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在幼儿园的玩耍行为?

第一,游戏是一种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独特活动形式。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反映了他们周围的真实生活。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中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道德观,同时了解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是由社会生活状况决定的,它与儿童周围的生活状况密切相关,是一种社会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戏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服务对成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样。

但是,游戏并不完全等同于劳动、学习等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首先,游戏不同于劳动,劳动生产物质财富,而游戏不生产任何东西。其次,游戏不同于学习。虽然学习不创造任何财富,但它是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比如回答问题或者完成作业,而游戏不是强制义务。

因此,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一方面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是和劳动、学习活动一样的社会义务。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游戏是在想象或想象中完成的现实活动,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形式。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参与成年人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体验能力较差,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而不能以劳动或学习为主导活动。换句话说,游戏是一种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独特活动形式。

第二,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活动形式。

游戏不仅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也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品质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先,在游戏中,孩子的运动器官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孩子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必须努力去完成,所以他们的行动会更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身体的运动器官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在游戏中,孩子的心理过程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性格品质也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研究表明,社交游戏和角色游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假装玩耍有助于提高孩子理解他人思想、感情和观点的能力。社交角色扮演游戏的使用频率与各种承受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论年龄、性别、智商和活动水平如何,经常和同伴玩假装游戏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和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交能力也更强。

必须指出的是,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而是离不开成年人尤其是教师的正确组织和引导。一方面,成年人应该关心、组织和指导孩子的游戏,同时,不应该安排他们代替更不用说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把游戏作为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

学前教育是家长和幼师运用各种方法和对象,系统地、有计划地、科学地对大脑进行刺激,使大脑各部分功能逐步完善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中智力发展的基本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而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恰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训练过程。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可低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发育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积极引导。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不懂得分享。所以,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愿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