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的心理分析(3)

“赌徒”的心理分析(3)

赌博是一种被数学家称为“零和游戏”的娱乐游戏,因为参与游戏的各方最终利润之和是“零”。

欲望膨胀,自制力不足,“赌徒”应运而生。他们甚至把赌博作为主要的盈利手段和谋生方式。他们不是数学家,也不是游戏科学家,但他们有自己的理论和算法。我们称之为“赌徒谬误”,其特点是总是相信自己预期的目标会到来。就像在轮盘赌中,如果红色和黑色连续出现几次,那么下一次红色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不是这次,那么下次就更确定了。其实每场比赛红或黑的概率都是50%,但他们始终相信“不合理”的原则,不向命运低头。如果预期的结果没有出现,他们就会越打越勇,加倍下注,不断提高筹码,希望能挽回损失,一举翻倍盈利。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支撑下,他们会有更多必胜的幻想,直到彻底崩溃。

赌徒都有一些相似的心理特征:

(1)只想偶然发财,不想打工创业致富;

(2)敢于孤注一掷,敢于冒险,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3)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赌博就是赌自己的运气和钱,去博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也是一个谁也控制不了的局面。不夸张的说,完全靠运气。赌徒赌输了,又想赢回来,于是慢慢越陷越深。其实每个赌博的人最后都是输家。

生活中最常见的赌博就是打麻将和扑克。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无所事事,把赌博变成了自己的工作。他们每天按时上班,不顾亲人家人。这是一种病态的赌博现象,与娱乐无关。

赌博属于娱乐可以理解,过年过节家庭成员之间偶尔进行小娱乐。他们属于一种娱乐心理,占大多数,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病态的赌博心理,我们其实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贪婪心理,二是侥幸心理。这两种心理往往同时产生,并诱导你同时行动。

贪婪心理

赌徒是贪婪的人。既然赌,都想赢。他们赢得的是钱。对金钱的巨大欲望会让一个人的内心陷入黑暗。他们会让你越陷越深,完全忘记自己的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也会让你忘记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东西,只知道一味的追求铜臭味,失去努力的信念,靠赌博来获得满足感。

侥幸心理

我们可以说买彩票也是一种赌博,但是这个赌是自己下的,完全看自己的运气。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买彩票,是因为很多人都梦想着用2块钱变得富有,他们都有运气。同理,赌一次赢了真的很好,不劳动也能获得利益。但是这种胜利能保持多久呢?下次你输了,你想把它赚回来。你会认为你这次输了,但下次可能就不会输了,所以你会投入更多。其实都是运气。

就算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赌博!

赌博,多少人相离,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俗话说,赌久了必输,但很多人还是固执己见,一心要靠赌博发财,却不知道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家破人亡!

我来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事。老刘,62岁,江苏南通人。他一生都是传奇人物。起初,他靠彩票发家。我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据我舅舅说,他家一年四季没断过肉,不到3000元不出门。我想那个年代的人对1000元在80年代的购买力有多大深有体会。90年代初,他去深圳倒卖磁带、光盘等。最后一次见他是两年前,因为推了排排酒。五年了,家被围,儿子离开了他,带走了刘奶奶。老刘在安达街靠打零工为生,现在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希望他平安无事。毕竟我把我当外甥看。希望看了这篇文章能引以为戒。平时可以和朋友家人打牌,放松一下时间。真的参与赌博还是三思而行不做!

有哪些赌博是绝对不能碰的?

第一,牌九,俗称多米诺骨牌,很好理解。但是,高手就算你洗的牌很烂也能想出他想要的点子,所以要小心,不要和不认识的人玩。

第二,炒金花,或者拖拉机,对于不认识的人是绝对禁止的。两个人可以互相玩!

第三,新的网络赌博,俗称过三关,百家乐,网上钓鱼机,私彩网站,能把你吸干,除非你的大脑能打败电脑!

别赌了,兄弟!基本上都是栽在这里,借钱翻本导致跑路!可能还有很多不流行的。希望大家远离赌博,珍爱生命!

