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愿有100%的航空死亡率,也不给乘客选择是否跳伞的机会?
我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飞机坠地时几乎没有人能逃脱。为什么不让乘客选择跳伞?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客机的飞行高度通常在8000米到12000米之间。假设飞机平均飞行高度为10000m,飞机从开始坠落到触地的时间为t = √ (2h/g) = 45.18s,45s内跳出157名乘客,也就是不到65438。
正常客机在海拔10000米左右飞行时,气压极低,只有正常大气压的四分之一左右,即26kPa左右,氧气稀薄,温度极低,约零下35度至零下65度。在这个高度,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跳伞运动员也有危险。对于普通乘客来说,在这种高度和环境下成功跳伞太难了。
空军跳伞高度一般在400米到600米之间,和伞的开伞速度有关。目前最低跳伞高度300米。600米落地时间t 1 =√(2h/g)= 11.07秒,300米落地时间T2=√(2h/g)=7.82秒,最佳跳伞时间T1-T2=3.25秒。在高速下降的飞机上,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跳伞几乎是不可能的。
飞机上没有降落伞通道,战斗机设计的座椅弹射功能是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的最后一根稻草。弹射座椅可以在飞机高度下降到100米之前有效挽救飞行员的生命。
客机中部的逃生门正对着飞机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如果飞机的发动机还在工作,强大的气流很容易把人卷进去,人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所以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上的安全说明只说明了紧急情况下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没有说明降落伞的使用方法。而且跳伞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需要实际训练,不是每个乘客都会的技能。
本文中的一些数据参考:
刘猛,李莉,等,低压环境下大空间温度均匀性模拟方法研究,低压工程,2065,438+00,第178期。
众所周知,民航客机上没有降落伞包。如果发生空难,乘客死亡率几乎是100%。有读者有疑问:为什么不给乘客配备降落伞?至少给乘客一个选择的机会。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一旦客机失控,即将坠毁,有降落伞的意义不大。
首先,一个没有任何跳伞经验的乘客,连最基本的平衡都保持不了。人会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很快就会头晕,呕吐。强风还会限制人的行动能力,很有可能打不开伞袋或者打开时机不对,会被降落伞的绳子缠住摔死。
跳伞是一项非常专业的运动。不是拉一根绳子就能解决的。晚上不适合跳伞,风向也不对。限制很多,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其次,客机没有专门的降落伞舱门,舱门位于机身头部。跳下客机的乘客很可能被吸入发动机或者撞到机翼直接死亡。
而且跳伞爱好者一般在5000米左右的高度跳伞,而客机一般在65438+10万米左右的高度飞行。在海拔65438+10万米的环境中,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空气稀薄,含氧量很低。客机外面的气压只有里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客机将外界空气压缩后再导入内部,让乘客感觉和地面一样。
在海拔1000米的高空,如果乘客打开舱门跳伞,由于快速减压、降温、缺氧,乘客很快就会失去意识并被冻伤,无法完成跳伞动作。而且一旦舱门打开,客机上的其他乘客会被吸出机舱,瞬间丧命。比如2015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客机坠毁,客机尾部在9000多米的高空出现了一个大洞。大气压把所有系着安全带的乘客都吸出了机舱。
65438+10万米高空跳伞在军事上也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活动。美军跳伞前要吸入至少30分钟的纯氧,排出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以防减压病,做好防护措施,更何况普通乘客的身体素质。万米高空跳伞基本等同于死亡。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有降落伞比没有好吗?
