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之书
“鲤鱼”来源于传统文化,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简单而妖娆,安静而热情。《鲤鱼》书系列是一个承载感人文字和画面的容器。它很优雅,但是很锋利。很平静,但是很激烈。很幼稚,却在慢慢走向沧桑。是一次次的告别,一次次的挽留青春。
NEWRITING这个名字给了这套书另一种正统的解释。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属于年轻人。新是动态的,形式多变,没有任何限制。好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更加自由,大胆,跳跃,充满激情。鲤鱼的孤独,2008年6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29064。
鲤鱼嫉妒,2008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29750。
鲤鱼谎言(5438年6月+2009年10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0787。
鲤鱼暧昧,2009年3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0985。
鲤鱼最好的时光,2009年5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2170。
《爱的名义下的鲤鱼》,2009年8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2910。
《鲤鱼出逃》6月5438+2009年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4778
鲤鱼瘾2010 3月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9936406
鲤鱼激素2010 10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39835。
鲤鱼来不及2011 1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40770。
鲤鱼偶像2011 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41654。
《鲤鱼写书信》2065 438+02 65438+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2767。
成长的老鲤鱼,2012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4631。
鲤鱼文艺青年,2012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5874。
鲤鱼私奔一本书,2013,1,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7632。
鲤鱼饭店,2013,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49674。
鲤鱼命运2065 438+03 04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151769。
鲤鱼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房间2014六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0213964结束了孤独、嫉妒、谎言、暧昧等一系列内心私人情感的探索。张悦然和她的伙伴们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这一期,即使回到过去最美好的时光,我们能把被痛苦撕裂的记忆重新组合起来吗?
无论是作家张爱玲,日本画家奈良美智还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鲍伊尔,他们对最美好时光的怀念渗透在他们的作品中。喜欢他们作品的人从细节中感受到与他们在一起的“最好的时光”的荣耀,而质疑他们的人则明白被时间碎片划伤后的棱角缺失。《鲤鱼最好的时光》特别采访了台湾作家朱天文。在这一个半小时的美好时光里,朱天文和我们交流了一些写作以来的经历和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甚至谈到了如何在文字变成光影的过程中与侯孝贤导演保持同步。
80年代,人们对时间的记忆往往来自于一件微小的事,一首歌,一条河,梦中的一个场景。张悦然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殳俏、周嘉宁和摄影师马迪人来分享他们贴近皮肤的回忆。对于80后作家来说,他们最好的时光定格在1998到2005年的虚拟世界里。病童、水晶论坛、怪论坛成了年轻人的文学阵地。几乎每一个活跃在当今文坛的80后作家都在这些论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鲤鱼》这本书的主题初衷也夹杂着那些文学论坛的未了心愿。
少年时代的往事总是莫名其妙的精彩。20世纪80年代,2003年后时间概念开始变得模糊。在此之前,青春期的每个重要时间点都留下了旺盛生命的印记。Carp按时间顺序整理了8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的共同集体记忆。成长是可以分享的东西,青春很遥远。
在鲤鱼最好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分享概念。从主编张悦然到每一位编辑,把生活中最精彩的细节分享给读者,从一部电影插曲到唱片封套,再到小说专栏里编辑们推崇的约翰·欧文的小说和创作笔记。Carp试图延续这个概念。
张悦然用小品《美色之盗》描述了自己从少女到女人的蜕变,《四十乌鸦之战》这本书在路上延续了年轻人对工厂生活的回忆,而新加入的小说作者老王子和许思坤都以男生的视角写出了私有化的最好时光。
这本献给父母的书,终于以我们期待的样子呈现在大家面前。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对父母充满了怀疑。直到青春期,这些疑问丝毫没有减弱,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越来越两极化。争执似乎是爱情的出口,在最后一个80后成年后,作为少年的我们开始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想知道我父母的故事。
鲤鱼,以爱的名义,我们试图去理解那个特殊的环境对我们父母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逐渐意识到,在他们衰老的过程中,爱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也承载着我们回馈给他们的爱,而这一次,是我们希望跨越巨大鸿沟,接近他们的一次努力。
2009年底,他重磅出击,精心策划了一场年底回馈读者的阅读盛宴。特别是在西班牙对日本文学大师村上春树的专访,透露了“1Q84”的创作经验。著名占星家、时尚达人发声,献上“一场华丽的冒险”。知道吵闹的陈绮贞,和陈绮贞一起逃离东京的浪漫,作为粉丝的吵闹,作为偶像的陈绮贞八年友情的姿态,都会在《鲤鱼逃生》里看到。此外还有张悦然最新的短篇小说《家》:一对同居的恋人在同一天离家出走,留下一间空房子和一只猫,但故事还在继续...
