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儿童户外运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引导策略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体育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和课间练习的不足,从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水平上为孩子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其活动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不仅有利于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然而,目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普遍存在形式单一、物资匮乏等问题,使得户外体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倾向于摆弄小器械,或仅仅停留在计划上,实际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却无法保证。教师间接或直接指导集体或分散的活动,以一些基本动作或各种体育游戏为内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孩子的户外运动活动有很多意义,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可以获得参与活动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开展儿童户外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和1小时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目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存在一些问题。

1.户外运动中的问题

(1)活动组织随意,缺乏目标。户外运动组织缺乏有目的的规划,户外活动的时间往往因为其他活动的拖延而得不到保证;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往往扮演着“看客”的角色。不清楚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孩子能发展什么能力。这种“放羊”的户外活动,大大降低了活动质量。

(2)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户外体育活动以整齐划一的集体运动形式为主,晨练等其他户外体育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组织活动时,内容单一,想到的场地往往是游乐场或大型玩具。所以很多班级在活动时都挤在一起,孩子的活动空间很小。跑步、投掷、游戏等等都受到场地狭小的影响,必然达不到户外运动活动的目的,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3)活动材料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老师对户外运动材料了解不够。一方面,运动物资不充足。一般以沙袋和球为主料。有时候,他们只是为了方便拿几个样品,满足不了孩子体育锻炼的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和孩子们在装备的选择上也存在“喜新厌旧”的现象:新装备抢着玩,旧装备不问。同时,材料的制作、更新、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运动器材成为“库存物品”。

(4)活动指导策略简单无效。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开展户外运动活动,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引导的度,或者让孩子完全自由发挥,或者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活动,引导策略简单无效,从而影响孩子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2.优化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1)对等合作,层层分解,让目标“活”起来。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科学系统地与学期、月、周计划相衔接。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体育目标和重点经验为依据,逐级分解学期体育发展远期目标和各年发展目标。

(2)同伴互助,突出重点

在开展儿童户外活动中,发挥同伴互助作用,成立中央骨干课题组,研究如何分解落实户外运动活动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户外运动活动目标审查、户外运动活动评价表、户外晨练(户外运动会)评价标准、户外运动区域评价标准等制度。并定期组织户外运动活动的观摩,关注运动重点目标是否达到,大家评价讨论,提出对策,再实践。遇到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邀请园外专家升级答疑,让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在理念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3)层层分解,明确目标

科学分解学期重点目标和主题。借助幼儿园的外力,邀请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师来园与我们一起调研、讨论、实践,从走、跑、跳、扔、钻、爬、平衡、综合等方面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年份的重点目标,为教师制定学期户外活动目标提供了参考目标,并可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具体、适当的分解,从而保证户外活动的总体目标。

周目标和月目标的合理搭配。为了在主题活动中充分挖掘户外活动,我们进行目标回顾。目标预设:在一个主题开始时,由骨干教师根据学期重点目标和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中和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在团体运动中实施,小目标在早操、运动区、户外游戏中实施。在一个题目结束时,所有老师会讨论不同年份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加成熟。通过目标回顾,户外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2.合理的安排和有机的组合使内容“活”起来

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往往影响活动的效果。根据目标,科学安排每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优化新形式。

(1)安排合理,内容规范

环境暗示,音乐引导。针对活动内容单一,班级集中游玩的情况,探讨了每年户外活动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天户外活动玩什么,怎么玩。并且把日程放在各种活动的场地上进行环境提示,也方便大家互相监督。同时,为了保证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在上午和下午录制了热身音乐、运动音乐、午睡音乐、运动音乐、放松音乐,并配有30分钟的校园音乐提示,既营造了运动氛围,又有效督促老师每天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户外活动。

(2)班级以园为单位,持续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机械重复的连续动作,孩子容易疲劳。如果他们突然打破原有的形式,局部加入变化,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在户外活动中,除了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锻炼形式外,还尽量开展每周2-3次打破班级界限的以园为单位的户外混龄锻炼。全园共同开展活动,班主任分散在场馆各个区域,负责区域内小朋友的安全和活动引导。这样的变化使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每个人都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游戏。