赌博就像毒瘾,染上了就很难戒掉。

一般爱赌博的人都有以下心理:

(1)好奇心理。

刚开始都是好奇,“看”的。看多了就会有亲身体验的冲动,自然就会加入“赌团”。

(2)娱乐心理学。

因为平时无事可做,也没有太多的爱好和兴趣,只好在赌场上消磨时间。

(3)娱乐心理。

打牌赌博被视为一种娱乐活动,认为赌博的刺激是其他娱乐活动所不能及的。

(4)减压心理学。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疲惫的身心总想得到释放,于是选择赌博来减压。

(5)致富心理。

认为赌博能赢钱是一种致富方式。只有赌博来得快,无法生存。很简单。

(6)侥幸心理。

这就是赌徒的心态。他们开始赢一小把,如果还想赢,就继续赌。如果你赌输了,你想拿回你的钱。如果你赌输了,你想拿回你的钱。今天输了运气不好。如果明天继续赌下去,你会失去自制力,至死都不会后悔。

“赌”很容易上瘾。

斯金纳的“间歇性强化”: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时,随之而来的某种事件或其他刺激可以使行为的刺激产生强化效应。这个事件叫做强化。比如小明因为打扫卫生被隔壁老王表扬,小明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爱打扫卫生,老王的表扬就是强化。赌博是强化中的变比强化,就是隔一段时间赢你一次。这种间歇性强化的行为很难消退,对人的影响也很大。

现在的网络赌博,包括手机游戏,强化了人们的幸福感。有时候觉得自己能控制现实中控制不了的东西,有种美好的错觉。当这种幻觉褪去,剩下的只有疲惫。

另外,赌场的氛围也很重要。来到富丽堂皇的大厅,有香槟美人。男人天生就想表现自己,把赢钱归因于自己的技术,输钱归因于运气不好。这就是利用攀比的心理。毕竟男人好胜心强。

赌场的许多方面都是精心设计来赚你的钱的。从踏入这个赌场的那一刻起,家族的财富就在眨眼间消失了。

你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都是赌场用的。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远离黄赌毒。

这几年我接触了很多因为赌博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有的坚持“小赌对感情有好处,大赌对身体有害”的原则,偶尔一试身手。有人认为无毒不丈夫。如果他们想赌,他们会赌得很大。在这些情况下,有的只是拿一部分收入去赌博,比如炒股、炒外汇、炒黄金等等。还有的不惜借高利贷“豪赌”,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百万,甚至赔上性命,甚至落得负债累累,害了家人亲友。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这个赌场里,用自己的努力去充实明天的希望。赌博的对象不仅是钱,还有位置;有政权的稳定,有战争的胜败;婚姻中有工作和幸福的机会。

赌徒的心理是怎么炼成的?

一.区域环境因素

如果一个人所在的城市或地区属于赌场众多的环境,社会“话语”都是关于赌博的,那么从这个领域走出来的人受环境影响很大,“赌徒”心态必然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强烈。在这种大环境下,个人想要过上清正廉洁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在这种环境下,人性中的“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抢尽风头”——人都想不劳而获,人都想占便宜。当然,这取决于个人自身的意愿和毅力。

二、家庭气氛催眠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喜欢赌博,一定是典型的“赌徒”心态。从这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染上了“赌徒”的习惯——近墨者黑。这个孩子从小就接触到了“赌徒”的氛围,接受了“赌徒”的氛围——这是现实环境中的一种“催眠”。他要想远离这种氛围,恐怕需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就这样,他长大后,忍不住接受了曾经熟悉的情境,去了赌场。

三、夫妻相处模式

前不久接到一个案例:老公赌博输了十几万,夫妻俩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还上了,希望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老公这次赌的更大了,连借高利贷都输了300多万,再次陷入了山穷水尽的无限痛苦。

经过详细了解,得知夫妻都是工薪家庭。虽然两人都有工作,但丈夫在家庭中没有地位,也没有得到妻子的认可。妻子处处不放心丈夫,事事都要管,自己说了算。

说到这里,也许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相互欣赏和认可。因为丈夫在家庭中没有地位,一直得不到强势妻子的认可。因此,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在普通工资不可能非富即贵的情况下,只有赌博(炒股)是唯一的冒险方式。潜意识里他需要挣钱来获得妻子的认可,于是他走上了赌徒的不归路!

一个人长大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这需要一个家庭共同面对,但夫妻双方需要相互认可和支持。这样的婚姻家庭是有幸福的前提的。如果一个家庭模式总是被批判甚至诋毁,那么这个家庭中的个体必然会在“批判——寻求认同——得不到认同”的不平衡模式中恶性循环!

丁桂军

2065438+200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