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不行”更有自信?

去年有一部电影叫《战狼2》,很受欢迎。吴京演的《冷锋》唤起了很多人的“热血”精神,包括我自己看了很久都静不下来。

这种精神类似于美国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在非洲国家的大屠杀中,他背负着“我能行”的军事使命,只身赶回敌占区,带领被困在大屠杀中的同胞和难民生死逃生,最终凯旋而归,取得胜利。

事实上,“我能行”也是西方电影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主题中最常见的主角风格。

英雄主义是指人们不甘落后,追求超越现实和历史,喜欢实践一些独立的理念,不在乎周围人的一般道德评价。一旦确定了目标,他们就会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

这里的英雄主义分为男子汉的勇气和绅士的勇气。同样,“我能行”也有男子汉的勇气和君子的勇气之分。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勇敢。一般来说,“恋爱就应该互相迁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付出越多收获越多”,通常都是以“我能行”开头,以“我不行”结尾。求婚的时候,我们会给爱人一个承诺,“以后我不会让你哭了。”但是你会发现生活是残酷的。可能她陪你哭的次数比单身的时候多了好几倍。“我以后一定让你住别墅,开跑车,你会幸福一辈子的。”你会发现,为了住别墅开跑车,快乐一辈子,你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快乐和单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你失去了幸福。

我是一名设计师,也是一名学习市场营销的艺术家。所以这里的主题还是艺术营销。美国人崇尚“我能行”的精神。他们相信只要足够努力,人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从某种角度来说,越南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有很多类似越战的反例,但美国的社会环境还是崇尚“我能行”的精神。但是,有些事,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

一个文科生,从大学开始就失去了理科专业,突然想在社会工作两三年后成为高分子化学方面的专家。可能吗?说万分之一的概率是可能的,可能有些夸张。

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完全否定“我能行”的精神。对他来说,要么是数一数二,要么就是出局。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计算机行业非常糟糕的时期。通用电气的计算机业务多年未能盈利。最后在5月1970决定放弃,将整个计算机业务卖给霍尼韦尔。

计算机行业经常被比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的地位在营销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IBM占据了60%的计算机市场份额,而在其他“矮子”中,最大的市场份额不到10%。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用电气公司有两个绅士,琼斯和史密斯,都盯着CEO的位置。史密斯是一个典型的“我能行”的业务经理。所以,当公司让他经营电脑业务时,他雄心勃勃地接受了。

相反,琼斯是实事求是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作为后来者,GE在计算机领域并无优势。现在,游戏快结束了,即使能赶上IBM,公司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他是“君子之勇”。

史密斯最终未能重振计算机业务,琼斯建议通用汽车在将业务出售给霍尼韦尔之前退出计算机行业。琼斯最后成了首席执行官,但史密斯去了国际纸业公司。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史密斯是当时最好的营销专家之一。如果他没能挽救通用电气的电脑业务,其他人会更惨。所以你经常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无法从这里走到那里的境地。)

如果他现实地认为“我做不到”,那么他可能仍然是通用电气最成功的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