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依据和设计依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构图的概念

构图不仅是绘画技巧的组成部分,也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形式。作文的形式要服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根据作文的形式美规律来决定。构图的概念和规律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和风格密切相关。学会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艺术家选择生活现象,运用、组织、处理材料,甚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从而加强艺术感染力。然而,仅仅依靠构图法则是很难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因此,构图理论和规律不是一个静态的程序,它会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被否定,在变化中发展。

二、作文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创作还是练习,内容是人物、风景还是静物,构图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艺术作品中的一切都应该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2.艺术作品中所有的形式因素都应该保持联系。

3.作品构图要形成视觉中心,吸引观众最大的注意力。

4.一幅画的构图结构应该是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它要利用造型、明暗、线条、色彩等因素的对比与和谐规律,以及空间处理、体量组合、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的形式新颖生动,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5.对画面对象的排列和细节的处理,要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与主题表现的紧密联系。

6.运用构图中的平衡来表现稳定和静止;运用构图的不平衡来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7.作品的大小要与其内容相匹配;一帧的长宽比例要服从构图的需要。

三重构图中的均衡原则

平衡是绘画构图的基本法则。平衡通过视觉产生形式美。平衡不同于对称。对称是最稳定最简单的平衡,对称是美的一种形式,主要用在装饰和图案上。中国的传统建筑和寺院都采用对称格式。人体和一些美丽昆虫的生理结构也是对称的。对称构图法则在绘画中也有应用,但在形式上并不是绝对对称的。对称呈现出高度工整的状态,有完美、庄重、和谐、静止的效果,但也有单调、缺乏情趣的弊端。

在明暗色调方面,一点黑色可以用一点浅灰色来平衡。当黑色和白色结合在一起时,黑色的分量就会减轻。颜色方面,一点鲜艳的红色可以搭配一片粉色或者暖黄色来平衡。一部作品是否达到平衡的效果,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更容易区分图像场的顶部和底部,或者左右宽度,或者图像对角线的两半的宽度。有经验的观众还是可以从画面的整体观察中发现不平衡不稳定的因素,不需要采取上述方法去检查。事实上,画面的淡与淡的感觉和概念是由画面中各种因素的复杂组合而产生的。

第四,构图的对比统一规律

构图上的变化和统一,也可以叫做对比与和谐。因为在绘画中,变化总是在比较中追求,统一是在和谐中实现的。如果忽略了这一构图规律,失去了画面中变化统一的效果,所表达的主题就不会生动,也就不可能获得最完美的形式美。画面中反差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视点和视视界的变化、位置重复和变化的变化、形状的反差变化(如方形和圆形、瘦形和饱满浑厚的形状等。).人物大小与空间大小的对比(框中人物小,使空间大;车身大,空间小)。明暗对比变化。色彩的对比变化(如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线条属性的对比变化(水平线和垂直线、平行线、垂直平行曲线、对角线等。).纹理的对比变化(如表面粗糙和表面光滑)。以及运用笔触、色彩粗细等对比变化的表现方法。这些因素大多与构图有关。对比因素,如何在构图处理中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本文以罗马尼亚的迪克·弗伦克的黑白版画《渔夫》(图五)为例,进行统一的构图分析,以求得到具体的理解。这部作品的构图复杂、饱满、严谨。画面中有很多对比因素——黑白块、竖线与平行线、直线与曲线、长线与短线、竖线与平行线、对角线;河岸上有方形的门窗。画面中和谐的形式因素——画面上部以垂直为主,但也有平行的因素;后半部分,有平行因素,也有垂直因素。这种上下对比因素的交叉处理产生了呼应,使对比有了和谐感。大小近似的正方形的形状也是使画面对比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点线密度较大的部分,空间视觉效果为灰色中调,使黑白的强烈对比趋于柔和和谐。画的主体是船上的一群渔民,在明亮的河岸上处理的时候很显眼。人物形成的不规则多变的起伏线条和表面是统一整个画面的对比因素,从而突出主题,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

和谐是一种近似关系,对比是一种差异关系。对比依靠画面中各种形式因素的倾向和近似关系来获得和谐感。以和谐统一为主导的构图,也必须有一些应对一些变化的因素,这样整个画面才不会单调,而是动态的。

构图中的造型因素——明暗和线条

1.明暗是构图和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介于最深的暗色调和最浅的亮色调之间的各种层次的明暗。明暗的层次不仅用来表达物体的物理结构,也用来表达画面构图中的明暗