其实有没有降落伞并不重要,因为飞机坠落时会在空中剧烈翻转,乘客在失重环境下会被随意推来推去,甚至连解开安全带的能力都没有。背上降落伞,走到舱门位置,然后打开舱门跳伞,这完全是理论上不可能的,所以没必要给乘客配备降落伞。
从经济上来说,一般的客机可以容纳200名左右的乘客,每个乘客配备一个降落伞,那么整个飞机就需要多承受3.6吨左右的重量,不仅消耗飞机的动力,还会占用机舱内的空间,甚至机票价格都要上涨,所以客机安装降落伞完全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而且众所周知,飞机失事的概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的。2014的数据显示,全球每440万次航班中,就有1次航班坠毁。从历史空难事故来看,70%以上的事故也发生在飞机起飞或降落初期。在这种条件下,即使配备了降落伞,乘客也没有任何跳伞的操作空间。
给客机上的乘客配备降落伞的想法是好的,但不可行。
事实上,有人想到为整个飞机安装一个巨大的降落伞。以大型商用客机波音747为例。这架飞机能容纳500名乘客。为了避免单个降落伞打不开,全机需要安装21个大型降落伞。每个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以便乘客安全着陆。但是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不现实。
你好,我是伪装学校的编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一般客机飞行高度都在8公里以上。在这个海拔高度,空气稀薄,温度极低。即使乘客成功出舱,也很可能是因为低温缺氧,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乘客无法及时做出准确动作,成功跳伞。
第二,与战斗机不同,客机有特殊的弹射装置。如果这么多人从有限的舱门逃生,很难避免发生抢机事故,最终不利于跳伞,很可能加剧客机的安全问题。
第三,跳伞需要训练,不是背着降落伞包跳。很有可能在慌乱中没有及时打开降落伞包。
第四,跳伞也要选对区域。如果是晚上,情况就更糟糕了。如果是在海上,那么跳伞后的搜救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存活率很低。对于复杂的山林和荒野也是如此。
第五,飞机高速飞行中的气流会形成很大的力量,人很难抵抗,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危险。
以上结论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你好!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以前也想过。为什么不在空难前跳伞?降落伞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现实中我们都做过乘用车,空间小。客车在路上并行,速度一般不会很快。前面突然来了行人,司机都紧急踩刹车,车立刻停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情况。如果车上的乘客系上安全带,就留在原来的位置,不会有太多位置。如果不系安全带,他们会往前走,大脑这个时候会有反应时间,太快了。以至于大脑信号还是原来的状态,公交车在一条平面路上,而客机不一样。客机以一个弧度起降。飞到一定高度后,平行飞行,速度比火车大巴还快。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突然减速降低高度,飞机是不稳定的,下降速度很快。向下的弧度控制不好,机舱会乱,船上所有人都会乱。根本没人能找到降落伞舱。可以说是人打人。飞机迫降时,速度很快,比大脑传递的信号还快。另外,人们很紧张,没有时间找降落伞。以上仅供参考。
民航客机为什么不给乘客配备降落伞求生?原因很简单。乘客不配备降落伞的原因是你不能用,你不能用,你不能跳。
降落伞:你不需要它。
也许航空公司宣传飞行有多安全。对于很多第一次坐飞机或者天生紧张的人来说,每一次空中颠簸或者细微的声音都在摧毁他们的心理防线。当我们系好安全带,抓住扶手的时候,还是觉得不安全。可能空姐会告诉你,座位下面有救生衣,防止溺水。这时候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飞机上没有给乘客准备降落伞?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航空公司不关注普通乘客的生活。即使是头等舱或者对航空公司极其重要的机组人员也没有降落伞。他们没有降落伞的主要原因是飞行真的太安全了。
这是民航发布的安全指南。具体图片如下:
此外,根据美国交通部近年来公布的官方数据,常规民航飞机的死亡率仅为0.3人/100亿英里,换句话说,从地球飞到太阳需要1人往返167次,才会因各种问题(不限于空难)而死亡。相比飞机,汽车的死亡率是61人/100亿公里,飞机无疑安全200多倍,所以至少在近几年,飞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这也是你不需要降落伞的原因。
降落伞:不能用。
降落伞,又称安全伞,是指航空科学中以透气丝织物为主要材料,可折叠包装在伞袋或伞盒中的物品。使用时,降落伞充气展开,能使人或物体减速,平稳着陆。降落伞通常有一个很大的伞盖,可以产生很大的空气阻力。但是不要以为跳伞是很简单好用的装备。想要熟练运用跳伞,需要几十次的真实练习才能勉强达标。甚至士兵也可能因为跳伞而发生意外。此外,降落伞由伞衣、导向伞、伞绳、绑带系统、打开降落伞的特定附件、伞袋和尼龙绳等组成。佩戴起来极其麻烦,并不是像一款跳伞游戏《绝地求生》中那样可以随便做的简单工作。
跳伞:不能跳。
好吧,假设你可以带一个伞袋,你有一把伞。在你跳之前,你肯定需要打开舱门跳。但是最好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高空中的压迫极低,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左右,而高速飞机机舱外流动的空气又很快(气流速度越快,气压越小),你根本打不开舱门,因为机舱内的大气压力就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你根本握不住。
假设你尽了最大努力终于打开了舱门,但是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由于机舱内气压很高,气压差的存在会在舱门处产生一股超强气流,你可能还没站稳就被吸出机舱或者被其他乘客的行李甩出去,然后就再也没有了。
即使真的准备好跳伞,顺利跳下,人马上出舱,进入海拔1万米以上的低压低温环境,也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不戴专门的氧气面罩,普通人很可能瞬间失去意识。再加上舱外零下几十度的温度和高空冷空气气流极强,你的口鼻会立刻被冻住,肺部会因为外界气压低而膨胀甚至爆炸。具体可参考人是否能在真空中生存。高空相当于低空的空间环境。
所以,在数完所有这些不利于你生存的因素后,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系好安全带,点一杯咖啡,放松心情,享受你的空中旅行,因为给你一个降落伞,总比一个舒适的座位好。
客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供乘客跳伞逃生?
