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经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这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昆虫》大班教案。欢迎阅读收藏。

昆虫大班1教案教学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认真听科学童话,了解其内容,从中获取一些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做出判断。

4.愿意演绎不同角色的简单儿歌。

5.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准备:

各种昆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展示各种昆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蝉、蛞蝓、蜈蚣等。)“它们中哪些是昆虫?”“你认为什么样的虫子是昆虫?”

2.讲述昆虫游戏,让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点。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了,哪些昆虫会参加?”(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2。昆虫来了(老师讲故事,注意贴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会把蜗牛、蜈蚣、蚯蚓、蜘蛛请回来?”帮助孩子记住故事,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展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要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醒孩子注意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性的印象:《昆虫运动会之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都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多不少,永远不会数错。

活动反映:

多元融合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从活动内容上,我们也将学习活动的内容有机的融入到我们的研究中,将幼儿对昆虫等方面经验的收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从两个不同的内容中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反思。

《昆虫》大班教案二活动目标:

1.观察昆虫的颜色与自然的关系。

2.大胆用颜料表达你对昆虫的理解。

活动准备:

自制昆虫滚筒、各种颜料、排笔、月历纸、报纸、围裙、袖套。

活动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

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这些颜色和周围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

2.让孩子寻找放置在活动室中与环境颜色相近的物品和图片,感知相似颜色的视觉效果。

3.与儿童讨论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4、将滚筒放在区域内,让孩子自由活动,根据自己对昆虫的理解大胆地选择颜色进行绘画,要求孩子画得均匀,并在日历上滚动昆虫图像。

5.引导孩子围绕“怎样才能让昆虫身上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怎样才能打印出漂亮的昆虫?”让孩子做进一步的讨论。

6.活动延伸:颜料干后,小朋友用剪刀剪出昆虫的轮廓,展示在昆虫栏里。

《昆虫》大班教案3活动目标

1,了解蟋蟀、蝗虫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的关系。

3、可以呵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ppt课件:秋天有哪些昆虫?

活动过程

一、谈心,引起话题

1,小朋友,你喜欢昆虫吗?

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谁想说点什么?

2.孩子们已经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虫了吗?

你想知道这些昆虫的秘密吗

第二,看昆虫的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Ppt课件:秋天有哪些昆虫?

1,板球

(1)图上有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2)长什么样?你在哪里见过蟋蟀?

(3)蟋蟀喜欢住在哪里?

(4)蟋蟀会叫吗?为什么?

2.蜻蜓

(1)蜻蜓长什么样?

(2)一共有几对翅膀?多少双脚?

(3)蜻蜓头上有什么?

重点让孩子认识蜻蜓的眼睛。

(4)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很多蜻蜓,飞得很低?

(下雨前)

3.螳螂

(1)让孩子观察螳螂的形状特征。

让孩子们根据图片互相交谈。

(2)螳螂有几对翅膀和脚?前面一双大脚是什么样子的?

(3)螳螂喜欢抓什么?

我喜欢捕捉活的昆虫,尤其是运动中的昆虫。

4、蝗虫

(1)了解蝗虫的外貌特征

(2)蝗虫生活在哪里?

(3)蝗虫吃什么?(农作物)

总结: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昆虫。

这种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胸部和腹部。头上有触须、嘴和眼睛;胸前有三双足,背上有两只翅膀;腹部两侧有毛孔,是用来呼吸的。

第三,初步区分益虫和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你不喜欢什么昆虫?为什么?

2.哪些昆虫是有益的?什么是害虫?为什么?

第四,讨论如何对待昆虫

应该如何看待昆虫中的益虫和害虫?

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要随意捕杀。

要注意环境卫生,为益虫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昆虫》大课教案4活动目的:

1,创造性的用不同的美术材料来表现你喜欢的昆虫。

2.体验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牙刷、筷子、勺子、冰淇淋盒、果冻盒、塑料袋、绉纸、蜡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指导要点:

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所提供的材料与昆虫的相似之处,如筷子、勺子、牙刷、果冻盒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什么昆虫身体部位?

2.发起讨论,如果用这些材料制作蜻蜓、蝴蝶、瓢虫等昆虫,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昆虫翅膀,如何把昆虫翅膀装饰的更漂亮。

3、鼓励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引导孩子选择多种材料来装饰昆虫的翅膀。

4.孩子们分享他们的作品,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学习。

5.把教室的一个角落布置成草地,把小朋友做的虫子排列在草地上。

《昆虫》大课教案5活动目标:

1,尝试独立制作,学会解决困难。

2.感受飞虫的原理,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孩子已经对飞行动物有所了解。彩色纸板,剪刀,把粗吸管剪成一小段1

活动流程:

