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反击》:平凡人该有话语权吗?该反抗吗?于无声处听惊雷

人生走到30岁的三岔路口,

按部就班,还是迈出一步?

逆来顺受,还是勇敢说不?

30岁的反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都是看似平常的琐事。

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却也足够波澜壮阔、惊天动地。

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概如此吧。

作者孙元平,奖项的宠儿。

《30岁的反击》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获得了第五届济州4?3和平文学奖。第一部长篇小说《杏仁》获奖,当导演和编剧也获过奖。

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但小说表现的不只是女性生存困境,更是当代 社会 普通人的无力和郁闷之感。

30岁的大企业实习生,看不到未来,也期待不起未来。

年龄成为金智慧羞于启齿的话题。不是因为年龄本身,而是因为30岁的人了,一事无成,混迹底层。

工作之余,还要疲于应付无聊的社交。为了能喘口气,金智慧虚构出一个“郑辰先生”。

本来是逃避现实,但“郑辰先生”不会打扰,只会陪伴。他反而成了最好的倾听者,聆听金智慧心里的声音。

金智慧平凡的人生,辛酸又熟悉。

面对焦虑和压力,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点时间和空间,整理自己。

小说里,充斥着浪漫与现实的冲突。

关于爱情,小说里描写男女主角的暧昧情愫,笔墨不多,但很温暖。但两人出于现实的考量,没有在一起。

错过的浪漫爱情,在故事中令人感到惋惜;但现实中,这往往是很多人的真实状态。

弟弟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的改变,也是浪漫屈服于现实的例子。

从一个爱情至上的热血少年,变成只追逐切实利益的“小油条”。 还对姐姐的文学工作嗤之以鼻,甚至老气横秋的教训起姐姐来。

连青年都失去了浪漫的秉性,或许是这个 社会 的悲哀。

当然,浪漫与现实最大的冲突,还是在人生选择上。

如果明知没用,你还会做正确的事吗?

书中人物给出的答案,很有启发性。

因为尤克里里相识的四个人,各有自己的烦恼和问题。金智慧之类,被压迫的人们,开始寻求反抗的渠道。

第1次反击,团队向虚伪的政客扔鸡蛋,扔完就跑。虽然对政客可以说毫无影响,但也帮借吃播逃避现实的南恩大叔,找回了自信。

尝到了甜头,团队又有一系列类似的行动。

恶作剧确实幼稚,也没什么实际价值,但一旦做点什么,心里就会舒服一点。

不过,即便这样毫无水花的反抗,还是会被现实打倒。

最后1次反击,年轻有冲劲的编剧武仁,剧本被抄袭了,小团队帮他寻求正义。

武仁却悄悄跟资本达成了协议,背叛了团队。因为觉得寻求真理和正义不会有什么结果,也因为团队里的奎玉家世背景,让他产生了不平衡。

不管怎样,一旦有人认输,“正义”的小团队就会土崩瓦解。

他们意识到,从头到尾都是在进行一场,无效且自得其乐的狂欢。

尽管还没能改变世界,但在他们自己身上,有些事情在悄然发生改变。

对抗讨厌的人

主人公金智慧重遇了学生时代的“克星”,和自己重名的金智慧a。上学的时候就以朋友之名 ,行pua之实。长大之后,工作上不得不接触,再次被呼来喝去。

作为永远的金智慧b,主人公的逆来顺受已经成为了习惯。

成熟后的金智慧,学着鼓起勇气对她的“克星”说不。虽然笨拙、丢脸,和对方的合作还受到了影响,但她移走了心头大石,走出了学生时代至今的阴影。

对抗强权

金智慧辞职选择了喜欢的工作,她的策划,试图为没有话语权的平凡人,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

奎玉继续坚持追寻正义。只不过途径不再是恶作剧,而是深入各大腐朽企业内部,挖掘爆料。

曾经的“正义小队”虽然瓦解,但精神还在。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对抗不公的世界,争取平凡人的话语权。

成年人做事常计算得失,无用的、无效的事情,我们自然不会去做。

但很多行动,不是为了什么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有的是为了抒发胸中一口闷气,有的是为了自己内心能变得更成熟强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心之所安,便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