在北美上市的小说《巴尼·芒罗之死》和《鲤鱼出逃》都在第一时间由btr和于特别翻译,让大家在简体中文版出版前领略到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的文采。此外,《鲤鱼逃狱》还包括小说家兼译者对班夫的翻译。应作者Kim Ech lin的邀请,我在加拿大落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班夫艺术与文学中心待了三周,为大家带来了一本极其珍贵的《消失者》翻译笔记。此外,日本小说翻译家田晓霞首次翻译了获得直树奖的日本畅销书作家角田光代的短篇小说《寻找东西》,也将出现在《鲤鱼出逃》中。
在这一期的鲤鱼逃生中,作者将逐一放弃它们的避难所。生活总会有无聊和苛刻的地方。我们可能需要夜游,看一场偶像演唱会,回忆最美好的时光,或者继续做一些永远不会实现的梦。然后我们发现,寻求避难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很多时候逃避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此外,年底,《鲤鱼》编辑部开始举办“让我们都读同一本书”的活动。从苏童的《河边》开始,《鲤鱼》编辑部将继续这项读书活动,为热爱读书的人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态度。《鲤鱼孤独》以“孤独”为主题,以当下年轻人最关注的日本通俗文学中强烈的孤独感为引子,展现和挖掘了女性“孤独”心理状态的不同侧面。本书收录了日本畅销作家、80年代作家张悦然、和安、70年代作家周洁如和台湾女作家胡的最新小说和散文。其中揭示了中国和日本80后的生活和内心状态,也带来了七八十年代作者和作品的碰撞。
青年作家张悦然主编的《鲤鱼》,在国内开创了全新的“主题书”出版理念。该系列图书沿袭了书籍的形式,在编辑设计上融合了杂志与光影的概念,在内容上跨越了传统书籍的壁垒。每本书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从内容安排上,以文学作品为主,主题照顾到年轻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让她们在从少女到女人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陪伴,认识真实的自己。这是一本探讨人性深处“嫉妒”情感的书。张悦然自己的小说《怪阿姨》讲述了一个永远无法感受到嫉妒的怪女人,努力去感受人类的感受。故事延续了张悦然一贯的风格,诡异妖娆。德国青年作家朱迪思·海尔曼、卢特和殳俏的《厚厚的煎蛋卷》这两部小说分别通过轻描淡写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被嫉妒折磨的沉重感。周嘉宁的《保罗先生》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生活邋遢的失败者,描述了他和主角之间的相互欣赏,以及一种微妙而转瞬即逝的嫉妒感;葛亮的龙舟,用一个恐怖的鬼故事,抓住了固执而邪恶的嫉妒之妖。在小说部分鲤鱼嫉妒,几乎深入分析了人性中嫉妒的方方面面。
而当帕慕克、苏童、棉棉、彭浩翔、王小慧等人正视自己内心的嫉妒时,他们让读者从这些坦率的自我告白中洞察人心。
最终,张悦然的目的是在这一系列关于“嫉妒”的讨论和提问中,深入到80后一代迷茫的内心。80后的嫉妒到底长什么样,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尽在“鲤鱼嫉妒”。《鲤鱼的谎言》是张悦然主编的鲤鱼主题系列丛书的第三册。
本书从古今中外无处不在的“谎言”存在出发,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中西文学、影视作品、时代精神和个人生活的混乱领域中谎言这一晦涩难懂的主题,从阿加莎的推理小说到安徒生的童话,从匹诺曹到爱玛再到潘巧云,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魏晋浪漫美国梦。这本书围绕谎言及其表现形式展开,如轮回和世界末日。此外,还有张悦然、、余、、韩、等大陆作家的小说,以及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的访谈等。,从而为读者呈现了80年代谎言的多面解读,带给读者丰富独特的阅读体验。2010春天的第一本书《鲤鱼》带来了一个颇具争议的“上瘾”主题。在这个物质泛滥、精神泡沫的时代,到处都是人们可以沉迷的角落,“沉迷”常常被作为反义词提及。但只有沉了才会浮。成瘾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罪恶感,还有喜悦、悲伤、解脱和各种微妙的感知。无瘾的生活可能太普通了,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会一直消失,所以这一期的《鲤鱼瘾》探讨了这些从未公之于众的秘密。
