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知道企业产品发布会的策划是怎么写的?

提供给媒体的资料,一般以广告手提袋或文件袋的形式,整理妥当,按顺序摆放,再在新闻发布会前发放给新闻媒体,顺序依次应为:

1、 会议议程

2、 新闻通稿

3、演讲发言稿

4、发言人的背景资料介绍。(应包括头衔、主要经历、取得成就等)

5、公司宣传册

6、产品说明资料。(如果是关于新产品的新闻发布的话)

7、 有关图片

8、 纪念品(或纪念品领用券)

9、 企业新闻负责人名片(新闻发布后进一步采访、新闻发表后寄达联络)

10、空白信笺、笔(方便记者记录)

发布会发言人的确定

新闻发布会也是公司要员同媒介打交道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值得珍惜。代表公司形象的新闻发言人对公众认知会产生重大影响。如其表现不佳,公司形象无疑也会令人不悦。

新闻发言人的条件一般应有以下的几方面:

·公司的头面人物之一——新闻发言人应该在公司身居要职,有权代表公司讲话。

·良好的外型和表达能力。发言人的知识面要丰富,要有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的能力及反应力、外表包括身体语言整洁、大方得体。

·执行原定计划并加以灵活调整的能力。

·有现场调控能力,可以充分控制和调动发布会现场的气氛。

发言人回答记者问的准备

在新闻发布会上,通常在发言人进行发言以后,有一个回答记者问的环节。可以充分通过双方的沟通,曾强记者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理解以及对背景资料的掌握。有准备、亲和力强的领导人接受媒体专访,可使发布会所发布的新闻素材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在答记者问时,一般由一位主答人负责回答,必要时,如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问题,由他人辅助。

发布会前主办方要准备记者答问备忘提纲,并在事先取得一致意见,尤其是主答和辅助答问者要取得***识。

在发布会的过程中,对于记者的提问应该认真作答,对于无关或过长的提问则可以委婉礼貌地制止,对于涉及到企业秘密的问题,有的可以直接、礼貌地告诉它是企业机密,一般来说,记者也可以理解,有的则可以委婉作答。不宜采取“无可奉告”的方式。对于复杂而需要大量的解释的问题,可以先简单答出要点,邀请其在会后探讨。

有些企业喜欢事先安排好媒体提问的问题,以防止媒体问到尖锐、敏感的问题。建议不宜采取。

新闻发布会对记者的邀请

媒体邀请的技巧很重要,既要吸引记者参加,又不能过多透露将要发布的新闻。在媒体邀请的密度上,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企业应该邀请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商业领域记者参加,必要时如事件现场气氛热烈,应关照平面媒体记者与摄影记者一起前往。

邀请的时间一般以提前3到5天为宜,发布会前一天可做适当的提醒。联系比较多的媒体记者可以采取直接电话邀请的方式。相对不是很熟悉的媒体或发布内容比较严肃、庄重时可以采取书面邀请函的方式。

适当地制造悬念可以吸引记者对发布会新闻的兴趣,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开会前不透露新闻,给记者一个惊喜。“我要在第一时间把这消息报道出来”的想法促使很多媒体都在赶写新闻。如果事先就透露出去,用记者的话说就是“新闻资源已被破坏”,看到别的报纸已经报道出来了,写新闻的热情会大大减弱,甚至不想再发布。无论一个企业与某些报社的记者多么熟悉,在新闻发布会之前,重大的新闻内容都不可以透漏出去。

在记者邀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一定需要邀请新闻记者,而不能邀请媒体的广告业务部门人员。有时,媒体广告人员希望借助发布会的时机进行业务联系,并作出也可帮助发稿的承诺,此时也必须进行回绝。

新闻发布会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没有新闻的新闻发布会。有些企业似乎有开发布会的嗜好,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重大的新闻,但为了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要时不时地开个发布会。造成的后果是,企业虽然花了不小的精力,但几乎没有收成。新闻性的缺乏使得组织者往往在发布会的形式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热闹倒是热闹了,效果却未见得理想,如果过于喧宾夺主,参会者记住了热闹的形式,却忘记了组织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误区之二:新闻发布的主题不清。 从企业的立场出发,主办者恨不得把它的祖宗八代的光荣史一股脑端上去,告诉人家什么时候得了金奖,什么时候得到了认证,什么时候得了第一,什么时候捐资助学。但是偏离了主题的的东西在媒介眼中,形同废纸。

又有的企业在传播过程中,生怕暴露商业机密,凡涉及到具体数据时总是含含糊糊一谈到敏感话题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不是无可奉告就是正在调查。这样一来,媒体想知道的,企业没办法提供;媒体不想搭理的,企业又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