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计数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的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抽象出来,将外部的感性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只能从感知中获得一些简单、肤浅的数学知识,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能力。

一、观察力的培养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孩子的兴趣中,玩中学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字观察力的有效途径。如果给孩子设计几组不同数量、颜色、形状的动物,这几组分别是:“五只鸡、四只鸟、五只狗、三只兔子。”先让孩子数一数每组有多少只小动物,然后让孩子观察思考:“哪组小动物和哪组小动物一样多?”“为什么?”“哪两组小动物不一样?”“为什么”使儿童的感知过程清晰地体现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此观察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高难度的非对应比较,得出了鸡和狗一样多,鸡和鸟一样多,鸡和兔子一样多,鸟和狗一样多,狗和兔子一样多,鸟和兔子一样少的结论。这些结论说明孩子真正理解了数字的实际意义。

二、培养注意力是孩子学好数学的保证。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它是将你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物体或活动上一段时间的能力。借助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习数字,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记的快乐自主中建构数字的知识。比如在“打牌”的游戏中,让孩子先学会抽牌,一次十张,然后按顺序教他们打牌。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孩子很快掌握了打牌的规律,让孩子边打牌边学习数数,很快就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数学的顺序。

第三,培养记忆力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关键。

孩子的记忆主要是无意的,生动的。但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的自我意识记忆会逐渐发展起来。

在数学活动中,运算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帮助儿童在独立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因为儿童学习数学,经验数概念的内涵离不开对材料的直接操作活动。比如中产阶级的孩子学习按大小排序时,我们给孩子提供不同大小的树(树上有大大小小的鸟窝)和鸟。指导孩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鸟巢。然后根据大小不同,帮助小鸟一个个在树上找到自己的“家”。

四、培养思维和想象力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发展。

想象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功能。兴趣上,画中学是培养孩子数学想象力的最好方式。如果我们试着从每个孩子都喜欢的画和拼入手,引导孩子去观察、欣赏、比较生动的图画,去感知数、量、形等数学内容,那么孩子就会愉快地踏入奇妙无穷的数学世界。

其实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对数学产生好感,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有趣的、可操作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可以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中展开,效果自然很明显。如果刻意强迫孩子去面对数学,势必会让他们对“数字”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