文学沙龙带来关于英国女作家的精彩话题。莎拉·沃特斯刚刚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一系列新书,她为读者带来了2009年布克奖提名的最新小说《小陌生人》的节选。同时,她接受了鲤鱼网的专访。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她第一次表露了自己深深的维多利亚情结,揭示了当代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对其写作的巨大影响。由鲤鱼策划的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的小说也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在本期《鲤鱼》中,读者可以读到温特森在中国大陆首次翻译出版的短篇小说《三个朋友》。这是当代英国最有争议的女作家,值得期待。
科学松鼠会一起参与了“成瘾”的讨论,从科学与文学结合的角度来谈吸毒的作家和诗人。在态度一栏,可以看到周围人的各种癖好。女巫制造噪音揭露占星术的心路历程,与你分享神秘占星世界背后的种种癖好。
这一期的部分小说和散文有看点。张悦然的散文《西班牙女人》是她西班牙旅行手迹的节选。第二部三部曲《真实的样子》出现在热门默片《字旁》。电影《蝴蝶》的原作者陈雪的短篇小说《桥上的孩子》也是她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还有台湾省女作家胡的最新小说《从来没有发生过》。
事实上,我们总是需要一些类似于执念、迷恋、爱情或者上瘾的东西,才能在这个常常绝望的世界里勇敢的活下去。无论是爱书还是爱情人,都没有区别。我们总要沉入某个领域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重新浮出水面后才会有新的视野,新的眼光,那种上瘾的感觉就会变成一个秘密,一个充满爱的秘密,那么那些艰难险阻就不再是虚无。
距离上一本书时隔5个月,鲤鱼终于带来了一本重磅主题书《鲤鱼激素》。激素浓度或许可以看作是情欲的一个指标,它像气候变化一样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环境。本期聚焦年轻一代对性的态度,以及性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生动呈现。
从之前的问卷调查中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相对于60年代因为环境压抑而对性充满激情的人,以及成长在性不再是禁忌话题的80年代的人,他们对性的热情被一点点消耗。第一次性梦,第一次性幻想,第一次拜访别人身体的时间尺度变得模糊,他们身体里稀薄的荷尔蒙可以作证。爱情进入了大萧条,人际关系的异化让性变成了一个人孤独绝望的游戏。
对于性,每个人都有一个文艺的词来形容。朱晓将其描述为“又湿又粘”,李海洋将其描述为“绿色”,而赵婷在国外的流浪经历使他对性的体验变得“自由”。科学松鼠会的小庄从科学的角度讨论AV。她认为“没有真正的AV,只有想象的高潮”。苏黑和唐两位港学者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日本AV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男生习惯在关键部位打马赛克,只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无码的心。
色情泛滥,肉欲横流,男人眼中、笔下的性感不变,女人被塑造成欲望的理想化身。为了避免与性发生直接冲突,女艺人都是躲躲闪闪,东张西望。在与作家珍妮·温特森(Jenny Winterson)和导演伊莎贝尔·科萨特(Isabel cosat)谈论性和欲望时,鲤鱼激素得到了简单、直接、诚实和感性的回答。比起一见钟情,他们更相信一见钟情。导演曲分享了纪录片《美美》的拍摄过程。四个男同性恋忠实地记录在他的相机里,展示了他们在寻找真爱的道路上是如何痛苦地前行。
小说《鲤鱼激素》蕴含情色意味,回味无穷。张悦然带来了新作《一千零一夜》。《征途》中的《情色狂魔编年史》延续了两个男孩在无知中顽强成长的脚步,但这一次的成长与痛苦都与性有关。小说还包括两部重磅作品,彭浩翔推崇的《肠子》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死亡》和艾伦的《浣熊》。神秘作者g。80年代,人们伴随着偶像成长,从崔健到五月天,从四大天王到陈奕迅,从王小波到村上春树,从赖宁到韩寒。在成长的过程中,偶像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激励着我们在青春中前进,让我们无怨无悔地付出激情和爱,用狂热打破一切规则。
