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偏义复词课件
1. 偏义复词 知识讲解 什么是“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
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好”“歹”相反,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不计得失”(偏在“失”),“听听动静”(偏在“动”)。在语文课本中出现很多,如:“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偏在“姥”)(同上)“我有亲父兄”(偏在“兄”)(同上)“其日牛马嘶”(偏在“马”)(同上)“世上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偏在“饥”)(《论积贮疏》)“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在“深”)(《石钟山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在“入”)(《鸿门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存”)(《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在“异”)(同上)“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在“害”(《〈指南录〉后序》)判断是否是偏义复词以及偏向哪一个词。
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如“勤心养公姥”,课文中只提到阿母,便是偏向“姥”;“我有亲父兄”,课文中写到刘兄逼婚,而只字未提其父,便是偏向“兄”。
再看下面两例:“夫击饔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芙蕖》)两句中的“耳目”都是偏义复词。前一偏在“耳”上,后一偏在“目”上。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切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都是偏义复词。有时即使是同样的两个词,用在这里是偏义复词,用在别的地方也许就不是。
如:“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故盐铁均输,可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义》)两例中都有“缓急”,但前一是偏义复词,指危急的时候;而后一却是一并列词组,指物资的过剩和紧缺,即有无。
2. 古文中什么是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在1954年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的骈俪文已经盛行于世,其文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作为文章的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
3. 偏义复词 知识讲解 什么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好”“歹”相反,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不计得失”(偏在“失”),“听听动静”(偏在“动”)。
在语文课本中出现很多,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同上)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同上)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同上)
“世上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偏在“饥”)(《论积贮疏》)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在“深”)(《石钟山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在“入”)(《鸿门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存”)(《出师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在“异”)(同上)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在“害”(《〈指南录〉后序》)
判断是否是偏义复词以及偏向哪一个词。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如“勤心养公姥”,课文中只提到阿母,便是偏向“姥”;“我有亲父兄”,课文中写到刘兄逼婚,而只字未提其父,便是偏向“兄”。
再看下面两例:
“夫击饔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两句中的“耳目”都是偏义复词。前一偏在“耳”上,后一偏在“目”上。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切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都是偏义复词。有时即使是同样的两个词,用在这里是偏义复词,用在别的地方也许就不是。如: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故盐铁均输,可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义》)两例中都有“缓急”,但前一是偏义复词,指危急的时候;而后一却是一并列词组,指物资的过剩和紧缺,即有无
4. 2018年高考语文怎样读懂文言文ppt公开课简单的,你要先先打好基本功(实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偏义复词、文学常识、古代修辞),没基本功你看古文就是在看天书.然后就是需要对文意和中心思想的总体把握,这就是你语感和技巧的应用:技巧就是要学会根据语境判断语意,联想类比确定词,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追求信、雅、达(即准确、通顺、流畅).像《史记》、《二十四史》等多以介绍人物为主,像《古文观止》等是以古文的散文形式为主,掌握这样著书规律,对了解文意主旨中心都有帮助的.读古文最重要的其实是坚持,我刚接触古文也是不知从何读起,但坚持读就精通了。
5. 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孔雀东南飞》里的偏义复词有“便可白公姥”的“公姥”,“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我有亲父兄”的“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的“父母”和“弟兄”等等这些。 1、便可白公姥(公姥:意义偏“姥”) 2、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 3、我有亲父兄(父兄:意义偏“兄”) 4、我有亲父母(父母:意义偏“母”) 5、逼迫兼兄弟(兄弟:意义偏“兄”)。
6. 偏义复词的详解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例四: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白头吟》)
——“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例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
——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例三:言其利害。(毛遂自荐)
——偏的还是利。
7. 成语中偏义复词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文言文中常见的偏义复词如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偏义在“崩”,“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8. 成语中偏义复词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文言文中常见的偏义复词如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偏义在“崩”,“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