1,会飞的飞虫

老师展示了一只背上插着吸管的飞虫。我的朋友,一只会飞的虫子,会在绳子上飞。听着,

让一个孩子帮忙抓住绳子的末端。老师抓住绳子的两端,把它拉出来。只有飞虫慢慢飞向天空。

飞虫怎么拉?老师在儿童猜想的基础上,演示飞虫的反面,揭示“奥秘”

做一只飞虫

2.在纸板上画一个会飞的动物,比如蝴蝶。蜜蜂用刷子、挑纸等装饰。

用透明物在动物背上贴两根吸管,然后试着将绳子对折,将绳子两端分别放入吸管中。飞虫成功了,起飞了。

3、幼儿合作游戏:飞虫,一个人拉绳子的源头,一个人拉绳子,一个人往外拉。

孩子可以同时把几只非虫放在一根绳子上,让它们同时飞起来。

昆虫大班教案6的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蝴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老师介绍,丰富昆虫知识,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探索昆虫感兴趣。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老师:今天老师带了一张昆虫的图片。这些小昆虫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让我们找出他们藏在哪里。

2.孩子们开始在图片中寻找昆虫。

第二,教师设置疑点,引导孩子寻找答案。

1,老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昆虫?你为什么没有发现一些昆虫?

2.老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一种颜色最多?为什么?

3.老师:你知道这些昆虫吗?他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的颜色和周围环境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第三,听“捉迷藏昆虫”的故事,知道保护色。

1,老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很多鸟喜欢吃昆虫。鸟飞得快,一次就能抓到昆虫。昆虫经常试图躲藏起来,这样鸟儿就找不到自己了。

2.老师:花螳螂出生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藏在花中间,就像一个花蕊,小鸟找不到。一只死去的叶虫就像一片破碎的叶子。它爬到一根树枝上,呆在那里,就像一根小树枝。不仔细看,没人会发现。没有这种能力,昆虫很容易被它们的敌人吃掉。

3.老师:孩子们,想想吧。这种保护昆虫不变色的方法是什么?

第四,老师和孩子交流,知道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老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有多少种保护颜色的方法吗?

2.老师:让孩子们互相讨论,或者把他们介绍给同龄人。

3.老师总结:有与周围环境体色相同和相似的昆虫。比如螳螂和枯叶蝴蝶。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比如蝗虫。如果你有鲜艳的体色,警告对方你有毒,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比如瓢虫。

4.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昆虫会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吗?

活动扩展:

老师:小朋友,请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昆虫,继续探索昆虫的秘密。

《昆虫》大课教案7活动目标

1.学会初步看图集,展现简单的节奏模式。

2.试着听着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4.对器乐演奏感兴趣,喜欢演奏。

要准备的活动

1.孩子们对螳螂和蟋蟀的形状特征和叫声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和音乐光盘。

3.一张节奏图,木铃、沙锤、沙蛋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场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会有一场盛大的昆虫音乐会,很多昆虫都会来。你认为哪些昆虫会来?

2.教师展示三种旋律和节奏,以螳螂、蟋蟀、蝗虫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并能够用肢体表达出来。

(1)老师哼着旋律,引导孩子们按照图谱用脚踩的方式表达节奏XXXX-XXX,跟着音乐的旋律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达节奏XXX-XXX-XXX,跟着音乐的旋律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来表达节奏XXX XXX-XX-XX,并跟着音乐旋律走。

3.播放《昆虫音乐会》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肢体动作表现出不同的节奏。

4.试着学着玩音乐。

(1)逐一展示沙蛋、沙锤、木铃,介绍并分发乐器,让孩子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

(2)教师用指令和哼唱旋律引导孩子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孩子播放音乐。

(4)放音乐,带领孩子观看老师放音乐。

《昆虫》大班教案8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昆虫,初步了解其生活特点。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孩子能积极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它们的功能。

二、活动准备:

1,昆明的蜻蜓、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相关图片;

2.关于昆虫生活习性的文字或视频信息。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老师:我邀请了一些动物朋友,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的名字,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老师:“你知道他们的动物朋友吃什么吗?”(发起孩子已有的经验,并进行讨论。)

(2)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材料,或由教师讲述书面材料,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除了被吃死,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这些昆虫死亡?

3.总结:昆虫除了被吃掉,在生活中也会死于病毒感染。

(3)介绍昆虫的天敌:

1.昆虫的天敌有哪些?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被称为昆虫的天敌。如果青蛙吃蝗虫,青蛙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是蚊子的天敌。

2.昆虫的天敌有哪些?看视频,让孩子谈谈昆虫的天敌是如何吃昆虫的。(教案)老师引导总结:

1)赤眼蜂在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的卵中产卵。沙眼黄蜂把卵产在昆虫的卵里,从卵里吸取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直接吃蚜虫。这种直接吃昆虫的昆虫被称为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多数昆虫。也被称为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用它们的蛛网杀死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注射特殊的医用针,然后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被称为食虫动物的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是昆虫的天敌。