长大后我们发现偶像在神话的过程中已经独立于自身而存在,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赋予了意义。他在公众面前摆出了某种演讲姿势,但却失去了清晰的轮廓。随着被迫的成熟过程,偶像逐渐被我们遗忘。曾经因为支持同一个偶像而形成的小团体轰然倒塌。当偶像成为一个标签的时候,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青春的逝去。
我们曾经追随偶像,试图建立或抵制某些东西。偶像就像集结号的汽笛,把很多人集合在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某个方向行进。但最终我们发现,原本代表自由和反抗的偶像,是一个脆弱的肥皂泡,而作为倡导者的我们,在摇旗呐喊的同时,不自觉地被驯化,生活在偶像虚幻的光芒下,迷失了自我。如今,偶像不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职业。
这一期《鲤鱼偶像》不聚焦大时代,而是从偶像在个体记忆中的痕迹入手。殳俏曾经为迈克尔·杰克逊努力学习英语。当她真正站在梦幻岛门口的时候,一个时代的偶像已经逝去。在她十年的青春岁月里,周嘉宁见过老狼几次。偶像像朋友一样善良,鼓励她成长,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话。榕树下的网站承载了一代网民的文学梦想。虚拟世界造就了神秘的文学偶像,如今他们分道扬镳。王朔和王小波,两个文学偶像,一个因死而得永生,一个致力于为人父,做工匠。王朔骑着28号自行车,把接力棒交给了更擅长调侃和开赛车的韩寒。歌手田原从不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一个人身上。她崇拜的是凝结了人生意义的普通人。
擅长拍摄明星照片的摄影师玛丽·艾伦·马克,用伍迪·艾伦的一张照片,在历史的轴线上刻下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将照片浓缩成叙事,赋予人物生命的意义。“鲤鱼偶像”特意挑选了一组自己偶像的照片,在大银幕上揭秘。
小说栏目中,张悦然和齐威年分别呈现了他们最新的短篇代表作。钱嘉楠、滕晓岚、荞麦作为纯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也为读者贡献了新的作品。克莱尔·吉根凭借短篇小说两次获得爱尔兰文学奖,代表作《离别的礼物》特别入选《鲤鱼偶像》。
这引导我们讨论声纳中文字和真理的关系。“如果一个作家只让你觉得‘感动’和‘真实’,那他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撒谎。”论点必须在创意层面发人深省。《西西弗斯小姐》和《炸弹女孩是我的妹妹》是从成千上万的投稿中选出来的,展现了新生代小说创作的新风貌。《末日》开篇,阔别半年的鲤鱼主题书,为读者奉上了另一场文学盛宴,在《末日》中寻找那些“旧日”情怀。回顾鲤鱼过去的很多题材,似乎都是怀旧。就像主编张悦然说的,如果我们对现实的粗糙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逆流而上,回到过去,从那里带回一些美好的东西。
在新一期的《鲤鱼》中,作者们打捞旧时代“写信”的动作,追寻已经逝去的温柔与暴力。在“态度”中,既有苏德“重要的都不再重要”、“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哀叹,也有唐一斌和drunkdoggy挖掘的大时代小人物之间关于书信的爱情故事,寻找现实中那些有力书信的真实轨迹。
“书信写作”和“沙龙”栏目记录了十几位作家的“心声”。西夏宾馆著名小说家、作家罗怡君、张悦然的私人文具,畅谈写作,作家的困惑与星象,向我们传递了一份属于作家的善意与真诚;新锐作家胡和越来越红的小说家,带给我们的是世俗世界里的爱与挣扎,傲慢与焦虑。那些关于爱情的讨论,可谓金玉良言。青年作家周嘉宁给情人“张武”写了一封信,描述了她住在“桃城”的日日夜夜。小说家陈垂梅小心翼翼地向我们讲述了她与“怪物”的恋情。除了熟悉的《鲤鱼:坏鸟》和曲的作品外,还有何和陶等近期作家的作品。
作为一个一直致力于引进外国文学的鲤鱼,这次出版的外国文学还是很抢眼的。莱昂纳德·科恩的诗,还有著名作家、《都柏林人》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也带给我们其他美好的东西。
我们不刻意回到旧时代,但相比于随时删除的邮件,140字的微博,以及象征性的短信,信件无疑代表了一个更严肃的时代,同时也更无悔。相信新一期的鲤鱼会给你更坚定的力量。《衰老》是张悦然2012编辑的鲤鱼系列的第二本书。全书约22万字。《变老》探讨了对于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衰老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想以什么态度变老?他们如何面对偶像和父母的衰老?如何看待全社会对老龄化的态度?他们是害怕衰老,还是早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现在所做的只是一步一步往那里走。
