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开展自然角和种植园,经常带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通过触摸、嗅闻、品尝、玩耍来认识自然,从而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潜移默化地树立环保意识。
一,利用游戏进行环境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享受成功,体验喜悦和满足,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因此,应该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树立环保意识,在玩耍中接受环保教育。
比如角色游戏前,带孩子参观各个游戏区,和孩子讨论“超市”、“娃娃屋”、“手工坊”等游戏需要哪些素材,如何丰富游戏素材。围绕这些问题,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可以买,有的说可以自己做,有的说可以带家里不需要的东西...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游戏的材料应该由大家自己收集制作,把家里用不到的牙膏壳、饼干盒、饮料罐、纸箱都拿来,供大家在游戏中使用。于是师生们开始一起收集一些无毒的废弃物,用饼干盒、牙膏壳、饮料罐等材料进行“超市”游戏;用蛋糕盒、塑料吸管、纸盘等材料进行“手工作坊”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知道如何减少生活垃圾,如何再次回收废物,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除了角色游戏,环境教育也可以在其他游戏活动中进行。比如暑期课间游戏,组织孩子玩“抢树荫”的游戏。把桌子想象成游戏中的“树”。为了让自己凉快,孩子们不得不躲在“树”下乘凉。随着“树”的不断减少,一些孩子在游戏中无处藏身,感觉身体越来越热,越来越渴。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萌发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利用假期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假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孩子的有利时机。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无烟日和中国土地日。在节庆活动中,倡导“重参与、重实践、重体验”的活动理念。比如植树节之际,公园里开展了制作环保书签、给小树苗浇水等活动。当世界环境日来的时候,大班和小班结对交换玩具和书籍,这样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或者制作宣传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知识竞赛。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让孩子身心愉悦,积累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孩子的环境行为习惯。
三、家庭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明白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家长和孩子一起的环保活动最能影响孩子的环保意识。让孩子和家长用废品做玩具。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瓶子做“宝塔”,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做“单杠”和“双杠”,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环保娃娃。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思考、尝试、合作和分享。
也可以邀请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孩子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吸收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环境污染,感受重视环保的意义。
第四,从生活细节中渗透环境教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环保行为的形成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时,要注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孩子的环保行为。平时教育孩子养成节电、节水、节纸、节菜的好习惯。
根据幼儿日常生活的内容,我园提出了“五学五不”的要求,即学会正确饮食,不丢米粒;学会垃圾回收和分类,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上厕所,不随便排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要大声说话;学会烧水、节水、关水龙头、不浪费水的好习惯。
在当天的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园外捡拾纸屑,要求他们看到地上的纸屑就捡起来扔进贝壳箱,并在班里设立了“地球周围小卫士奖”,奖励他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老师也和孩子一起收集废纸和易拉罐,不要当垃圾扔掉。比如你每天早上喝的奶瓶,收集起来卖掉,用这些钱买些花和书。让孩子知道垃圾回收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在一次秋游中,孩子们习惯吃完东西就扔,但这次他们自发带了垃圾袋,秋游时把吃剩的果核和饮料瓶放进袋子里。久而久之,老师坚持贯彻,孩子逐渐转化为自觉行为,从小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在环境教育中关注儿童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在坚持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环保意识提高了,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也明显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日常行为诠释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终极意义。来自3 e d u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