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教学随笔
艺术教育与教学随笔1
也许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道理。
由于参加了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大赛,我对美术课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解。我觉得自己只有一知半解,心里可能明白很多观点,但是不会用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这次上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的“给老人做个胸章”,这堂课也属于设计?应用的领域,以及新课程标准“设计?应用领域是指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利用一定的材料和手段进行设计制作,传递和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和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的“设计”一词包括现代设计基础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一、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生产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生产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三、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体及其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欲望。
第四,养成提前预期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执着的工作态度。
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该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这门课的时候,所有的环节都是紧扣主题的。虽然没有跌宕起伏,但“真实”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题目,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了亮点而亮点。招数很多却没有实质性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脚步走,不知道老师在整堂课上要干什么。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很喜欢,但是想想,你希望学生在这门美术课上能学到什么?让我们问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的美术项目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在学完整堂课后,他们能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
有效艺术课堂的本质不是我们老师的课堂布置有多漂亮,也不是它有多死气沉沉。关键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学习相关知识,锻炼美好情操。当然,老师最好能设置学生喜欢的、能很好服务于这节课的环节,但两者的协调往往很难做到高度统一,要么有新鲜的环节吸引学生,要么循序渐进地教。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美术项目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既能有亮点又能体现美术课的有效性。这是我们的目标。
这是我课后的感谢。虽然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我后来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远比结果重要。
艺术教育与教学随笔2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此时学生的兴趣不够稳定,认知兴趣表现为某种情境。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明白小学生因为感知、意识、理解、能力的悬殊而产生不同的兴趣。学前班时期,一个大三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作息制度的不同,行为规范的有组织有纪律,进入了学龄初期。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各个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同,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在美术绘画教学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主要形象。学生画画只是靠记忆在头脑中的表征,往往是粗略地看了一下对象,有了大概的记忆后才开始画。针对学生喜欢看一件事一件事的情况,我在日常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如形状、色彩、结构、体态等。,并注意使学生在观察中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颜色方面,看主观图像。因此,在引导孩子观察并指出他们的观察任务时,先让他们观察形状,然后在纸上画形状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提高。
俗话说:机智灵便,聪明得心应手,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密切相关。大三学生要想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要调动他们学习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热情在于兴趣的驱动。浓厚的兴趣必然导致勤于练习,自然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带动他们的兴趣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急于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就像一棵树苗,让这棵树长得比其他树高的秘诀是每个年龄都要有经验和常识,每个年龄都要完成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过去传统的美术教育都是用填鸭式的方法来督促,只是忽略了他们当年应有的经验和常识,然后事后再试图弥补年轮的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快乐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低水平学生思想多变、喜新厌旧、缺乏应变能力等心理特点,采取了一些适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美术课上,我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兴趣。在课堂上用介绍语(常用于编故事、编儿歌、猜灯谜、做游戏和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高昂的情绪和强烈的绘画欲望,并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出更新更奇特的画作?作为一名专职美术老师,我尽力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图像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运用生动的声音和感情,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开拓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以上是我这一个月的教学经验,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
艺术教育与教学随笔3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绘画、工艺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出发,鉴赏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且要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引导他们走上健康、文明、积极的发展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虽然在美术教学中占的课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往往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提高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第一,在欣赏课中突出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艺术也应该被视为一种文化学问。通过艺术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以及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多样性和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艺术传统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
艺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完美的形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触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抖擞,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当我们欣赏董的油画《开国大典》时,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大胆。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教蜜蜂蝴蝶忙着采花》,通过蜜蜂围着艳丽的凤仙花飞来飞去采蜜的忙碌景象,赞美勤劳的精神。作者从平凡的生活场景中表达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和欣赏,唤起他们对普通劳动者的敬仰。比如雕塑《艰苦的岁月》,表现了长征中一个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边,被悠扬的笛声吸引的感人场景。但它显示的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徐悲鸿的《八匹马》,表现的不仅仅是八匹马,主要是讴歌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介绍和欣赏,使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从而初步了解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感受艺术之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如果你在秦始王欣赏兵马俑,你可以感受到祖国艺术和文化的辉煌,激发爱国情感。欣赏优秀的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充满儿童趣味,反映了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内容对学生友好,容易产生* * *。