《慢慢变老》收录了著名年轻小说家内鲁、曹寇和张惠文的小说。还有对作家孙甘露、虹影和舒国志的采访,以及张悦然和周嘉宁的散文。本文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年轻人对衰老的看法。《变老》不求一个最终答案,只鼓励年轻人在变老的过程中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和一直哭泣的能力。
《文艺青年》探讨了这个时代文艺青年的生存状态。“我不是文艺青年。”越来越多的人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害怕被年轻艺术家的人群拖累。成为软弱自私没立场的代名词。非文艺青年要发声,要站在时代的另一个阵营。那个阵营放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武器,让它更加有效。他们渴望战斗力,以为这是突破邪恶世界的方法。而那些还是文艺的年轻人,在这种战斗力的胁迫下,越来越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里。由于自卫机制,他们开始抵制与外界对话。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失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多数人都是假装无法理解,忙着去理解。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艺青年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最弱的一部分。他们不愿意接受困惑,不愿意面对自己,反而带着恶意的情绪嘲讽盟友。这就是脆弱,通过对青年文艺领袖的各种采访和他们的自述,呼吁更好的社会。每个人都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抓住更多的东西。财富荣誉。但是谁也抓不住最根本的东西,自己的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宿命论的概念并不消极。有时候,甚至可以视为乐观:既然命运为我们精心设计,尊重生命,那么来到这里也是值得的。
第17期《鲤鱼的命运》3月上市,带来了对《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的深度采访,以及科伦·麦凯恩最满意的作品《在这个国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鲤鱼独家首发。你愿意相信上帝设定的「人生程序」吗?
大卫·米切尔|采访
唯一诚实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是否相信重生”...在生活中,我认为命运是一个不太有用的概念。你想成为一个被动的机器人,被一个宇宙大小的叫做“上帝”或“历史”或“命运”的东西编程吗?不了,谢谢你。我更倾向于个人和国家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科伦麦凯恩|在这个国家,一切都是注定的。
“父亲很安静。我想回到谷仓,用舌尖等待雨滴。我穿着史蒂夫的夹克,但我又冷又湿,还在发抖。我吓坏了,因为史蒂威和那匹驮马会死,而且既然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注定要消亡。”
殳俏|“温暖”
一切都结束了吗?不,我只是觉得这只是个开始。虽然记性重,但还是能忍。也许没有人相信,我此刻的心情其实是平静而从容的。
走走走|京三的故事
她记得前一天晚上。前一天晚上,她在卫生间呆了很久,嘴里滚着薄荷味的泡沫,感觉好多了。然后她穿上睡衣。睡衣没有显示出等待被再次脱掉的迹象。她静静地站在门后一会儿。然后握住门锁的球,打开门,让他进来。时间是一点三十分。
李殊|《妻子的诅咒》
威廉仍然是孤独的;梁后来在百色新欢,愤然离开,两人婚姻破裂;曹在沈阳农学院任教。她与丈夫离婚后终身未婚。陆小曼在病榻上徘徊,与鸦片作斗争。徐志摩死后,她与翁吴锐狼狈地生活在一起,接受了无尽的精神摧残。至于蒋梦麟先生,过不了几年,他最终会因为被第三任妻子骗走财产而病倒并死去,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江冬秀的想法:乱搞是不会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