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客机飞行高度不适合跳伞。
客机的飞行高度一般是8000到10000米,在平流层的底部。这个地区的温度大概是零下3度,和我们地面的零下3度不一样。由于平流层空气对流强烈,零下3度的强对流气体会使人迅速失去体温,几秒钟内人就会因为温度的丧失而失去活动能力。所以根本不适合乘客跳伞,跳伞的最佳高度在5000米左右。
2.乘客没有跳伞技能。
跳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专业训练,掌握跳伞方法才能成功。普通乘客可能甚至不知道如何携带降落伞,更不用说跳伞。即使每个乘客都配备了降落伞,也不会用到,也救不了乘客的命。像书包一样跳和飞机上的结果一样。
3.客机不具备跳伞条件。
从飞机上跳伞需要一个特殊的降落伞舱门和一个特殊的降落伞跳板。客机没有设计这些功能,不具备跳伞的条件。如果我们从日常的登机门或应急门跳伞,跳伞者很可能会撞到飞机的某些部位,或者被卷入飞机的发动机而死亡。
4、客机配备降落伞会增加经济成本。
降落伞本身的价格就不便宜。如果给数百名乘客配备降落伞,势必会增加客机的运营成本。这些额外的成本自然会在机票中增加,从而提高机票价格。而且降落伞本身是有一定重量的,几百个降落伞会增加客机的载重,影响飞行安全。
5.跳伞需要时间和地理要求。
跳伞适合白天,但是晚上没有跳伞条件,跳下去没有生还的希望。而且,跳伞必须在陆地区域。如果是在大洋上空,跳下去就是自杀。
由于多种原因,客机无法为乘客配备降落伞,也没有必要。一路顺风,安全最重要。
有人敢从客机上跳伞吗?
为什么客机在飞行途中死亡,宁愿选择全机死亡,也不愿增加跳伞设备给乘客自主选择跳伞的机会?请注意,这是跳伞的机会,不是选择生死的机会。
是的,即使客机遇难,乘客确实有机会跳伞,但生还率微乎其微,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请听下面的分析!
第一,客机的飞行高度根本不适合跳伞。
跳伞的最佳高度是5000米,而民航客机的高度一般是8000-10000米。在大气中上升到5000米的时候,温度已经是零下一度左右了。如果上升到8000米,大气温度将接近零下40度。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乘客,选择从这么高的高度跳伞求生。他在走出舱门前已经被冻伤甚至死亡12秒。
第二,跳伞对气候和地理要求高。
要知道,跳伞是需要白天进行的,晚上是没有的。而且跳伞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试想一下,如果客机在夜间遇难,选择跳伞是没有生还机会的;假设当时客机在大洋中央,即使跳伞成功,也没有用。
第三,跳伞是需要学习的技能,不仅仅是跳。
众所周知,跳伞是需要资格证的。而这个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小众运动而不是全民运动。跳伞运动员需要掌握专业的跳伞方法,身体素质过硬。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乘客选择从失事客机上跳伞求生,只是背着书包冲下来,后果和在飞机上遇难是一样的。
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民航客机在制造时并没有配备降落伞。一是这会增加客机重量,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其次,因为会增加成本,票价也会上涨。
总之,给乘客配备跳伞设备,在空难发生时给他们提供跳伞机会,并不是提高存活率。
相反,在航程中仍有修复遇险客机的可能,但乘客此时选择跳伞只会增加死亡率。
优树俞军:一直倡导终身学习的优树君今天给大家发福利。2019阅读的52本高分畅销书,免费。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等方面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
首先,大多数飞机都在高空飞行。当飞行高度达到65438+100000米以上时,在这样的高海拔,气温极低,通常在零下30度以上。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谈跳伞了,因为打开舱门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打开舱门后也会被冻住。哪里有时间往下跳?还有就是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氧气越稀薄,没有足够的氧气供人呼吸。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部分跳伞比赛通常都是在低空进行的,因为低空不影响跳伞者的正常呼吸,加上跳伞的时候需要专业的训练,所以技巧很多,但是第一次跳伞的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跳。有专家说,不训练跳伞死亡率是100%,而且跳伞不像菜市场买菜,挑挑拣拣就行,因为跳伞真的没那么容易。
另外,飞机在天上飞的时候,对下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样的环境,跳伞一定是在平原或者一些简单的地形。飞机遇到紧急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天气不好,所以这个时候跳伞就像自杀一样。所以很多航空公司都是基于这些考虑才不配备跳伞设备的。即使飞机上有跳伞设备,乘客跳伞逃生的概率也高于飞机上意外死亡的概率。所以飞机出事的时候,也许机长可以救大家一命,但是如果自己跳伞,就相当于自杀。
而跳伞的时候,就不得不说说穿降落伞装备了。穿这些衣服不是平时穿衣服那么简单。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飞机发生事故,生死只是分分钟的事,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家跳伞。总之,航空公司之所以宁愿飞机失事也不愿让大家跳伞,是多方面考虑的。
