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设计中的心理学要点,游戏为什么会上瘾?

游戏设计师会根据人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个吸引点,让你在吸引点的刺激中越陷越深。游戏专业也有一些具体科目教你如何让别人上瘾。

游戏中的每个事件都是一组设计好的时间段、活动和奖励。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形成各种游戏事件。

心理控制习惯于成瘾:

0.游戏本身的性质,人类的需求,生存(生存、暴力、管理)和繁衍(色情)是人类最深层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的游戏会让玩家觉得很酷。参考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游戏围绕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来设计,从金字塔的底层到顶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例子:辐射(生存需求)、花花公子(繁衍需求)、孢子(生存繁衍需求)

1.简单奖惩机制,即时反馈简单奖惩是最简单有效的心理控制手段。即使有无限的任务,只要你保证每一次操作都有奖励或惩罚等即时的后果,每一次操作都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你就会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沉迷于许多枯燥、简单、重复的事情。

示例:蔬菜收获游戏

2.阶段性目标和里程碑格式塔心理学是人与生俱来的一套心理机制,人们渴望一件做了一半的事情能够完成。比如日常生活中,初恋就是因为这种格式塔机制而最令人遗憾和难忘。在游戏中,这样的机制会驱使人不断完成任务,不断升级。这个短期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会让玩家不断肯定自己,获得虚拟的尊重和认可。这种自我实现和尊重上层心理需求的满足,让玩家觉得很爽,最后就上瘾了。

例子:游戏的所有级别

3.虚拟精神物质

奖惩机制的升级意味着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对游戏中的物品上瘾,因为游戏中的物品需要你投入时间、精力和技能才能获得。从心理学上讲,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产生认知失调,对这一项上瘾。付出越多,认知失调越多。你觉得这个物品价值越大,对它上瘾的程度就越大。出于人的本能,你想收集更有价值的虚拟物质。

例子:游戏中的高级武器,游戏本身即需要大量的努力。

4.竞争排名机制

人类天生就有竞争和掠夺的本能。游戏把人类的这种本能发挥到了极致。游戏从不同维度、不同时间对玩家的能力和成就进行排名,生成排行榜。玩家在自己本能的驱使下,想要站在排行榜前列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大家的敬仰和口碑,满足自己的尊重和社交等上层需求。

例如:所有游戏的排行榜列表。

5.虚拟的头衔,虚拟的等级和荣誉

游戏设计者抓住了人的荣誉感,一步步让玩家上瘾。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在不承担任何现实风险的情况下,争取名利,同时会得到自我的认同和他人的认可。这一系列递进的成就机制,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成为大人物、英雄,弥补了现实生活中未得到满足的遗憾。

示例:虚拟标题,逐步升级

6.现实的逃避和另类的体验

玩家对游戏角色和自己在游戏中的生活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在游戏中,你可以通过短期的努力获得资产、房屋、能力、伙伴、荣誉、伙伴、装备甚至军团、国家、宇宙。在游戏中,你可以有自己的职业和角色,去杀人,去放火,去种地,去管理国家。通常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往往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作为一种另类体验,玩家很容易沉迷于虚拟游戏。

例子:模拟人生,英雄联盟

7.不确定

在游戏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心理机制,就是不确定性。在泡沫科学中,有一个对应的理论叫做猫绳理论。如果游戏设计者只对玩家的特定行为给予特定的奖励,玩家很快就会对这种确定性产生懈怠,但如果这种奖励是不确定的、巨大的,玩家反而会期待这种“抽奖”,并对这种不确定的奖励上瘾。

例子:游戏中,刷怪获得了一个不确定的奖品。

8.秘密

神秘感是驱使人类去探索的一种原始的内在驱动力,带着神秘感追求女孩,探索神秘的外太空,甚至有“好奇害死猫”的说法。然后,游戏设计者将这种神秘感引入游戏后,人类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探索游戏中的情境,而这种探索也会让人上瘾。

例如:所有带有冒险元素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