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勇气|我们面对的世界充满了波澜。

作家手中的笔,如同骑士手中的剑,随时可以取人性命。好在迟子建的这支笔,写的时候没有很多作家那么冷。迟子建的文字,就像冬日里温暖的太阳,让人在失望的时候,很容易获得依然被捕捉到的光芒。

作为迟子建的粉丝,我们称迟子建为池子,这样更亲切。

迟子建的新书《候鸟的勇气》在五一节前的最后一天上市了。这本书她期待了半年,终于在五一收到了,一头扎进了自己构建的文学世界。她成为小书迷已经十年了。她基本上把自己创造的词都看完了。虽然她有时候觉得文字的描述还没准备好,但作为粉丝,她已经跳过来了,体会到了文字本身的力量。因为我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池子的写作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我们这些阅读文本的人却没有改变。通过文字,我们在一起成长,接受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就是接受这个人的不完美,这就是现实生活的背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完美的我们一起成长。

迟子建在新书的结语中写道:我们面对的世界将充满波澜,无论是文本内部还是文本外部。看完全文,感觉还不够。相反,这句话让人觉得很安心。在迷茫的世界里,很多人因为无法安心而难以安心。这本书所描述的群体,就是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故事:无论是善是恶,无论是贫是富,无论是衙门里的人,还是寺庙里的人,大多是出于精神上的困惑。这不是对世界的描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观察自己的真实内心,成了最奢侈的欲望。

全书沿着两条主线推进,一条是以张黑为首的金文河候鸟站看守人的生活主线,以及以候鸟站为基点的一群人。有候鸟管理站,有娘娘庙,有山川河流,有修行者,应该与世隔绝。围绕这些图像,候鸟一年南飞北飞,冬去春来;另一个是生活在瓦城的人的生活,这里有饺子店和粮店,简单却带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因为收入和地位的不同,瓦城人分为“候鸟”和“留守者”。因为候鸟的关系,两种人的关系在这部中篇小说中得以呈现。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比较,才会对迷失的人进行深刻的剖析,然后才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小说中的场景或多或少是作者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在这部八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中,迟子建把候鸟的主人定义为一对东方鹳,长得像仙鹤。因为救了他的命,作者把鹳的命运和黑脸联系在一起。张黑棉的真名叫张树森,这是一个自然的名字。和迟子建小说中所有令人敬仰的人物一样,张黑棉要么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要么名字中带有光环,比如周铁崖,他在这部小说中守护着候鸟,却在偷猎。为什么铁崖这个名字有些风?

张黑棉是一个极端的爱鸟人士。他曾经是一名森林消防队员。在一次救火中,他因为长期饥饿和森林中老虎的突然恐慌而晕倒。结果一只东方鹳救了他,开启了小说中的奇特命运。出事后,张黑棉的心智变得比常人不正常。他单纯的童心,使他不被世俗的传统习俗或人伦的杠杆所束缚,所以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人,对于鸟,对于自然界的万物。因为这份淳朴,他为了一根野鸭的羽毛,坐了一夜的黑暗与周铁崖算账。因为这份单纯,为了关注他的人,他敢于触碰世间的条条框框,大胆说出内心的感受;因为这种单纯,为了保证一只受伤的东方鹳顺利南飞,当新的冬天到来时,它选择留在候鸟管理站,直到它们成功南飞。即使故事以两只鹳之死的悲情基调结束,故事中爱情的悲情呈现却有着别样的魅力。

与张黑棉的极致朴素相比,是瓦城高官名流到普通百姓对虚荣名利的追求。当权者会争取更高的权力;赚钱的人会期望赚更多的钱;没钱没权的普通人,为柴米油盐醋茶发愁。小说讲的是瓦城,其实讲的是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普通人,都是心智正常的人,却总是把自己束缚在人类构建的虚假关系网中。这种追求的矛盾高峰是,因为一场不存在的禽流感,候鸟和留守人员的矛盾升级了。就像《红楼梦》里描述的,你一生追求的东西,最终都会毁于一旦,毁于一旦。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走久了,人的内心都渴望最真实最纯粹。好的小说不一定有美国大片那样的高潮,但一定要有艺术真实的保留。有时候文字与其说是切肉刀,不如说是涓涓细流。对于文艺小说来说,刻刀太锋利,涓涓细流深入人心,给人最深的触动。很多人喊“文学死了”,就像尼采当时喊“上帝死了”。他认为对历史和现实的描写,是我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彻底打破了原来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定位和描写。在互联网飞速互联的时代,谈文学可能被称为“时代的傻子”。很多作品中量词和名词越来越多,形容词越来越少。文章写得越多,越理性。被黯然失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时代没有背景色。

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就是作为一个调色盘,记录这个时代的细节,带给读者一些反思和思考。这是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也是目前很多人所忽略的。“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但人们总是坚持用时间换取金钱,再用金钱换取所谓的自由,就像电影《后来的我们》里的最后一句话:后来,我们拥有了一切,却没有。

时间给池子的创作带来的表现是,他对小说情节的处理更加娴熟和娴熟,字里行间依然保留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大兴安岭的味道。与早期的文字相比,文章中突出的社会责任和思考,才是岁月在一个人心中最美的镌刻。

候鸟的勇气,你喜欢就看。让心灵感受文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