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思维系列-第七期现金流游戏-积极的人生是有希望的人生。

积极的生活是有希望的生活。

现金流游戏是现实世界的微缩版。在这里,用最小的经济成本,端正思想,赢得成长。

这一次,我终于从无知和盲目模仿走向了以成长为主的新阶段。

市场情况

6号选手Z女士赢了“$?”在第二轮比赛中。65,438+0”股(买入65,438+02,000股),随后市场情况——“$ 65,438+0”股翻倍(24,000股),然后第五轮遇到变现的机会——20美元/股。一瞬间,他从“饿不死”的中产阶级一跃成为拥有48万美元的富翁。

我的现状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前半段运气一般。我唯一的资产就是我用第三轮贷款买了一套“2+1”的公寓,剩下的都是额外的开销,无效的小生意,工资结算。

创造* * *赢

得到这些信息后,我在台下眼里只有自己和Y,积极开动脑筋:怎么才能从她身上赚钱,帮助积累自己第一桶金的初始资本?终于迎来了一个“小生意,大生意”,主动和Z谈判:为她提取大生意,转让机会卡。

市场形势

游戏进行到10轮,遇到了市场情况——购买公寓(2室、4室、8室),出价每间4万美元。

现实矛盾

碰巧在第八轮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机会卡。

1.按照市场价格,扣除抵押贷款后,最终可以获得26000美元的资本利得。这样的收入对于离第一桶金还很远的我来说,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2.就在我准备卖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套“两居室”,就拿来给我了?300美元/月的现金流。这是这个游戏的第二个现金流,1才?$ 100。

仔细权衡

1.出售“两居室”公寓后,资本收益为26000美元,即资本资金可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股票,相对较快地获得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或股票分红。

2.保留“2房”公寓,继续每月持有?300美元的现金流。目前没有其他资金积累,离圈子还有一段距离?现金流缺口1790美元。

权衡之后,果断卖掉“2室”公寓。

我怎么了

比赛倒数第二轮,他严重失业,停赛两轮。

目标现状

离出界目标的距离"?590美元的现金流”。

化被动为主动。

这次没有像前几场那样的现场表演。遇到失业,你会彻底放松,或者无限失落。我依然坚持自己“出圈”的目标,积极观察其他玩家,搞清楚:谁符合“小生意大生意”,委托TA帮忙抽“大生意”牌,获得现金流。倒数第二轮,我观察到玩家1没有出圈的希望,现金资本很少.....是时候果断委托TA抽“大不了”这张牌了。

?在现金流游戏中,我见证了门卫、小学老师、飞行员等不同背景的人,在同一个世界里创造着各自的财富生活。游戏不会因为你是低收入阶层的门卫或者秘书就给你绿色通道。任何一个被平等对待的人,都可能经历多种风险:比如公司陷入困境,两只股票合二为一;通货膨胀爆发时,房子被银行强行收回,相应的每月现金流被取消;或许你会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失业;有多个孩子;强制购买豪华游艇.....面对风险或意外,你一定会赢,只是因为你是高收入阶层。而且肯定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生命更顽强,人生更有希望。

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等。联合出品,企鹅影业、七维动力联合开发制作的中国首档青春成长类节目——《创造101》,其中:出生于1998的YCY,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最终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获得第三名。作为一个苏北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她早早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做出了两个重要的选择:

一个是?当她在初三从号称“地痞集中”的中学退学,当她判断教育对自己毫无用处,只会给家庭造成负担的时候,她可以立刻收手。在大多数成年人看来,即使是在质量很差的中学完成义务教育也是好的,退学绝对是政治上不正确的。

第二是?她自然知道城市化的好处。我离开学校去了上海。她相信上海是个大地方,是个好地方,是个有能力的人都会去的地方。比苏北更容易赚钱。就算她暂时离开,也会杀回来。“不留在上海的都是没本事的人。”而又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娇滴滴的指责上海高房价亏待他们,时不时的要“逃离北上广”,撒娇也流不出什么新意。

靠自己,靠大城市。一个20岁的女孩,带着这样的信念和洞察力,付诸了行动。她超越了许多人。一个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人,应该比别人活得更好。

初步思考:十个应对步骤。

第一步,接受事实:我确实遇到了一些情况,但是我有选择。

第二步,控制情绪:客观理性对待。

第三步:回顾我的目标:我现阶段的目标或人生目标是什么?

第四步:量化风险:预估经济等各种损失。

第五步:库存资源:现金实力、银行放贷能力等。

第六步,解决方案:

方案1:自助;

选项二:?找对支持的人;

方案三:自救+找对人养你。

步骤7,行动计划:

方案1:自救,对应具体行动方案?

方案二:找合适的人支持和响应具体的行动计划?

方案三:自助+找合适的人扶持,对应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八步,具体实施。

第九步,“最坏结果”心理准备:努力之后我能接受的最坏结果?

步骤10:总结清单:

(1)我有没有尽全力去应对这个风险?

(2)经过努力,转危为安或“化风险/事故为机遇”;还是经过努力,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这就是最坏的结果?

(3)

这次我做对了什么才转危为安或者“化风险/意外为机遇”?什么房间可以改善?

这一次,风险能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的最坏结果”是因为我做的对吗?什么房间可以改善?

这段经历提升了哪些具体的能力?这些经验是否可以借鉴或适应其他环境,比如职场、现实生活,甚至提炼为珍贵的生存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