亲可信。当陌生和胆怯的感觉消除后,孩子开始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了说话的欲望,激发了说话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说点什么,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