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大班数学中的元教案

作为一名不知疲倦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经常编写教案,这将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写教案?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大班数学理解人民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活动1:数学:货币换算用数学理解人民币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小于10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其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的不同兑换方法。

3.可以在游戏中兑换10元以内的硬币。

4.让孩子理解简单的数学。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1元硬币),铅笔,记录单。

活动流程:

一、了解人民币

老师:“你知道这钱吗?他们是一样的吗?”(引导孩子观察。)“它们多少钱?”“你怎么知道是X元?”通过观察硬币上的数字,让孩子知道它们不同的面额。)“仔细看看钱上印的是什么?你知道这些钱的名字吗?”(人民币。)

第二,游戏“筹码”。

1.老师表白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去超市买东西,但是我只有一块5元钱。我想换成1元和2元,请大家帮我换一下。想想1元2元佑能换多少块。请在记录单上记录每种钱的数量。”

2.小朋友拿出币卡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小朋友说出运算结果,老师会展示活动结果。

4.集体检查是否每笔收款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收集5元钱。

6.老师用大统计表和孩子一起数5元钱,用几种方法找零。

第三,实践

1.老师展示一张人民币10,让孩子用人民币卡探索不同的兑换方法,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2.孩子们报告他们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孩子一起算10元。换钱有几种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里。

活动2: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遵守秩序,与人礼貌沟通,体验独立购物的快乐。

2.了解硬币的换算关系。

3.能使用10以内的加减法玩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格,人民币,文具。

活动流程:

一.退出

1.老师:刚才我们一起算了10元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录取钱,补10元。

2.孩子互帮互查,看收的钱是不是10元。

第二,购物

1.说明购物要求。告诉孩子每件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不要超过手里的钱总数。提前安排好收银台,购物后到收银台付款。

2.孩子们可以自由购买商品和付款。提醒孩子做文明顾客,小心轻放。

3.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第三,会计

1.请孩子们分享他们自己的记录表。

2.将孩子的记录单整理在展板上,与孩子分享。

附:取钱记录单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 (2元)+本(3) =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映:

第一,课件的下载、修改和使用问题

因为自己技术水平有限,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讲课用的课件,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进行修改,让这个课件为我所用,适合我。以前也这样修改过,从来没有出现过错误或者失误。这次谁很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因为白天学校课事情太多,所以上周四下午下班就没回家,改到了下午5点到9点。在保存了所有的更改后,我想再次享受一个晚上的工作。没想到,我再次打开课件后,我修改的页面上的图片全部变成了红色的大x,我急得不得了。后来我自己研究了一下,也问了同事,才知道这个课件本来就有禁止使用所有国外图片的安全警告,我做了什么也没有办法挽回。第二天晚上,我又要加班到晚上9点,又要做课件。俗话说,“你从错误中学习”。以后下载课件后,一定要仔细研究,再决定如何使用和修改。

第二,教师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教材中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展示三张孩子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金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用这个情况图,而是用了我班小朋友经常喊的口号“加油,都是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喊这个口号。我的想法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入课堂教学。但是在评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这句口号,这是学生平时喊着玩的,不能用在课堂上,因为这句话毕竟价值观有偏差,人不能只“看钱”。我觉得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人民币,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省钱教育等需求,所以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建议前面的省钱可以简单提一下,欣赏省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在后面展开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币后,让学生报识别标志时,老师建议可以找同学在前面,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指着自己的钱,印象比较深刻。

百科: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是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以人民币符号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两条横线,即,“

大班数学理解元教案2的设计背景

那天,发现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50分的人民币,并不容易。我问他去哪里买。他说某孩子说没有,撕了扔地上。他捡起来玩。大班的孩子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人民币的面值和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和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硬币兑换关系,学习简单的粘贴技巧。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

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要准备的活动

1,各种面额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和价目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给我看看人民币。老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老师:对,是钱。钱是可以交易的东西,比如买玩具,买生日蛋糕,或者请别人干活,把钱给别人。我们在中国赚的钱叫人民币。

第二,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给小朋友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请仔细观察差异。

2.请个别儿童谈论他们的发现。

3.老师纠正并肯定孩子的陈述。

4.简单的告诉孩子,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四舍五入的分。

三。人民币兑换

1.给我看看20美分的人民币。请告诉孩子们1美分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2.给我看看50美分的人民币。请想一想1美分能换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1又2分?

扩展活动

1,贴不完整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逛街。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用的真钱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他们有很高的兴趣,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这是违法的。年幼的孩子们非常认真地把撕碎的硬币贴在老师面前。通过对孩子的细心观察,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数字来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大班的孩子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进行“交换”环节。我从简单的2分钱到1分钱到5分钱再到2分钱和1分钱,引导孩子一步步掌握简单的交换关系。

3.老师适时地把自己当成孩子,既是活动的领导者,也是参与者,孩子在平等的氛围中与老师打成一片。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非常活跃,这是我想象不到的。我原以为这会是一堂枯燥的课,但我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理解教材,更要理解孩子。

5.如果再上这门课,我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故事。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孩子对人民币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