第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鉴赏课上,老师往往会讲到最后,造成老师的投入和学生的冷漠,鉴赏课变成了“讲座”课。但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探索和反思,全面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信息的最优选择。美术鉴赏课是主客体的统一体,鉴赏活动必须依靠学生的直接参与,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实感受,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老师过多细致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实感受,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有所准备并乐在其中,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对欣赏产生直接兴趣。
(2)展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图片几分钟,然后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感受)。
(3)以思考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对色彩、线条、情感进行细致的欣赏。
(4)必要时,对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把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活泼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动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鉴赏教学与工艺美术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学生有工艺和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比如在教民间画和工艺品鉴赏的时候,让学生试着画一幅画并做出来,不仅有助于理解作品,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讲授“民间竹编工艺鉴赏”时,很多竹编工艺都是首次展示。当学生被工艺品吸引时,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视频,解释竹编的制作过程。这时,学生们已经不由自主地整理好了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材料。不一会儿,“小玩意”就在孩子手里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乐,似乎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将图中的实物与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对比并做出评价,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竹编过程。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和创造中产生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看事实,看未来;解放思想,扯下精神的头巾,才能说得通,想得远;张开你的嘴,享受言论自由,谈论天空、土地和真理;解放双手,扔掉隐形手套,大胆创造,开拓进取;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牢笼中解放出来,飞向自然,大社会会去寻找和捕捉。"
让我们发掘孩子的创新潜能,发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教育与教学论文集4
不知不觉中,在我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成熟了很多,进步了很多,无论是个人的教育教学经历,还是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是教育教学的效果。
波斯纳曾提出一个简单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没有深入思考,他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可见,体验和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意义重大。
我记得有一句话,“要想跑得更快,就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跑步过程中要学会停下来,这样可以对自己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尽量在教学中多反思,让自己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技能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有真正用心灵去反思,才有师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我真切地体会到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在一次交流会上,一位老师谈了自己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特意准备了一个反思笔记本。他只要想到了什么,就及时写下来,往往只是一个大概的内容,或者一个小想法。然后他会利用业余时间在这些内容中写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成了我们所说的反思。我觉得这是一种坚持。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地坐下来反思教育的老师,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一个心态积极的人,总能在各种逆境中找到坚持的理由。由此认为,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如此。只有首先拥有积极的反思态度,才能真正反思,才能做好反思。
所以,要想真正反思成功,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坚持”的名言。比如Bias说,“做一件事要慢慢来,但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去。”再比如《论语》中的“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为什么有人一直坚持?可见它有多珍贵。
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年,一直坚持这个信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现在的学生和我们的观念差异很大,个性也很强。我们不能压制他们。起初,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结果会适得其反。我们不是阶级敌人。我们真的应该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利益。面对这门学科的特点,要认真思考如何让他们更好的接受。
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解惑,还培养学生,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学到知识;传授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首先,老师要深入了解学习情况,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情况下学生才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性格、心理素质、目标、非智力因素都值得关注。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有效课堂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是常规教学各个方面的关键。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要涉猎一些课外书,开阔视野,关注身边的事和国家大事。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枯燥的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要更加努力,带领自己超越自己。这样才能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号,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教师教育与教学论文集5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如果只满足于单词、句型的概念讲解和程序分析,而不诉诸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描述,课堂语言就会沉闷,气氛就会沉闷,学生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那么,学生原有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美好愿望很快就会丧失殆尽。因此,我们应该吸收直接教学的优点,重视情境教学。
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具体直观的形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通常使用实物、图片、头饰、玩具和简笔画等视觉场景。比如教钢笔、铅笔、书、尺子等单词的时候。,直观的物理呈现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比较,学生才会很快理解和掌握;比如教苹果、梨、香蕉、甜瓜等水果词汇的时候。,用实物来教学;比如教唱、跳、画、写等动词的时候。,学生往往有新鲜感,他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几分钟就能说出相关的英语单词。这就排除了母语的中介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在心理翻译过程中逐渐使用母语。
同时,教师正确的肢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一环。老师的每一个手势都是真实的视觉场景。随着老师讲话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都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暗示性。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是不用母语作为中介,直接用英语联系事物的有效手段。比如在猜谜游戏中,让孩子自己设计肢体语言来表演,然后让其他孩子通过肢体语言猜是什么。由此,孩子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表演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敢于对教材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如果把儿歌引入课堂,在教数字的时候,请孩子自己编一首数字儿歌,这样就会有一、二、三,我会读;四、五、六,我会写字;七,八,九,我会跳;十,利文,十二,我会画画。于是,班里的“英语博士”越来越多,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再比如这节课的童谣,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明白“你得到了什么?”和“我得到了什么?”这两句话的意思,在不忘根本的基础上,有了创新。
要让学生“吃好、吃饱”,就要把“巧设情境、动激兴趣、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始终。在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受益匪浅。
?
艺术教育相关文章及教学随笔;
1.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2.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3.初中美术教师对教学课程的反思。
4.美术老师个人总结。
5.美术老师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