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小,“赚钱”大。

“造车”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全新动力品牌蔚来是江淮汽车生产的,但从来没有人刻意去解读“蔚来不造车”这件事。

然而,“华为到底做不做汽车”这两年却成了很多人的谈资。

毕竟,对于华为这样一家备受瞩目的科技巨头来说,其汽车业务的任何麻烦都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们将其与新车联系在一起。

以至于去年底,华为董事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是否造车”的声明,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专注于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以后谁提建议造车,谁干扰公司,就可以调离岗位,另谋高就。”

2月2日,65438,华为在电动汽车赛道的资深盟友塞蕾斯,在重庆总部发布——高端智能汽车品牌AITO,新品牌、新产品也悉数亮相。

不同于上海车展期间对赛勒斯单纯的销售渠道赋能。这一次,华为几乎主导了AITO项目,直接参与了AITO全新产品的前期研发和设计,甚至直接在四大工艺生产车间派驻了工程师,除了亲自拧螺丝。

从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来看,华为似乎在一步步证伪“华为不造车”。也正因为如此,业内再次出现了“华为造车”的声音。

但对于华为来说,“造不造车”不是它关心的问题,但依靠汽车的增量业务赚钱肯定是有用心的,而且野心极大。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直言,华为要实现每辆车654.38+0万元的收入。

1,“造车”是小事,华为感兴趣的是汽车背后的大生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华为在新品牌AITO中的商业逻辑,我们不妨将其与新头部品牌蔚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对比华为和蔚来的业务可以发现,双方几乎都深度涉足智能电动车的全产业链,如智能驾驶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机、终端零售等领域,双方也部分涉足制造业。

所以不能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华为造不造汽车”。

如果只看简单的制造工艺,江淮汽车(江来制造成立前)承包的蔚来也可以理解为不造车的车企。

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无聊到去解读蔚来的“造不造车”。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不造车”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双方有不同的解读。

吃瓜群众只等华为官方宣布“华为要造车”的大新闻,但华为只会一如既往的默默在汽车业务上赚钱,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态度。

另外,在商业上,制造汽车的传统制造业是一个利润很薄的行业。这种重资产行业只能通过规模效应赚钱。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毛利只有10%左右。

对于华为这样一家在智能手机业务上赚取高额利润的公司来说,它根本看不上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务。

未来智能电动车的核心玩法是通过重复收费的低毛利硬件+高毛利软件订阅模式赚钱。

这也是华为智能电动车业务的战略。它构建以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为核心的软件业务体系,同时依靠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智能驾驶、智能电机等技术赚硬件钱。

2.华为全面主导新品牌AITO,电动车玩法有所调整。

回归“AITO”,这个被外界解读为“华为亲自造车”的新品牌。?

从“为汽车增加智能”(intelligence into cars)的品牌口号中不难理解,新AITO车型与之前上市的Celeste SF5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

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是AITO全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用余承东的话来说,“汽车和AITO只有一个字母的区别,区别是智能和智能体验。华为先进的ICT技术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帮助AITO为消费者带来极致、智能的出行体验。”

或许正因为如此,除了营销环节,华为还高度参与了AITO品牌的产品定义、制造和其他方面。

一些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AITO品牌是由华为主导的,但“华为不制造汽车”之前一直在喊。为了避免误解,华为不能直接宣布“AITO由华为主导”。

在与AITO人员的沟通中,我们也了解到华为这次实际上几乎参与了每一个环节。

比如AITO品牌车型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个车间,都有华为人员直接进驻,有华为原手机系统的工程师,也有从其他车企挖来的工程师。这有点莫名其妙的类似于蔚来员工穿着NIO制服驻扎在江淮工厂。

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在汽车R&D、设计、生产和零售等关键领域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和足够的参与度,就已经可以理解为真正意义上参与了造车业务。

这也造成了外界将华为主导的AITO品牌解读为亲自造车的关键,但对于华为来说,其官方的态度仍将是“华为不造车”,至少目前是这样。

同时,从形式上看,一些媒体所认为的“华为造车”也不同于传统的造车,甚至不同于蔚来。首先,它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和蔚来汽车一样。其次,华为并不完全主导汽车的研发,但高度参与,这与蔚来汽车有本质区别。

或许将华为主导的AITO品牌解读为“华为探索智能电动汽车新商业模式的一种过渡行为”更为恰当。

3.AITO品牌所有权“成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ITO”的所有者也不同于以前的Celeste品牌。Celeste品牌的拥有者是“重庆小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市值一年暴涨10倍的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

但AITO品牌的拥有者是重庆浩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6月15。通过股权互穿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是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的孙子公司,小康控股是上市公司小康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将“AITO”品牌的所有权置于小康控股,而非上市公司小康股份,也为该品牌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鉴于华为在AITO品牌上的高度主导地位,或许华为和小康控股有可能私下达成交易,AITO品牌的所有权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能易主,以免损失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塞蕾斯的双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华为通过AITO品牌探索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新可能性,而后者在股票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结尾:

在智能手机业务的利润奶牛被美国非法制裁,导致公司营收和利润减少后,华为必须迅速找到一条可以产生高现金流的阳光赛道。

华为涉足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是为了赚取丰厚的利润,为其在通信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现金流支持。

客观来说,“华为造不造汽车”只是一个舆论话题,或者说是一个文字游戏。

毕竟对于华为来说,“造不造车”是小事,“造车赚钱”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