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为什么会死?
其次,安娜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花花公子W·连斯基身上,这是导致她悲剧的直接原因。他对爱情的投入远不如安娜。
最后,由于安娜自身的矛盾因素,她背叛了上层社会却又不愿意失去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她把连斯基的爱当作唯一的价值,她总是担心连斯基会抛弃自己,另寻新欢。
赞赏:
从创作意图来看,托尔斯泰将安娜最后的自杀安排在铁轨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家庭幸福开篇讨论的回答。但是从人心的角度来说,安娜的死可以避免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她在遇到傅连斯基的时候挣扎过,最后发现她唤醒了自己心中的真我。
回到彼得堡后,看到丈夫,真实自我的声音被放大,最终让她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当她和傅连斯基开始新的生活时,她又开始怀疑和猜测。她也尝试过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但是最后没有成功,变得有些紧张。其实每个有感情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经历类似安娜的内心活动:发现自我时的内心悸动,恋爱时的无法自拔,嫉妒多疑时的盲目和极端。
安娜一步步放大自己的内心和自己,最终整个人变得极端和神经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娜的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很让人感动的是,她自始至终保持着纯粹的道德感,还有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爱情的信念。看完安娜死前的意识流,我的心怦怦直跳,眼睛湿润了好几次,我以为是我。
当和爱人有牢不可破的鸿沟时,所有人都是盲目而脆弱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在安娜之死中歇斯底里地批判社会的黑暗,文学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没有必要批评安娜的作品。我一直觉得安娜的作品也是最有人情味的,也是每个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正常反应。一位俄罗斯文学教授说,爱情是对人性最好的考验。
生活在当今世界,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考验道德,但每个人都会面对爱情,考验我们道德的正是爱情。在恋爱中,我们会经历一些属于人的原始感情。所以,爱能使人生老病死,只有内心感情的平衡与和谐,才能让爱不成为死亡的动力。
百度百科-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