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大班“10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选取幼儿园大班数学课“10的分解与合成”教案,1的活动目标。
1,体验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发现数字的增减和交换规律。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10的分解构成,掌握10的9种除法。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除法。
活动难度
总结10以内数字的分解和合成规律。
要准备的活动
儿童操作资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复习所学数字的构成和分解。
1,老师:我问,你答。9能被3和0除多少?(小朋友拍手回答)
2.老师指导10,9,8,7,6,5,4,3,2,1手指的拉伸。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水平延伸是10,下一个是9,下两个是8,下三个是7,下四个是6,下五个是5。也可以说,弯一个手指是9加1,弯两个手指是8加2,弯三个手指是7加3,弯四个手指是6加4,弯五个手指是5加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构成。
老师: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一些小客人要去参观森林,他们带来了很多宝藏。请小朋友每人拿出10的宝贝。()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方式。试着自己录下来...
第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构成和分解。
1,老师:小矮人有几个?10小矮人想住在两间小房子里。他们应该怎样生活?
2.想想10的各种点,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公式,发现总结出10的内数分解的构成规律:除1外,各分式法的类型都比自己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更小的数,两个被除的数之和就是原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一部分减少1,即加减定律;交换法则。
第四,巩固练习。
一群10的小朋友一边玩游戏,一边唱着《寻找朋友》这首歌。唱完之后,他们很快分成两部分。告诉我10分为几个?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延伸。
把各种操作资料放进数学区,让孩子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选择教案“10的分解与合成”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构成,掌握10的9种除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增减规律和相互交换的规律。
3.发展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5.培养观察、识别和绳之以法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和10分解成教学课件。
2、若干小明星。
活动流程:
(1)学习10的分解作文。
1,故事导入。
(1)有多少只兔子?
(2)10兔子要去住两个小房子。他们应该怎样生活?
题目“10的分解与合成”介绍。
2、孩子看图,学10的各种分。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公式,发现总结出10的内数分解的构成规律:除1外,各分式法的类型都比自己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更小的数,两个被除的数之和就是原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一部分减少1,即加减定律;交换法则。
(2)游戏活动
1,“找个朋友”。游戏规则:请前面有牌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个数之和为10。
2.火车已经离开了。游戏规则:每个孩子有一张数字卡,找到卡上数字加起来是10的孩子手拉手上车,一边唱着《火车要开了》这首歌一边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映:
在班级的每个环节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小贴,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信和努力,为他人树立好的榜样。在玩耍和游戏中探索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而愉快地参与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