暗色调的交替可以获得画面的变化和平衡,产生节奏感。一般认为,明暗是西方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的国画似乎对明暗无所谓。比如线描作品,在形式观念和表现手法上,不需要明暗色调。它只用纯粹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在构图和布局上对比线条的疏密。其实这反映了明暗的对比,即线条密集的地方,色调深,线条稀疏的地方,色调浅。可见线条的疏密也包含了明暗色调的含义。线条密度的对比就是明暗的对比。另外,黑白版画虽然只有一种黑色,但实际上通过点、线、面的处理和运用,画面产生的明暗层次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在构图上起到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明暗的形式因素在各种绘画中被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广泛运用。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下:

(1)画面色调的类别。在绘画中表达各种题材和情调时,明暗的分类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明亮色调——画面中使用的颜色大多是明亮明亮的。这种调子适合表达欢快、舒展、宁静、明亮、朴素的感情,也可用于悲伤、悲壮的主题。亮色调比暗色调更有力量。

暗色调-与亮色调相反,画面由较暗的颜色组成。深沉、肃穆、丰富、宁静、神秘、恐怖等情感主题常采用暗色调。在色彩搭配上,深色用得多,白色用得少,黑色用得多。

中间色调——介于明暗色调之间的各种中间冷暖色调,是变化最多、应用最广的色调。普通光线下,人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一般处于中调。所以在各种生活绘画题材的表达上,更多的使用中间色调。

(2)明暗对比处理的几种形式:

深色的背景衬托出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在突出主体方面非常有效,经常使用,尤其是在很多古典静物画和肖像画中。比如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肖像画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对比形式。明亮的人物被深色的背景衬托,效果简单、集中、强烈。

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出较暗的主体——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家列宾的许多肖像,经常采用这种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画面明亮,主要物体突出。

中间色调以明亮的对比衬托主体物体——根据人们观察日常生活的经验,附近的物体总觉得形象具体突出,色彩明亮,黑白色调对比强烈。与附近的景物对比,远处的景物总是显得模糊,黑白对比减弱。所以在绘画中,这种明暗对比形式的运用是很常见的,具有真实感,也更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构图的明暗形式的处理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同时也要利用明暗对比来表现构图主体部分和衬托部分的正确关系。在一幅画中,还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明暗对比因素的构图形式来处理复杂的主题,表达重要的主题。

(3)构图上,明暗块的形状和面积变化,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画面中各种色调的面积变化可大可小,即只有较大的暗色调或亮色调;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许多暗色调或亮色调的小块;方圆在音色和造型上的直截了当、界限分明、模糊不清,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

色调面积大,相互间对比明显,界限分明,能产生充满活力、活跃动人的效果。

大的暗色调,小的亮色调,有庄重、悲壮、深沉、神秘的效果。

大面积亮色调和少量暗色调配置,具有舒适、轻快、酣畅等效果。

淡色调有一种美好纯净的心情;柔和的色调具有暗示、抒情、美丽和宁静的表达效果。

2.线条是构图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国的史前绘画始于线条,儿童画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是造型的基础,线条成为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之一,主要指线条在造型中的应用。至于线条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则更为广泛。线条能引导观众聚焦作品的主题中心,线条本身就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组织线条可以在构图形式上有节奏感和节奏感。线条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1)实线,即有自身存在价值的线。

(2)物体形状的轮廓,如直线、曲线或两者的组合。轮廓越简单、越清晰,就越醒目、越强烈。如版画中的黑白木刻。

(3)一些窄的物体也有线性效应。如地面、海面、道路、电线杆、树干等。视点很低的时候。

(4)水平线、垂直线、斜线。

(5)凹凸不平的线条(如建筑物与背景的轮廓线、树木与天空的交线等。).

