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第十五章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

学校课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巨大的改革,改革的起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改革者的努力,二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兴趣的提高,三是学校教育的经验。这三个方面的一个教训是,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出发。当孩子们有机会从事各种身体活动来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时,上学就是一件乐事,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就容易多了。这里的自然冲动指的是那些游戏和主动作业。如果学校教学不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学习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就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学习变得无效,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有效学习是指知识的获得是有目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应付学校作业的结果。

学校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游戏和工作可以促进年轻人的智力和道德成长。如果学校里只用游戏和竞赛,手工和劳动,是不够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们。

二、可利用的作业

活性材料有:纸、纸板、皮革、布料、纱线、粘土和沙子、金属、工具等。制作方法包括:折叠、裁剪、测量、浇铸、制作图案、加热和冷却。做作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户外旅行、园艺、烹饪、缝纫、绘画、唱歌等等。教育者让学生从事这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技能,获得乐趣,获得的结果是次要的。

杜威所说的这些活动与我们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类似,但不同的是,我们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是作为课文学习的补充,比如小学的手工课、劳动技术课,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就当辅修科目,让学生在学习完语文、数学、英语等主修科目后放松一下。在杜威那里,这些活动课是常规课程。

杜威的实践活动排除了那些老师事先选好的材料,可以控制学生的操作,避免出错。但是指望学生用现成的材料来获取智力是错误的。只有从粗糙的材料开始,有目的地使用它们,学生才能获得成品材料中包含的智能。如果一个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材料,他可以亲身感受到从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中衍生出来的知识,这将提高他的智慧。学生作业的目的愈合于人性,或者说日常经验所要求的目的,学生的知识越真实。如果老师是为学生选择材料,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是一个方面。

主动作业要重视一切,作业的情境有完整的感染力。这意味着主动作业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单方面的能力,比如语文学习、单词识别、数学运算,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技能、态度、习惯、知识认知、信念形成。没有整体性,教育就变成了单纯的技术和个人知识点的学习。比如小学语文教识字,老师只会教学生一个字是什么,而不会教它是怎么来的,怎么构成的。这种教育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厌学。因为没有和学生自身的经验相结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不是主动作业,不存在无效的、讲究整体性的教学。

杜威进一步指出,所有的科学都是从有用的社会工作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家庭作业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就像家庭作业和科学材料的关系一样密切。

第三,工作和娱乐

主动家庭作业这个术语包括作业和游戏。游戏和工作并不是对立的。两者都有意识地有一定的目的性,设计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和适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时间跨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影响了目的和手段的直接联系程度。在游戏中,活动是它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它未来的结果。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对什么都好奇,喜欢帮妈妈洗碗、扫地、洗衣服等。但是等孩子长大了,每天大人让他洗碗扫地的时候,他就不想做了,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把做家务当成一种游戏,结果他就不想做了,也不会每天连续做。但是,大一点的孩子让他每天做家务,就变成了工作。游戏免费,可塑。而且工作也不是免费的,尤其是成年人经济条件不好,为了拿工资必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种工作几乎是辛苦的工作,所以人们需要闲暇时间来提神。而艺术就是这种需求的答案,人需要艺术滋养心灵。

杜威总结了游戏、工作和艺术的关系:游戏和工作的心理差异不能和经济差异混为一谈,这一点很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游戏的规定特征不是消遣,也不是漫无目的。在游戏中,目的是进行更多类似的活动,而不是根据产生的结果来规定活动的继续。当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时,活动的意义就会增加,因为人们更加关注所获得的特殊结果。所以,活动逐渐变成了工作。人为的经济条件使得游戏对富人来说是一种无用的刺激,对穷人来说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劳动。没有这些人为的经济条件,游戏和工作同样自由,都可以从自身引起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工作只是一种活动,有意识地将后果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来照顾;当后果超出活动,活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时,工作就变成了强迫劳动。工作总是渗透着游戏的态度,这种工作是一种艺术——虽然不习惯被这样称呼,但本质上确实是艺术。

2018/2/20

PS:大学堂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4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