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前线》试玩体验总结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星球大战前线》的试玩体验总结。不知道《星球大战前线》好玩不好玩的同学可以看看,详细讲解一下游戏的框架结构。

星球大战前线演示:

为了抢占年底的“枪车球”市场,EA真是煞费苦心。除了“车球”阵地,目前威胁不大,而“枪”有一个永久的必需品“鳕鱼”挡道。我们能做什么?

于是,EA推出了具有丰富战地系列制作经验的DICE工作室作品《星球大战-前线》,这是今年与COD决一死战的利器。然而DICE似乎一直被笼罩在战地系列的光芒中。制作星球大战游戏,难免会让外界认为这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一场披着“战场皮”的星球大战。为了弄清真相,游戏最近开始了公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体验了一下。比起那些谣言,我倒不如有另一种感觉。

纯恶搞

先给你吃个定心丸。EA的恶霸服务器最后也没有从星战游戏继承过来。不管你用的是PC版还是主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绝对秒搜秒入没有延迟。而且PC版还取消了进入网页选择服务器再进入战场游戏时脱裤子放屁的设置,节省了不少时间,心情也很好。

首先,游戏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休闲”二字。其实这并不是厂商有意披着“战场皮”避嫌,而是产品定位的改变。《星球大战》在国外拥有大量粉丝。如果我们把这些人吸引到游戏中,我们仍然要担心销售。说的更直白一点,可以看作是星球大战版的《植物大战僵尸——花园大战》。当然,我说的是定位。所以请把它当成一款不专业的FPS游戏。

知道了游戏的定位,想看看制作团队是怎么把游戏做得休闲简单的。从枪的设定来说,省略了普通的换子弹,只要枪管不过热,就会从黎明到黑暗。跑步的时候瞄准镜太大的设定被改成了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瞄准镜。我这个菜鸟也可以在运动战中杀人,而不是被当作移动靶子。还去掉了枪械各种升级套件的繁琐匹配,没有考虑射程问题(不考虑距离远就不用估计重力对弹道的影响)。但是,有必要预测远处的敌人。激光的飞行速度比子弹慢吗?嗯,这是一个在操作上找到了平衡的游戏,即便如此入门还是相当容易的。

界面好清爽。

开场的装备组合让我想起了《植物大战僵尸-花园大战》中每种植物的三个技能栏,不过这里有一个类似《泰坦降临》的卡牌组合。三个位置中,大部分人是狙击手、手雷、喷气背包的组合,操作简单,实用。狙击枪有CD是个技能,挺难受的。看到敌人大摇大摆地过去,没有办法。

车辆和各种装备道具更像是给玩家的小奖励。地图上全是吃的,吃的时候可以用。交通工具的好处是爆炸不算死亡人数,我吃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操作相当方便。飞机默认是追尾视野,看不清地面。调整到驾驶员视角后,可以追敌并灵活转向,而不必像在战场上那样时刻控制速度,大大简化了操控,让战斗更加激烈。AT-ST在地面车辆中像神一样存在。虽然有时间限制,但一定会借机集齐一波人,评分瞬间排进前三。卢克和维德这两个主角也可以通过吃甜甜圈得到。可惜我一次都没吃过,却被杀了好几次。基本都是对着步兵,光剑挡子弹,一招毙命。除此之外,还有《星球大战》的经典配乐与之相伴。EA足以取悦星战迷。

这种结局只有在游戏里才能看到。

20V20步兵突击模式的默认雪地地图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视野开阔。基本上就是一个平原乱,不给蹲着的猥琐哥机会。就拿着枪往前冲。远端不像战场上的一团乱麻,但也有劣势,在游戏中手里拿着狙击枪,没有卧姿,随时会死。充电的时候就像电影里一样。激光枪的声音从耳边掠过,气氛挺好的。

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星球大战游戏,你也不用花时间去考虑各种枪的搭配,技能的选择,团队的配合。EA高度还原电影中的场景,把它们降低到最低的门槛。即使是几乎不玩游戏的人,三五分钟也能适应。熟悉的配乐和嗡嗡作响的激光剑,直接俘获了粉丝的“芳心”,让他们无法自拔。也让我感觉制作组的各种设定都在告诉玩家:“挑好自己喜欢的武器,冲向战场。如果你有什么愿望,我们会帮你实现的。”这样看来,核心玩家可能看不起这种小儿科的骗局,但只要星战迷愿意买,EA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