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拳的“黄美华菜”怎么说,怎么打?

红色梅花盘

正文/简介

武汉人喝酒,喜欢喝酒的顺序。这个习惯全国人民都知道。如果你走在武汉街头巷尾的宵夜摊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人围着一张桌子。他们把手放在对方眼前,握紧拳头,喊出一长串句子,同时不断变换手势。胜利者得意洋洋,失败者不满。围观的人或拍手叫好,或欢呼雀跃,或站起来打架,或一起喝起酒来。男男女女,没人看,就是热闹。

这是武汉酒桌上最热闹最舒服的一幕。

很多人都知道,酒令大概起源于西周。以前古人玩摔锅、射水、泼水之类的东西,大多来自文人雅士的聚会,所以唐诗中频繁出现酒精饮料。比如李商隐写道:“隔着春——酒,趁它暖我,我提示你如何下注,在那里,一群一群,我们在绛灯下掷骰子”,白居易写道:“花时醉断春愁,醉时折枝作酒屑。”我猜Lotte先生起来折了一束花。请在餐桌上从你们每个人那里拿一个。花最短的那个,不好意思,是个大白。现在武汉人玩不起那个,除非你在自家后花园摘,不过好像没几个人有自己的后花园。不然一般情况下,随便在公园里摘花都是要罚款的。因此,在稍微优雅一点的场合,牙签被用来代替。虽然听起来,但并没有那么浪漫。

但在今天武汉的酒单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魏晋游水的影子。所谓“流水”,就是几个朋友选一个幽雅僻静的地方。大家按顺序坐在蜿蜒曲折的水边,一人往上游放一满杯酒,让它往下游流。酒杯停在某人面前,取之而饮之,而后醉或轻语或辅助,写诗。最著名的是金雍皇帝在93年3月3日召开的兰亭修复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代465,438+0名人在会稽山中的兰亭寄情抒心,诗文结集。王羲之醉酒后,远离龙蛇,写下了《兰亭集序》,千古名篇。当然,在民间,也有人把这简化为只喝酒不写诗。

武汉的酒令也有类似的规定。例如,一个基本规则是,餐桌上的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不管你知道什么样的喝水顺序,不管你怎么用,流水是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这是其一。其次,为了公平和可持续,必须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出拳制胜,不留空位,跳跃,赢了就跑。这正符合《红楼梦》中鸳鸯的一句话:“酒令大如军令!”。

武汉酒令的内容极其丰富。不是简单的像北方人拿出“两好男儿五冠军八匹马”,也不是像蒙古西藏新疆给你唱到你醉。武汉的全简JIU令,集花枝令、谜语令、典故令、劈字令、骰子令、默令、急令于一体,颇为古风,全国各地少见。

以唐代名为“招令”的搏拳为例。武汉搏拳是国内同类酒单中最具音乐性和观赏性的。首先,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要读一首诗一样的诗。有各种隐藏的桩陷阱。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拜托,馅饼,红梅菜!”“(Pai,treat)两个厢一起唱,节奏和切口对了,才能让后面的号继续比赛,不然比赛没法打。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武汉人打拳的时候每句话后面都要带一个“红梅菜”?据我所知,这种拳法最初起源于武汉,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中间加了‘红梅菜’,是在文革后期。”武汉方言中的“才”是“没有”、“一般”的意思。比如武汉人说“某某是菜”,意思是你不是酒,你只是小菜一碟。文革时期,一首红遍全国的苏联歌曲《红梅》,曾唱到:“田野河流,红梅开。“大批上山下乡的青年唱着这首歌,奔向祖国的边陲。多年以后,他们慢慢把武汉的一个酒令演变成了“请,送馅饼,红梅菜!“里面包含了很多辛酸和无奈,但又显得有点豁达,有点玩世不恭。

在武汉,老一代传下来的切口饮酒令越来越少了。现在能听到的精彩连词只有几个。仔细听,像诗一样。因为它来自民间,所以也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楚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大街小巷的歌词都带着几分浪漫的文艺气息。不信你去湖北省博物馆看看。楚文化出土的兵器都是雕龙画凤,精美如艺术品,这是秦、兵士、杀人兵器比不了的。作为杀人的武器,秦冰的刀刃简单,把它的审美功能降到了最低点,无形中提高了它的精神文化杀伤力。不外乎秦能统一全国,成就大业。不过话说回来,有句老话:“虽楚有三族,忘秦必楚!”楚文化营造的浪漫文化氛围是不屈不挠的,但也有另一种巨大的力量。俗话说,流水不争第一,道法自然。

