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是双鸦片,精神和肉体都受折磨。
文/于长城
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反对腾讯游戏的呼声。一个孩子家长写给腾讯老板的血泪控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同情:游戏毁了包括学生在内的无数年轻人的未来,被称为“精神鸦片”。其实网络游戏不仅是精神鸦片,也是身体鸦片。长期玩网游的人,从精神到身体,包括智力都深受毒害。
第一,精神深受影响。
这是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父母的认可。沉迷网络游戏的人比赌博更可怕。青少年自制力差,一旦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游戏开发的目标群体是针对青少年的,这种定位注定了其受众是受害者而非受益者。谁能从网络游戏中获益?精神上短暂的愉悦和满足之后必然是漫长的空虚。在这个层面上,游戏真的和鸦片高度相似。
沉迷游戏,必然会荒废学业。这里我举两个例子,自己看看。湖南一个孩子初中的时候就爱上了游戏,家里管的严。他甚至辍学逃到河南省信阳市我朋友家打工。当然,他是个童工,连身份证都没有。他独自住在我朋友的另一间空房子里。我不敢问他是做什么的。简而言之,他从事计算机行业。其实这孩子很聪明。朋友们都说他是电脑奇才。也许这个孩子想成为IT精英,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荒废了学业。在我看来,这孩子还是个青年诗人,可能已经废了。我看过并记住了他的一首诗——《武汉一直在长高》,很有灵性。我怀疑他曾经在武汉“逃”过一段时间。
第二个故事是受害者是我的亲生儿子。高二到高三的暑假我给他买过手机,从此毁了他。到了初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反映他上课经常打瞌睡。儿子一个人住一个房间,晚上总是关紧门玩手机。他从不写课外论文。后来我和他妈坚持不让他玩,他就在我们睡了之后玩,甚至睡了之后躲在床底下偷偷玩。我把他的手机卡扔了,他偷了我的身份证补办。我抢了他的手机,他还敢跟我拼命——手机和网络是他的命根子。后来没考上市里教育条件好的三所民族高中。一年还是没考上初三,只能考上市里的民办高中。
有人为网游辩护,甚至把网游比作菜刀。菜刀是用来做饭的,不是用来伤人的,但是网游可以用来“做饭”吗?似乎只能用于“伤人”。
第二,身体受其苦。
据统计,我国小学生近视率高达50%以上,中学毕业时高达70%以上,近视度数更高。如果你认为这是努力学习造成的,那你就错了。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玩手机造成的。玩手机伤眼睛,网吧玩电脑更伤眼睛。
中学生沉迷网络后,自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有些网吧甚至不禁止未成年人上网。这种网吧简直就是黑网吧。而有些中学生毕业后拿到成人身份证,甚至通宵上网,只在网吧吃泡面。网吧为了吸引顾客,每个网吧都推出了“夜间上网”的优惠。熬夜玩网游能好吗?能不被摧毁吗?现实社会中甚至有年轻人玩网游多日突然死亡的极端案例!
第三,要花很多钱。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花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在网上玩游戏并不少见,有的甚至把父母的血汗钱都花光了。
有些年轻人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赚的钱还不够花在网络上。很多工厂要求加班,年轻人一旦沉迷网游,总是选择不加班的工作,哪怕是给个体户打工。这些又穷又懒的年轻人,不知道怎么结婚,怎么养孩子。就这样,很多年轻人成了“啃老族”和光棍。
前年,被称为“偷格瓦拉”的广西男子周某琪成为网络红人。虽然他的名言“边工作边工作是不可能的”很可笑,但却代表了中国部分沉迷网络游戏的年轻人的现状:因为沉迷网络,不能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因为沉迷网络,拒绝被工作(单位)束缚,走上犯罪道路。
而且经常玩网游的人都是近视眼,一些要求视力好的工作无法上岗,连军人都无法选择。
第四,智力受损严重。
智力受损最大的表现就是年轻人的神经衰弱,还没老就衰老了。在我们的一周里,总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情绪低落,形容枯槁,工作中经常出错,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丢三落四。这种表现通常是因为玩网络游戏引起的。
总之,网络游戏不仅是精神鸦片,也是伤害身体的鸦片。救救孩子!
2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