(4)、利用昆虫天敌:

1,“如果菜地里有虫子,农民伯伯会怎么做?”引导孩子认识一些杀虫的方法——喷农药,抓蔬菜虫。

2.还有哪些方法?引导孩子利用昆虫天敌的角色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这些益虫?引导孩子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四、活动结束:

老师总结孩子今天的表现,表扬并鼓励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孩子。让孩子们在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老师还要照顾那些在活动中很安静的孩子,让他们在活动结束时也能快乐起来,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昆虫》大班教案9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和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孩子可以了解昆虫的外观特征和活动,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会用语言、符号等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

活动流程:

(1)捕捉昆虫

孩子们去草地抓昆虫。根据昆虫的爬行、跳跃和飞行,将捕获的昆虫放入容器中。

(2)昆虫游戏

把孩子们抓到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开昆虫运动会。

1.把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里,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昆虫前腿和后腿的区别。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得不高?

2.把爬行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谁爬得快。用火柴盒做一辆车,放在昆虫身上,看谁能拉,谁力气大。让孩子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征,思考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把飞虫放在地上,比较谁飞得更远。注意它们身体和翅膀的特点,想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把虫子放到水里,看谁会游泳,谁怕水。

5、把虫子肚子朝上,让孩子观察它们是怎么翻身的。

(3)喂养昆虫

几种常见的昆虫被养在容器里。让孩子观察他们如何移动和进食。

活动建议:

这个活动适合夏秋两季。最好捕捉当地常见的昆虫。

活动反映:

今天的孩子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对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活动,还在环节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科学地设计和组织科学的活动,是完成和落实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昆虫》大班教案10活动目的:

1,学习如何观察昆虫。

2.学会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提供放大镜、画纸和蜡笔。

2.在该区域设置进料角度的指导点:

1.孩子们可以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和玩耍时间进入“喂食角”,继续观察昆虫。

2.引导孩子讨论:他们长什么样?有多少只脚?翅膀是什么颜色的?你的眼睛怎么样了?他们在做什么?鼓励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3.鼓励孩子用放大镜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画纸上。

4.让孩子们展示他们自己的记录结果,并比较每个人观察到的异同。

5.把孩子的记录成绩贴在喂养角的墙上。

《昆虫》大班教案11活动目标:

1,在与同行的分享和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理解。

2.培养观察和分辨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神秘。

活动准备:

1.体验准备:在校园里用各种工具抓昆虫,和父母一起参观昆虫博物馆。

2.素材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博士和侦探的几张图片或者昆虫视频。

活动流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记忆。

最近,你和你的父母参观了昆虫馆。请告诉我们你看到的昆虫的名字。

第二,学会做昆虫医生

1,挑战一:看影子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表现出当地明显的昆虫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其年龄的标志,螳螂的前腿像带刺的刀。瓢虫科的害与利,如:瓢虫是益虫,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谁的眼光最好?

亮眼1:快速看图,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亮眼2:里面藏着哪些昆虫?

亮眼3:再打开图看看有什么昆虫?

4.挑战4:从下面的图片中猜猜会有什么昆虫和他们在一起。

展示花朵、雷痕和灯泡,猜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我很高兴成为一名昆虫医生。

第三,建立一个昆虫博物馆

1.昆虫是一个大家族。虽然名字不同,但家庭成员有很多共同点。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2.从以上昆虫中,我们找到了昆虫科的共同特征,并一一张贴在展板上。

3.今天昆虫博物馆里有许多昆虫。有些不是昆虫,请找出来。

老师放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兽、蜗牛等。变成原来的昆虫,并要求孩子们分别找出不是昆虫的昆虫。)

4.* * *对照检查对错,给出理由,告别不是昆虫的朋友:“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屋。”

(比如八条腿的蜘蛛,没有腿的蜗牛都不是昆虫,而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是昆虫。)

5.昆虫博物馆开张了。播放视频,感受昆虫世界的神秘。

探索知识: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主动地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收集和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不同的信息传递渠道,学会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询问和访谈学习相关知识。

3.活动流程:

1)沟通:我知道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启发孩子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用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出信号;通过吹喇叭、敲钟、敲鼓、广播电话等方式发送信号。;通过信鸽、邮局投递、传真、电子邮件等文字形式发送信号。

2)老师用图片讲述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比如古代在长城的烽火台上燃放烟花,传达敌情;抗日战争时期,敌人的行踪是靠推倒消息树来报告的。

3)讨论:现在的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引导孩子了解常用的沟通工具。

4)组织孩子玩交流游戏,打电话:老师把孩子分成两组,分别对每组第一个人耳语。开始后会一个一个传回去,每组最后一个报电话内容。快速准确通过的小组获胜。

4.活动扩展:

1)组织孩子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沟通工具,为孩子做角色游戏提供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