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介绍。

具体可以去网上看看下面。

位置比例尺

浦西4000平米;国家电网公司是上海世博会电力供应和服务的全球合作伙伴,它是自己建造的。

建筑特色

首席设计师是赵晓君先生,他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设计过六个奥运场馆,包括水立方。

一个透明的水晶“能量块魔盒”由两个覆盖着网格的建筑支撑着。

建筑外观两部分的网格纹理粗细交错,虚实相间,体现了民族网格。

城市网络肌理与供电系统网络结构的融合,

比喻以安全、优质、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走电网创新之路;

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透明“能量块”在空中跳跃-

白天,它的光影流动、凹凸变化,将人们带入电力新技术的“奇妙想象世界”;

到了晚上,它会被“点亮”——在夜空中闪亮。

节能与环保

为响应绿博会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最大的亮点是建筑主立面的“零能耗”。

设计构思

“环保、节能、亲民”:

贯穿着“电网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想,在细节中凸显人文关怀。

也就是利用“魔盒”和架空建筑形成建筑自身的1100平米遮阳避雨面积。

建筑中央巨大的“悬浮能量块魔盒”下部可以遮阳挡雨;

遮阳避雨区下面的地下室是为世博会供电的高科技变电站。

被称为“能量之心”设计师使用完全透明的地面结构,

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参观电网设施的机会。

展厅内部也非常重视观众的舒适度。

空间的生态设计充分考虑了日照、日影、风矢量的变化。

力争让观众在没有阳光暴晒、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轻松参观;

展馆还设置了独立的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和独特的运营服务相结合,保证了残疾人的参观需求。

展厅的建筑表面布满了各种圆形穿孔。

能满足部分区域的自然采光需求;太阳能集热板贴在展厅的外墙上。

通过一个名为“向日葵”的12镜面阳光照明引入系统,

为地下室和贵宾接待区提供照明;

建筑屋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屋顶绿化系统;

楼里人排队停留的通道,巧妙利用了上海夏天的风向。

形成了“攻陷夏风”的S型节能纳凉走廊。

在完全没有风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强化的通风系统保持凉风。

强化通风系统(利用变电站余热)加热建筑天井上部空气,自然抽出空气,形成空气对流。

此外,水雾冷却系统用于冷却等候区。

建筑材料可以回收利用。

在国电馆的设计和建造中,继承了生态环保的基本理念。

例如,当使用增强的通风系统时,

展厅顶部的风口还将安装多台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形成能量循环利用的效果。

在建筑能耗方面,白天采用导光照明系统,将太阳光直接引入室内,节省了馆内的电力供应。

另外,建筑采用钢结构,建筑立面可循环利用。

此外,馆外等候区的地面铺设也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回收了碎木等废弃资源,

由特殊粘合剂制成的生态道路富有弹性,提高了行走的舒适性。

主立面考虑了两种表达方式:白天和夜晚:

白天的效果以风铃的形式出现:当微风吹过时,建筑的立面随之起舞,就像平静湖面上的涟漪。

这种设计颠覆了建筑立面传统的坚固厚重,带来了全新的光外观效果。

预示着城市不再是沉重的钢筋水泥丛林,而是“让生活更美好”的轻松家园;

另一层意思是,自然风的吹拂完全是绿色的,不消耗能源的。

这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生活的美好和低能耗绿色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夜晚效果由LED条形照明实现,大间距的LED矩阵大大降低了用电负荷。

整个建筑夜间用电完全由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从而达到生态环保和示范效果的平衡。

LED灯带照明不仅传达出神秘梦幻的视觉效果,

同时演示了能量的产生、传递、积累和爆炸。

另外,晚上的风铃也会跟着自然的风形成不同的形状。

两者的叠加,展现了郭店亭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