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buy的购物狂欢满足了哪些精神需求?

几年前的一天,几个同事在饭桌上聊天,聊到了每月生活费的话题。转了一圈,老板开口了,她说她一家三口一个月只需要3000块生活费。作为表内最有钱的大老板,一个月只花三千块,让人大跌眼镜。而我们这些打工者每个月的花销比老板多很多倍,勉强靠信用卡维持生活。你再看看老板,无论他的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看起来都比我们高级多了。她是怎么做到的?老板说:越焦虑的人越容易在buy buy买东西。焦虑感降低了,买东西的欲望自然也会降低。买好的适合他们的就行了。我们这些惊掉下巴的年轻人,觉得一个月三千是绝对不可能的。还有人怀疑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和老板聊天后发现一个现象:一个人的赚钱能力和消费能力不成正比,消费能力更可能和焦虑程度成正相关。一个人在buy buy买的时候,到底是在满足自己什么?为什么一个人焦虑的时候容易逛街?1.参与感——孤独一个假期,我去了两个大超市。几乎没有什么家庭,节日气氛非常沉闷。逛了一会儿什么也没买就走了。之后,我去了街对面的另一家。人很多,挂满了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非常喜庆。我买了很多东西。两家超市的食物也很新鲜。第一家超市甚至比第二家超市还便宜。为什么二胎家庭比较多?这和人的参与感有关,第二家超市营造的节日氛围更容易让人产生参与的欲望。这里还涉及到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为了与他人保持一致而怀疑和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你买,我买,大家都买,有钱很放心。一个人越孤独,越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因为他想参与其中,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和大家一样经历类似的情感体验。至于钱?便宜?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况且大家都买过,再买的话,失落感会降低。相反,如果大家都买了,你没买,你大概会觉得自己亏了。事实上,钱在你的口袋里,东西在别人的地方。怎么会赔钱呢?这只是人们心里的一个洞。损失的是你没有像别人一样的购买行为,没有情绪化的声音。不买,就失去了和别人有同样体验的机会。他们是一群被buy buy收买的人,但没有他们你就是一个人。这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会让人产生焦虑感,推动你像别人一样在buy buy里买。2.控制感——焦虑在咨询室里,我经常会问来访者一个问题:当你焦虑的时候,你是怎么缓解焦虑的?常见的回答有两种:第一种回答是吃,第二种回答是在buy buy买。为什么在buy buy买可以缓解一个人内心的焦虑?焦虑与失控有关,失控不仅指外部关系的失控,还包括个体身体情绪的失控。比如一个人的身体有很多病变,说明他对自己的健康失去了控制感。一个人正在闹离婚,他已经失去了对这段感情的掌控感。我经历过最长的失控经历就是生孩子,养孩子。我去做了38周的检查,结果进了医院。本来应该是顺产,医生建议剖腹产。一切的节奏都被打乱了,走在路上都能感觉到自己慌张的眼神。我必须小心翼翼,防止自己做错事,内心崩溃。那时候,我每天都恨不得钻进淘宝和JD.COM,每三天就在buy buy里买。当然,我也有很好的理由去买它们。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太焦虑了。我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母亲,也不知道如何爱一个孩子。在buy buy购买和母乳喂养是我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同样方式。焦虑会让人陷入混乱,混乱会让人陷入焦虑。他们之间是一种不断进化的存在。Buy buy的购买行为是为了找回控制感: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可以决定和控制我的钱花在哪里。掌控感会让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一个人越是焦虑,就越需要用生活中唯一的掌控感支撑自己的心,不让它真的崩溃。3.获得感——缺乏经过多次的购物狂欢,我发现buy buy买了,满足了一个人的获得感。当你掏钱买了购物袋里的所有东西,就像给所有东西都贴上了一个标签:我的,我的,都是我的!这种获得感对应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缺失。一个缺乏的人,总觉得自己好像一无所有,没有爱人,没有可以给他稳定支持的后盾,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当这些感觉涌现出来的时候,不仅仅是焦虑,还有孤独。我不能拥抱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拥抱。好吧,我就抱一些东西来填补心里的空虚。至少从我在buy buy买回来带回家的那一刻起,我就和这些物品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系。于是我问我心怎么解忧,我心说,买买买。然而,后来我发现,我疯狂买的东西,有一半都浪费了。然后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悔恨的滋味并不比孤独和焦虑好多少。情感促进消费,解决暂时的精神需求,最后用另一种情感买单。我相信老板说的,一个人不那么焦虑的时候,不必要的开支会减少很多。真正好的买买买行为是在你拥有了某样东西之后,你可以享受它。当你能享受你所拥有的,还有机会去攫取更多吗?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