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zhēng主演了四部“尴尬”的电影。为什么票房越多,口碑越差?

在《爱情公寓5》中,在生孩子之前,陈美嘉永远不会忘记看一眼这位电影演员的哥哥。结果零食和吕小布都剃光头演Xu zhēng,一个演猪八戒,一个演泰国。看来爱5剧组很喜欢他们的哥哥。

Xu zhēng在1994出道。在他38岁之前,他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演员。尤其是和宁浩合作之后,Xu zhēng的喜剧天赋似乎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从2010主演《囧途上的男人》开始,Xu zhēng不知不觉已经出演了四部“囧途”电影,其中后三部都是他导演和主演的。

四部电影票房步步高升(输在俄罗斯6.3亿收入至少相当于近20亿票房),但口碑却步步下滑,《漫漫长路》7.7分跌破《漫漫长路》6,输在俄罗斯。

神秘,票房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差。根源在哪里?

1.好的喜剧有多少种?

作者认为,好的喜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纯搞笑无厘头喜剧。比如你可以在《惊艳群星》上下功夫。别的不用管,让观众笑就好。不需要用脑子思考人生。

2、搞笑简单的说一个大实话。比如《美人鱼》,玩笑中带着一点灰姑娘的元素,简单讲了一个关于环保的大道理,基本上幼儿园文凭以上的观众都能听懂。

3、搞笑讲一个复杂的故事,可能和人生、家庭、爱情、亲情等等有关。比如《情花在路上》不仅带来了一些复杂的婚姻问题,还用了一种时空错位的叙事方式。观众笑过之后,仔细摸了摸,觉得故事不错。至于婚恋真相,你可以讲你的故事,观众想听就听,不想听也没关系。

另外,喜剧电影也有高级和非高级之分。简单来说,我们离生活越近,离普通人越近,事件越真实,越符合逻辑,喜剧就越高级。比如《情花在路上》《情圣》,虽然泡妞风格不算太高,但很多桥段都相当真实大胆,让观众有代入感。尤其是《情人》,有些中年男人不敢和老婆一起看。

第二,分析徐峥的四部“尴尬”电影

1,“人在路上”

《一个人在尴尬的路上》虽然不是Xu zhēng导演,但他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了感觉,这部小成本电影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可以说,没有一个男人在尴尬的道路上意外的成功,就没有Xu zhēng背后的一系列成就。

《尴尬路上的男人》属于上面作者提到的第二部喜剧电影。很搞笑,讲了一个观众一看就懂的道理。再漂亮的小三也不如家温馨,再浪漫的野花也不如家花温柔美丽。同时也提到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另外,Xu zhēng在片中是一家游戏公司的小老板,有两块钱但还没到有钱人的水平。影片中穿插的一些桥段也是社会常见的场景。

换句话说,尴尬路上的人简单,风趣,真实,所以要有个好名声并不难。

2.“让人再尴尬也太尴尬了”

《太尴尬》是一部让Xu zhēng成名的作品。这部电影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太尴尬》成为爆款,跌破无数行家的眼镜。

客观来说,《泰囧》的成功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比如同期没有这样的电影,没有畅销书。当然,也有一些《尴尬之路的人》的口碑效应。

从主观上来说,这部电影显然属于上面提到的第二种好的喜剧类型。全片的基调很轻松,节奏比尴尬路上的男人快,场景更丰富,笑点更丰富。而且这部电影是少有的大规模取材于国外的喜剧片。之后《神探唐人街》的成功也是受到了一些《泰囧》的启发。

不过《泰囧》的口碑比起《囧途上的人》还是下降了一点。作者认为这部电影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莫名其妙的“油霸”,让观众觉得有点超脱,而明显的伪科学玩意儿,让徐朗和高博看起来像奸商和骗子。

另一个是影片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处理过于草率,而《人在路上》对婚姻家庭的处理相对微妙巧妙,很能说服观众。《泰囧》结尾,徐朗突然开始明白如何放弃石油暴君的生意,回归家庭,显然没有说服力,转折也过于突兀。