(6)曲线:平曲线、竖曲线和其他曲线。

(7)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很重要,与构图密切相关)。

(8)运动线和显示力的线。

这些各具特色的线条与构图的艺术效果密切相关。在线的应用中,最重要的是曲线、直线和对角线。

有竖曲线、平曲线和不规则曲线。曲线柔美、柔和、优美、流畅。曲线运用不当,会使构图显得不稳、无力、缺乏力度。垂直的曲线,如火焰,预示着一种活力;水平的曲线,如水波或远山的起伏,有一种优美缓慢的运动感。

直线有力量、稳定、愤怒、坚定、沉默、严肃等情感因素。竖线在构图上往往很吸引人。比如山水画中建筑的竖线,对营造画面景物的稳定感有很大的作用;有些人像的背景往往被处理成窗棂、画框等垂直或平行的线条,与主体物体的曲线形成对比,使画面稳定,产生美感。有竖线,横线,斜线。竖线有严肃、庄重、和平、希望等情感因素;横向的直线有安详、宁静、舒展、稳定之感,可以用来象征地面的深邃和辽阔。倾斜的直线是画面中常见的线条,具有兴奋、动作、动荡、不稳定等情感因素。水平直线有安详、宁静、舒展、稳定之感,可以用来象征地面的深邃和辽阔。倾斜的直线是画面中常见的线条,具有兴奋、动作、动荡、不稳定等情感因素。

表现运动和力量的线条在空间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观看者由于心理因素而形成的线条感。比如人的视线产生的反射力,或者车辆前进的动势等。,在画面中,三维物体的前方一般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形成了一条看不见的线。

平面设计通常是指以印刷工艺为载体的设计,所以也叫印刷设计。形式一般包括海报设计、书籍杂志的框架设计、商标设计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页设计也属于平面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进步,平面设计在视觉感知领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对当今的平面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技术上讲,平面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设计工具,比如画笔、绘图笔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还要?需要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等现代设计工具以及相关的印刷技术知识,因为这种非常高效、优质、便捷的工具将被广泛使用。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让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但设计师的创意和个性仍然是设计中最关键的。

。com

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平面不平

“平面不平”是我对平面设计中画面效果的理解。很多人称之为布局、构图、结构、形式感……任何东西。我喜欢保持简单。看了很多好的设计,感觉设计师都在有意无意的追求“凹凸不平”的效果。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料(如纸张等)上。),我们努力拉伸视觉空间。画家塞尚比我们早一百年就开始尝试这个理论,并且已经到了极致。让我感叹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业化、最令人恐惧的艺术变革,一百年后却变成了最商业化的平面艺术。多有趣啊。?

这个空间概念包括自然空间感和矛盾空间感。随设计师的爱好,版面要求,视觉冲击需求,自由选择。现在大惊小怪的人不多,但设计师运用的技巧(或元素)是有规律的,无论是表现自然空间的感受,还是矛盾空间的感受。有很多放在一起。比如:打洞;夸张的阴影效果;使用非常真实和有质感的图像;物理元素和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颜色之间的对比效果;利用线条和彩条的重叠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加效果;人物之间比例关系的比较等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想详细解释。以后可以把例题作品和理论文本一目了然的对比。?

b、彩色音乐

色彩是平面作品的灵魂。如果你想用好它,你必须了解纸和墨水。不同的纸张和不同的墨水的组合会产生绝对不同的效果。但我们和画师的区别在于,平面设计师手中只有四管颜料,却能依靠点的密度特性调和我们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作为印刷技术的原创国,我们感谢德国人。?利用网点与纸张(白色)的配合,可以使墨水显得更加均匀、明亮、干净。但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对色彩的运用应该更多的依靠灵性。

第一步:从对点、线、面的理解出发,学习和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的基础知识;我们需要有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的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规律,理解设计元素的概念。?

第二步:你会画草图吗?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咨询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技能中的第一项是:“优秀的素描和徒手绘画技能,作为设计师应具备快速奔放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创意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是平面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你错过了什么?缺乏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太多了,你还是要问问自己!无论如何,这些课程都会在不同层面上强化你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让你知道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我可以开始设计了吗”?当然不是。你打算设计什么?就在你即将开始玩游戏的时候,你知道游戏的规则吗?但是你不用担心,你已经进入了专业自学,这也意味着你才刚刚起步,你会以坚忍不拔,不浮躁,不抱怨,务实踏实的态度踏入这个领域。我们以logo设计为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意义、起源、特点、设计原则、艺术规律、表现形式、构图方法以及为什么需要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风靡全球;为什么我们渴望穿李氏牛仔裤?作为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问问自己,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可以看出设计的好坏。你知道为什么吗?上一步,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你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前进,我们必须回顾历史,然后从学习理论书籍转向学习前辈和优秀设计师。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长期的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有时候很迷茫,有时候很开心。随着大量的实践,逐渐掌握设计的整个操作流程,你开始走向一个成熟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