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传统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1)所有人都不能跑,直到听到密码里的最后一个字。
(2)听到口令后,四角的人必须移动位置,不能原地不动。
我们园的一位老师根据这个游戏设计组织了一次活动。活动过程中,当玩家人数多于或少于5人时,孩子会放弃游戏。于是老师引导:“你怎么不玩了?”“我们认为人手不够。”“做点什么,三个人能玩吗?五人以上可以玩吗?你试的时候好像变了,其实它的潜规则没变,比如:听到口令后必须移动位置。”
为了找出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引导教师对“占四角”这个游戏进行分析:这个游戏的价值是什么?什么可以改变,什么必须保持不变?不改变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改变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要求每个老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单独设计组织一个游戏,在大家有一定感性和理性认识后再进行第二次研讨。
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围绕“占四角”游戏的价值引导老师,锻炼孩子的奔跑能力和敏感度。
老师:在让孩子学习原有玩法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去探索其他玩法。我还提供多种障碍供孩子选择,引导孩子针对不同的障碍制定不同的穿越规则,满足了孩子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创新欲望,发展了孩子的自主性,培养了孩子制定规则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老师C:我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改变原有的游戏指令,想象各种指令,比如“一、二、三”、“老虎来了,快跑”,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通过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
1.在“占领四角”的游戏中,人数、指令、障碍设置、玩法都可以改变,但以下规则不能改变,即必须听到口令中的最后一个字才能跑;角落里的人听到口令后必须移动。在老师的建议下,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占三角形”、“占五角”、“占六角”...
我们及时抓住了这个案例,进行了一场如何传承创新传统民间游戏的讨论。在讨论中,由于教师对“占四角”内涵的理解不同,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老师认为:“占领四角”是传统游戏,应该保持原创,不应该随意改动。“有老师认为:“‘占领四角’是传统游戏,但应该赋予它新的生命,可以改变一些方面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练认为:"孩子人数太多或太少,就玩不了游戏,而且原来的游戏对大班孩子来说比较简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现在出现的‘占三角’、‘占五角’、‘占六角’的游戏,粗浅地讨论一下。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占领四角”的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因为游戏需要和伙伴一起玩,有严格的规则,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习交流、谈判、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交行为。然后,我们请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占领四角”这个游戏中,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变。
老师A:根据大班孩子爱探索的特点,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游戏怎么玩,而是把游戏画在图纸上,让孩子先看懂图纸,再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来玩游戏。在孩子学会看图片游戏后,我在操场上放一些运动器材作为障碍,让孩子跑步时跨越障碍。这些变化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又适当提高了难度位置,所以不要按兵不动。
2.“占领四角”游戏的改变,源于孩子已有的经验和需求。这些变化提高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和价值。
3.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置障碍,让幼儿根据不同的障碍制定不同的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经过两次实践,两次研讨,老师们都深有感触。“围绕一个内容,经过多次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丰富了我们对民间游戏的认识。”“在这样的教研过程中,我们每个老师既是投资者,也是受益者。投资个人教育经验,获得群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