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星和大宇为什么解散?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实上,母公司大宇的经营策略很难摆脱。

北京软星是台湾省大宇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代表作有《垄断》。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开发仙剑系列,但也有《阿猫阿狗》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上海软星由母公司大宇控制,它必须服从北京软星的指挥。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上海软星的自主权最少。

上海软星创立之初,是北京软星总经理、仙剑之父姚壮宪的主意。他把仙剑系列交给了张怡筠、王世英等主要玩家,而自己则致力于开发大富翁。

姚壮宪离开台湾省去了北京,这多少有些令人气恼。因为他虽然是大宇的王牌制作人,但这几年过得并不开心,包括大宇内部的问题,还有他自己的问题。

大宇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游戏公司。比如开发一款游戏,员工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提出来,很容易被采纳。当时单机市场非常繁荣,只要做游戏就有人买,从而掩盖了这种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随着游戏市场越来越成熟,玩家的品味越来越高,挣钱越来越难。姚壮宪经历的第一个时代——个人英雄的时代结束了。

与此同时,个人电脑也在从DOS平台向WINDOWS平台转变。仅仅做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游戏是不够的。姚壮宪曾经习惯了单飞的制作风格。面对技术和观念的双重转型,他有很多矛盾和困惑。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他,那就是他虽然做了《大富翁》和《仙剑》两个系列游戏,但大宇给他的只是一个中级项目主管。大宇上市前公开要求员工认购原始股,却没有多给他股份,让他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当其他组的主任帮助团队成员提高认购金额时,他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导致了他的团队成员应有利益的极大损失,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不满。

大宇上市后,内部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姚壮宪在内的一批关键开发人员已走上管理岗位。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集团生产的弊端在转型后逐渐明显,集团之间缺乏沟通更加明显。姚壮宪更侧重于项目策划和人员安排,暴露了很多性格上的缺点。为了防止别人干涉大富翁和仙剑的发展,他对团队成员进行了过多的限制和保护。当时大宇决定将咸宜移植到世嘉的土星上,并确定由狂热的林家宇掌管,这引起了姚壮宪的不快。之后,当林和他团队里的几个美工走得比较近时,他就警告林“不要和其他团队成员玩”,而每次林索要的DOS源代码,姚壮宪总是以“硬盘坏了”等理由拒绝提供。林和他的团队成员只能从游戏中提取程序并重写,这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完成SS版本的移植后,林家宇一怒之下退出了狂热的创作组。

而姚壮宪与狂徒的另一核心人物谢的关系也并不理想。谢是的主力企业,为游戏倾注了很多心血,但名气远不如姚壮宪。在构思《仙儿》时,姚和谢的创作理念存在很大分歧——姚坚持《仙儿》要讲一个全新的故事,而谢则认为要延续一代人的故事。两人相持不下,最后谢无奈转行开发新游戏《侠客传》。为了让游戏达到FF7和铁拳(新闻、图库、论坛)3的质量,姚壮宪不断修改剧本,推翻策划案。不仅开发人员怨声载道,本来就人手不足的开发团队也举步维艰。最后,仙儿的发展终于搁浅了。

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认为这是自己发展的机会,可以摆脱总部的束缚,于是只身一人随张怡筠来京。经过最初的努力,北京软星已经初具规模,不仅招聘了很多游戏开发者,还做了一款创意素描游戏《仙剑客栈》。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然而,在客栈发售后不久,也就是Norsoft成立刚一年的时候,姚壮宪就做出了一个有些出人意料的决定,让张怡筠带领团队带着Joseph Chang、王世英等主要开发商赶赴上海,成立了Norsoft的分公司——上海软星。

“其实做好游戏才是最重要的。露脸不重要。R&D人员应该让游戏中的人物成为明星,而不是他们自己。——摘自张怡筠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