(3)有机结合,丰富内容

结合民间游戏。充分利用民俗资源,丰富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充分挖掘民俗体育游戏素材。组织“爸爸妈妈童年游戏展”和“爷爷奶奶论坛”,收集大量民间游戏,如:炒黄豆、扔手帕、跳橡皮筋、跳房子、斗鸡等。为了丰富户外活动,我们拓展和创新民间游戏的玩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融入到普通的户外活动中。有的用童谣改编成早操,如《拉锯》、《打荞麦》、《盛开的马兰花》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例如,我们开展了橡皮筋玩法的研究和培训:活动前,我们向不同年龄的孩子分发橡皮筋,让孩子们尝试探索户外活动中各种橡皮筋玩法和跳跃方法,然后我们交流讨论,整理出各种年份适合户外活动的有效玩法和跳跃方法,以及具有“马兰花儿开”民间游戏特色的早操。

结合区域活动。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游戏形式——区域活动。为此,我们受其启发,合理划分户外活动场地,开展体育区域活动。设置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球区、车区等。,让孩子自己选择素材,挑战自我。设置时考虑区域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大型活动,也有小型活动;不仅有发展孩子基本动作的区域,还有练习综合体能的区域。在儿童活动过程中,各地区的活动内容保持了相对稳定,并根据儿童活动和发展的需要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3深入挖掘,注意差异,让材料“活”起来

(1)深挖,做材料达到合力。

《幼儿园工作条例》第三十条也已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和玩具。”我们设立了一个废旧物品收集站,收集父母的各种废旧物品,比如可乐瓶、衣架、轮胎、布条、纸板、报纸等等。动员教职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户外运动器材,在幼儿园大厅向家长和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发出倡议,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制作。自制的小玩意极大地弥补了儿童户外活动材料的不足,满足了儿童户外自由玩耍的需求。如七彩篮娃娃、水乡童年等系列自制运动器材,它们经济实用、有趣灵活,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特别适合儿童玩耍玩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运动器材资源库。

(2)注意差异,选择合适的材料。

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素材,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所以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差异,让孩子在自己最近的发展领域得到提高。

不同的材料,相同的目标。如“钻爬”,提供的材料有“洞穴”、米筐、毛毛虫钻洞、板凳等。、以及木梯、竹梯、网梯等。,适合幼儿。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差异。有的有轻有重,比如5斤、9斤、13斤的米袋;有的大小不一,如大货车轮胎、轿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有的难度不同。比如在“穿越森林”的游戏中,提供了三种不同难度的道路,一种是“平路”(平衡木),一种是“圈路”(轮胎),一种是“摇路”(梯子)。

4.及时更新,物料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证儿童户外运动活动的实际开展,需要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充足的数量和规定的质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体育器材的管理制度,如一学期一次的定期制作制度、器材验收分类制度、器材保管使用制度、器材报废更新制度等。,及时修理和更换磨损的材料。同时,我们将这些自制的乐器进行分类,进行记录,专人管理,并在幼儿园网上资源库进行发布,方便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保证孩子们的户外运动需求。

(1)互动指导,有的放矢,让指导“活”起来。

儿童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在户外运动活动中,老师不仅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还要关注孩子运动的情况,及时引导。

5.物质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引导策略主要体现在运动器材上的指示标记,使器材材料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孩子一看就知道怎么玩,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从而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比如我们用草席做“坦克”,让孩子爬。刚开始没有提示性的标志,所以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经常会迷失方向。后来,老师在“坦克”上做了一个流程,画了两条标志线和两个“小手印”,提示孩子爬行时手要压在线上,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小小的暗示,事半功倍。

6.儿童独立挑战策略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如果孩子在一个令人鼓舞的发展环境中成长,他们就会突破进入学习,成为自我激励者和自学者。”因此,教师要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孩子自主探索,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利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的经验,提高孩子的挑战能力。比如,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我们尽量让幼儿记录下每次的成绩,激发他们挑战他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