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料发放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运送的目的不明确
在儿童活动区放置材料,旨在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所以,在活动区摆放材料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孩子的能力水平,有目的地摆放。但从材料传递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选择和传递材料的过程中缺乏目的性。有些活动材料因为不符合孩子的兴趣而长期搁置,导致相应材料的传递缺乏教育功能。似乎一些单一的、不可操作的材料,并不能达到提高孩子趣味性、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目的。就是因为孩子对这些资料不感兴趣,不能激发他们的操作热情。所以老师要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研究,以便找到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材料。
(B)材料运送缺乏安全性
幼儿期的孩子,自身思维并不完善,在学习事物的过程中只能采取模仿的形式。所以老师展示材料的时候,孩子是在模仿动作,可能会伤害到周围同样专注学习的孩子。其次,在实际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孩子无法像剪刀一样正常操作材料;或者活动结束后老师没有安全摆放,极有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因此,教师应该非常注意材料分发的安全,以确保儿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同伴。
(C)缺乏材料的整合。
因为活动的内容要和教育、主题相融合,所以在投放素材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根据设计的方案,让孩子进行系统的、相关的学习,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在实际的素材投放过程中,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与主题的整合还有待改进,只实现了手工区域与主题的结合。比如在幼儿园的“分类”活动中,老师只为孩子的分类活动提供不同颜色的花材。这样的材料无法满足理解水平较高的孩子的需求,因此无法达到帮助孩子提高认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