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预防和纠正小学生数学错题之我见
一、帮助学生解决因粗心造成的错题。
1.帮助学生找到“粗心点”。
面对孩子的粗心大意,与其批评孩子,给孩子上一堂“政治课”,不如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班上有一个孩子,高垲,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老师和孩子仔细分析他犯错的原因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不是他不会做,而是他每次都会看错题。老师由此得知,容易看错题目是他的“粗心”。然后,老师告诉他:“你之所以粗心,是因为你每次审题的时候脑子都溜了。”我们做什么呢以后每次做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停下来,闭上眼睛数到三,再往下读,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因为你没有让思想溜走,而是有意识地给它设置了障碍。“孩子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做了,效果真的很明显。由于粗心,他作业中的错误较少。
2.让孩子设置一套错题,收集相关错误信息。
英国心理学家伯恩布里奇说:“每个人都有错误,老师不用错误是不可原谅的。”课堂是学生犯错的地方,犯错是学生不可避免的行为。
开学时,每个孩子都准备了错题本,错题集分为两栏:原因和诊疗方案。就像医生把脉开药方一样:在病因一栏,让学生提取自己平时的典型错题;在诊疗方案一栏,让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建立错题集,要求学生自主批改错题,收集错题,分析错题原因,实现错题本身的价值,提高学习效率。利用错题集,可以改变错题的相关数据信息,让学生反复练习,总结整理错题,变错题为宝,督促学生防患于未然。
每周老师可以给孩子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把平时做错的题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再做一遍。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犯同类型错误的孩子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
3.把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变成“作业”。
教育孩子做事要谨慎,注意力要集中,不能心不在焉。李大钊先生说:“要学要踏实,要玩就要玩得痛快。”
其中一个学生在她的作业中经常出错,符号是错误的。连几道题都漏了她还交卷,让老师为她焦虑紧张。烦的是提醒她小心也没用。据老师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她上课不专心,同学刚回答的问题马上被问得神志不清。她妈让她做30分钟作业,她就在那磨蹭。如果你让她“再玩20分钟”,她20分钟只会做2道题,有时还全错。老师让妈妈把督促学习的时间改成“只能再打五题,保质保量”。结果5道题她全答对了,只用了20分钟。她妈妈很高兴,说老师已经帮她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方法:把“再做20分钟”改成“再做5道题”。这样,孩子的力量来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自觉地克服粗心大意。
4.孩子的作业要求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可以有效减少错题。
老师对作业的要求不规范,也是孩子错题的一个原因。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一个孩子在做一道多步骤的计算题。因为字迹潦草,他就抄到后面,把0认成了6。
为了有效减少错题,还需要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范,防止乱涂乱画造成的干扰错误。小学生的感知比较随意,对感知的干扰也会造成错误。
5.培养孩子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
孩子的粗心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不小心就会成为一种“套路”。
所以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引导孩子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让孩子养成保管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定期整理书柜和清理书包、当天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检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习惯。生活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粗心大意就会减少。
第二,帮助学生克服上课粗心、注意力不稳定、没有掌握做题方法而造成的错题。
有些同学上课总是几次心不在焉,尤其是数学课,自己暗示自己,但有时候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1.教师要以转化的形式用生动的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枯燥的知识融入现实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课前引入情境,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课时,老师要替学生说话,让学生评论;还可以把枯燥的练习变成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或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的最后,我们用拓展法和新奇法给同学们留下一些悬念,期待下一节课。老师在教“因数与乘法”的时候,在上课铃响的十秒钟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3”,要求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然后写2和5,让学号是2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最后老师问:“我给什么数,大家都可以离开?”同学们稍作思考,齐声说“1”,其余同学在铃声中欢欣鼓舞地离开了教室。小学生天真好奇。如果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所有学生都会热情高涨,事半功倍。
2.要严格,约束学生行为,集中注意力。
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我上课有三个要求:眼、耳、心。每节课我都会分组检查这个要求,看看学生是不是在看老师。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上课时眼睛基本能跟着老师的手走,注意力基本集中,走神、走神的孩子明显减少。
3.不断给予评价,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老师不断表扬和肯定用心的孩子,因为好孩子都是会吹牛的。同时也是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敲响警钟。如果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会马上纠正。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可以随时抛出问题,让他回答,让孩子的注意力及时融入课堂。
第三,帮助孩子克服审题困难,不能理解题意造成的错题。
1,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态度决定一切!
审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其实可以让学生明白,审题的关键是找到“题中之意”,养成主动审题的习惯。
2.让学生圈出关键词,反复推敲,诱发对问题意义的深度思考。
从语言文字入手,圈出关键词,反复推敲,教学生认真阅读审题,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
爸爸36岁,是小明的三倍多。他六岁了。小明多大了?
当初大部分同学都是这么做的:36÷3+6=18(岁)。这些同学看到题目里有“二人组”就用加法。做这类题目,我坚持让学生把关键词圈出来,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意思,明白这个“二”是指六年,是小明的三倍以上。你要把你爸爸的年龄减去六,才是小明的三倍。正确的做法是:(36-6)÷3=10(岁)。
后来老师把这个题目的信息改成:爸爸30岁,年龄是小明的三倍,小他六岁。小明今年多大了?学生看到这类题目会主动把关键词圈出来:小6岁。我明白小六岁不是三倍,所以要加六才是三倍。公式为:(30+6) ÷3=12(岁)。连续几次使用这种方法后,学生做这类题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学生只有反复推敲问题,才能扫清考试中的障碍,对问题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3.正确处理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
有些数学老师倾向于把教学只定位在“数学”课上,重“数”轻“学”。我误以为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只要会形成和计算就可以了,至于单词的不认识,阅读题不通顺,加单词,漏单词,应该都是语文科目的事情。其实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学习数学时处处需要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问题,还要让学生反复、流利地阅读,直到理解问题的含义。
学习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的知识学习有不同的纠错方式。虽然没有公式化的方法,但老师们还是能在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总之,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其作用不仅仅是纠正题目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错误在哪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