3.洪

四部「糗事」电影中,《糗事在香港》票房高但口碑最差。应该说它的票房一部分是受《泰囧》的影响,口碑差也证明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从Xu zhēng的角度来看,《洪》想拍的是上面提到的第三种喜剧片,就是搞笑的同时讲一个大道理。但从观影角度来看,《洪》应该属于上文提到的第一种喜剧电影类型,即纯喜剧。不过这纯粹是搞笑,离生活有点太远了,属于低级的搞笑方式。

比如《论香港的尴尬》里那个莫名其妙的铁盔,道具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取不下来,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那个东西有什么特殊意义,这些问题都让观众看得云山雾罩。真的不明白Xu zhēng选择这个搞笑道具的用意,但它在电影中还是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很多人都在抱怨包贝尔演技不好,但在我看来,铁盔比包贝尔更不符合,这种对剧情的安排也是相当尴尬的。

另一个让我无法忍受的人是Xu zhēng在片中的布道。最后我才明白,在他不得不结束初恋的时候,那个未完成的吻的重要性。初恋对很多男女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但结婚后遇到初恋真的有那么急吗?

Xu zhēng在片中做了两次演讲,一次是在游览车上,一次是在大玻璃上,但作者认为这两次演讲都可以用一个duet的名词来形容,简直无耻至极。

也就是说,Xu zhēng用一部满是人的喜剧,说出了有三种不正确观点的真相。虽然观众给《洪》打了低分,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部烂片。就算Xu zhēng对香港电影玩怀旧的把戏,也没有蒙蔽大部分观众。

4.迷失在俄罗斯

无论从Xu zhēng的立意还是电影内容来看,《迷失俄罗斯》都应该属于第三种喜剧片,就是要搞笑的同时讲一个大道理。

应该说,Xu zhēng的《迷失在俄罗斯》比洪要真诚得多,这是一部赚钱的套路电影,但《迷失在俄罗斯》是Xu zhēng雄心勃勃的作品。

可惜《迷失俄罗斯》也没有取悦观众。就算他免费看了,也没有得到及格分以上的评价,更接近《远走高飞》。

作者认为《迷失在俄罗斯》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搞笑情节太尴尬。与《尴尬路上的男人》、《泰国尴尬路》中植根于生活的段子不同,《迷失俄罗斯》中的许多搞笑场景太过魔幻。比如,徐一万在西伯利亚的一列火车外呆了一个晚上没有冻死,这是不科学的。一秒钟用麻醉枪放倒棕熊是违反野生动物常识的。热气球降落莫斯科是对俄罗斯防空实力的嘲讽。

脱离现实的喜剧,如果是无厘头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观众会把“惊艳的明星”当回事。《迷失在俄罗斯》的搞笑思想根植于现实,脱离现实,让观众觉得尴尬而不是笑。

《迷失俄罗斯》的另一个问题是,立意太高太厚。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一起开始,加上原生家庭的历史遗留问题。最妙的是,甚至还有大陆与海洋、历史与现代、旧美苏的综合思考。

《迷失在俄罗斯》对于一部以喜剧为标题的电影来说,要讲出很多连文艺片都讲不起的道理,太难了。

或者干脆说,《迷失俄罗斯》不是喜剧电影。很多中年人看《迷失俄罗斯》的时候深受感动,因为他们是把它当剧看的。年轻人把《迷失在俄罗斯》当成喜剧来看,除非它不好笑。很多人根本不懂,不低分才怪。

迷失在俄罗斯的低评价并不是影片的错,而是Xu zhēng对影片定位的错,或者说是他对自己的过度自信。

综上所述,Xu zhēng的“尴尬”系列电影似乎已经告一段落。在我看来,这不是Xu zhēng的失败,而是一种痛苦。从《迷失俄罗斯》来看,Xu zhēng应该是想向真正的大片导演进军,而不是在喜剧片的舒适区里闲逛。

所以笔者对Xu zhēng的下一部作品充满了好奇。毕竟这次在俄罗斯的失落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思考和现实问题。如果他就此打住,那就没意思了。

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