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摘要: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玩法更是五花八门。但是,要运用到孩子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我觉得民俗游戏可以纳入儿童早间入园、户外运动活动、角落游戏、零散时间、亲子活动等等。不知不觉中,时间久了,民间游戏会慢慢被孩子消化,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小时候,民间游戏是我们70后、80后的最爱,那时候由于物质匮乏,能在饭后和朋友一起跑步、玩“冰棍喝水”、“杀人救命”等游戏,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学期,“民间游戏”成了我们幼儿园的热门话题。老师们私下四处搜集民间游戏。壮族、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等。也设计写了很多关于民间游戏的教案和论文,多次讨论民间游戏的玩法,在原有基础上创造了很多新的玩法。老师的智慧可谓无穷无尽。虽然我们做了功课,但真正应用到孩子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却很少。在此,我想就幼儿园如何利用民间游戏谈几点小看法。

1,适用于儿童早间入园活动。

早上心情好可以让孩子一天的活动顺利进行。所以,早上孩子入园,我们可以放一些适合室内民间游戏的材料给孩子玩,比如“摘花”、“抓种子”、“玩蚕豆”、“烟盒三角”,可以发展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放进去的材料可以分成几个区域,让孩子有所选择,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玩伴。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也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锻炼孩子快速快速的动作能力。

2.将其运用到户外体育锻炼活动中。

户外体育锻炼的游戏有很多,如扔手帕、跳橡皮筋、跳绳、跳房子、踢羽毛球、滚铁环、抓鸡尾巴、用冰棍打水、杀人救命等。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孩子的游戏。小班和中班难度较小,大班难度较大。抓鸡尾巴、滚铁环、扔手帕比较适合小班的小朋友;冰棍水,杀人救命,跳房子等适合中产阶级的儿童;跳绳、踢毽子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做,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同时,老师要提醒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活动安全。

3.将民间游戏应用于地区角落游戏。

玩转角游戏时,可以将民间游戏“过家家”应用于角色扮演,为孩子准备“过家家”的材料:玩偶、娃娃、自制的行军床、灶具等。儿童分为角色扮演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用娃娃叫自己孩子,哄孩子睡觉,做做饭切菜等家务,做“娶新娘”等游戏。老师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过多干涉,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应用于分散的时间和过渡环节。

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比如孩子在课间过渡的时候,饭前饭后,出园前等等。,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便于携带和折叠的民间游戏。如《石头剪子布》《十字绣》《读童谣》《找东西南北》《蚊子咬人》。这些游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充满童趣,可以让一天的活动各方面自然过渡,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5.应用到亲子活动中。

民间游戏有趣,适合大人小孩一起玩。孩子每学一个民间游戏,老师都可以鼓励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玩,既加强了游戏的练习,又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还能激起父母的童心,让全家人都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重要性。科学地开发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开发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增进同伴友谊,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让我们都重视民俗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同时也是为了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让美好的东西被我们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