“一竿子光溜溜的,背着米上成都。成都的姑娘爱大米,我爱成都的花。”这是古老的湖北酒令。点餐的人念一句,谁要是赶不上,他就已经输了,酒当然跑不掉。在古代,饮酒者必须头脑灵活,具有一定的文采,而且酒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诗词歌赋、花鸟景物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到了近代,中国的酒文化已经逐渐让位于商业和官场,不再是当年的盛况。但我们仍能从这份流传于湖北民间的酒单中依稀看到明末清初湖广填川的盛况,以及湖北与四川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由于战争、瘟疫和自然灾害,四川人口锐减,耕地贫瘠。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四川的劳动力和粮食生产问题,清朝采取了“屯田开荒”的措施,湖北、湖南等十余省的移民陆续在四川定居,其中以湖北、湖南两省最多。据统计,这次迁徙持续了100多年,进入四川的人数在百万左右,其中湖北、湖南两省的人数各占一半。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了这段历史,你就知道湖北出现这样的酒令并不奇怪。

当然,也有一些著名的老酒单值得一提。文革时期“东风吹,战鼓敲,当今天下谁怕谁”明显有知青的派头。而“雄赳赳,气昂昂,刘闯走进韩颖的房间,望东望西,……”则是套用洪湖红卫兵的歌词自娱自乐。而“江汉关的钟是几点,三红四喜是两个广东”,与辛亥革命时期汉口的开埠和广东、武汉政治地位的转变有很大关系。

二十年来,武汉的酒类秩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比如因为1983版的射雕英雄传,武汉出现了一个全新版本的酒单。“时间的灰烬欧阳锋,南帝北丐洪七公。杨荆老顽童,人人都想嫁黄蓉。”它及时、迅速、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喜闻乐见的一些情况。近年来,武汉的酒令越来越个人化、私人化,在公共场合流传的酒令已经很少听到。类似于“爬楼梯,摸平台。这么大的一锭银子滚滚而来。恭喜发财。”它的源头是武昌监狱,而“东湖的水绿绿的,我们的关系才刚刚开始。”恐怕和武汉大学的青年学生有关。

当然,所有这些酒令游戏都只是拳击之前的切口和歌词。这些歌词或婉转或铿锵,需要双方都熟悉。一人一句或者* * *歌曲的界面,颇有几分“黄鹤楼玉帝吹,江城五月梅花落”的味道。之后在每一场打斗中,绝不能离开大拇指,必须在尾巴上戴一顶帽子,也就是这个酒单的最后一句话。比如双方都说“请,馅饼,梅花菜!”猜拳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七巧,红梅之盘”。诸如此类。

更近一段时间,新娱乐改变了很多对酒的传统认识,也改变了很多饮酒方式。现在,在酒桌之外最常见到酒精饮料的地方是各种酒吧。有日本拳、韩国拳、香港拳和台湾省拳。比如现在最流行的《两蜂令》,充满童趣,据说来自香港。具体口令是:“两只小蜜蜂,飞到花里去,飞!”石头、剪刀、布,然后赢的一方会打一个耳光,左右,同时嘴里发出“砰、砰”的声音,输的一方会做个手势摇头,打一顿,喊“啊、啊”;如果猜的话,一定要做一个吻,做两个配音和动作。如果你犯了什么错误,你必须喝酒。这种游戏适合两个年轻人玩。有点轻浮,玩起来特别搞笑。老同志大概是不合适的,不然你都50多岁了,还要拍个吻戏,做两次配音,真的很诡异。

另一种流行的酒令游戏不仅在武汉有,而且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像骰子的789,骰子的大话(这是老游戏),虎棍和鸡虫,扑克游戏,每7,还有十五?二十、蛙跃、美女与英雄等。其中一个游戏叫“开火车”,挺有意思的。游戏方法是,开始前,每个人说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位置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是武汉人,另一个人是上海人,你要说:“开车,开车,开火车,武汉的火车要开了。”大家一起问:“我们去哪里?”你说,“上海是开放的”。代表上海的人会马上回应,然后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了。”然后大家一起问:“我们去哪?”然后这个人选择另一个游戏对象,说:“开到某某地方。”如果对方稍微犹豫一下,没反应过来,那就输了。

这让我想起了唐朝一个叫申屠城的传奇故事。传说有个穿布衣的书生叫沈土成,去当县令,大雪挡住了去路,晚上就投到茅屋里。好客的主人煮酒准备座位,围着火炉招待客人。浪漫天才沈土城举起酒杯说:“我最讨厌晚上喝酒,不醉不归。”他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作为雅序。没想到话音一落,坐在对面的主人家女儿咯咯地笑起来,说:“这么大的雪夜,你能去哪里?”说完,姑娘深情的看了申屠城一眼,脱口而出命令:“风雨如灰,鸡鸣不已。”沈土成听了之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女生用诗经?郑峰?《风暴》中的诗句隐藏着“你不喜欢见君子吗?”最后两句话表明,女孩已经含蓄而微妙地表达了对他的爱。于是,沈土成向女孩父母求婚,结了婚。

但是,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发生在两只小蜜蜂的时代。

/博客/文章/17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