大学的时候,宿舍发生了小规模地震。感觉是窗户被风摇了摇。当时我根本没注意到地震。几分钟后从大家那里看到的(对,当时还有人)。结果消息一出,宿舍楼的人都跑了。逃生过程中多人受伤,反应快的兄弟甚至跳窗逃生,导致脚扭伤。
当然,该跑的时候还是要跑,但是如果你所在的楼层太高跑不掉的话,不妨找个坚固的墙壁或者躲在床底下。
最近的埃航坠机事件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在悼念逝者的同时,大家也在反思空难。飞机这种安全系数非常高的出行工具,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极其严重。所以有人设想给飞机装上降落伞,这样在危急时刻,一个人就可以跑了。
(埃航困难场景)
但到目前为止,各大航空公司还没有给自己的民航飞机配备降落伞,各国政府也没有要求航空公司这样做。至于他们为什么不配备降落伞,一是因为没有必要,二是因为不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是飞机安全系数的对比。发生事故的概率还是很小的。只要安全检查正常进行,飞机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其次,跳伞是一项技术活,需要训练才能熟练完成跳伞,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难的。通常,专业跳伞运动员的极限高度在5000米以下,而民用飞机的飞行高度至少在平流层以上8000米。
(生活不是吃鸡)
可能你不知道飞机里的空调是用来降温的。虽然万米高空很冷,但是由于空气稀薄,飞机的支持系统需要将外界空气加压送入机舱,加压后的空气温度会上升,所以飞机内的空调系统需要降温,这说明飞机周围的空气很稀薄。在这个海拔高度,氧气含量只有地面的40%,很容易让跳伞者窒息。
在缺氧的情况下,人的大脑会失去意识,因此无法完成跳伞这一高难度动作。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每个乘客座位上方都有一个氧气面罩。万一飞机出现问题,氧气面罩会迅速落下,保证乘客有足够的氧气。
即使乘客跌跌撞撞地打开了飞机的舱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匆忙地打开伞,周围的强风和低温也是有生命危险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飞机真的失控,机舱会被翻个底朝天。如果没有安全带的束缚,乘客早就被撞得满天飞了,没有人能和这个站住在客舱里。怎么可能穿着降落伞跳伞逃生呢?但如果机长还能稳住飞机,那么跳伞就是不必要的行为。
第三,飞机上存放降落伞也很麻烦。降落伞的尺寸比较大,一般放在哪里是个问题。不能放在座位下面,也不能放在行李架上。放在仓库也可以,就是拿不到!否则只能减少乘客,给降落伞腾地方,所以票价估计要涨。
不要把很多问题想当然。隔行如隔山。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胜任行业内的工作,更不能想象一些更复杂的工作。
是的,即使客机遇难,乘客确实有机会跳伞,但生还率微乎其微,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请听下面的分析!
第一,客机的飞行高度根本不适合跳伞。
跳伞的最佳高度是5000米,而民航客机的高度一般是8000-10000米。在大气中上升到5000米的时候,温度已经是零下一度左右了。如果上升到8000米,大气温度将接近零下40度。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乘客,选择从这么高的高度跳伞求生。他在走出舱门前已经被冻伤甚至死亡12秒。
第二,跳伞对气候和地理要求高。
要知道,跳伞是需要白天进行的,晚上是没有的。而且跳伞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试想一下,如果客机在夜间遇难,选择跳伞是没有生还机会的;假设当时客机在大洋中央,即使跳伞成功,也没有用。
第三,跳伞是需要学习的技能,不仅仅是跳。
众所周知,跳伞是需要资格证的。而这个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小众运动而不是全民运动。跳伞运动员需要掌握专业的跳伞方法,身体素质过硬。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乘客选择从失事客机上跳伞求生,只是背着书包往下冲,后果和在飞机上遇难是一样的。
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民航客机在制造时并没有配备降落伞。一是这会增加客机重量,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其次,因为会增加成本,票价也会上涨。
很多人忘了说最重要的一点。人性一定认为,不管降落伞能不能用,或者难度有多大,存活率有多低,都比不留一个好!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钱的问题。如果你没有降落伞,所有的人都会死,乘客也会死。剧组300人,按照654.38+0万算就是3亿,最多5亿。当然,航空公司也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股价下跌、监管部门进驻、停业整顿等。如果带降落伞,按300人算,10人的存活率已经很高了。那么,如果航空公司要找到活着的10人和另外290人的尸体,航空公司就会破产,国家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作为上市公司或者国企,三无是不允许玩的,必须要做。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