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早期阅读小班小板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应该主动道歉认错。
过程和方法:掌握“我”在这件事上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和描写,体验“我”的心理变化,即超越“我”的过程,培养理解语言和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我”的表达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我”如何超越“我”。
教学难点:是什么促使“我”说“对不起”,也就是“我”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三个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的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提出问题。
让学生谈论你通常使用哪些文明语言。当我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我”应该说“对不起”,引出题目,写在黑板上,一起读题目。
(从生活出发,自然引入。学生有话可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问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谁”说了,为什么说,怎么说,结果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题目为辐射点,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轮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初步阅读文本,整体感知。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大声朗读,读出正确的发音,理解句子。
检查阅读情况,师生点评。
(评语要中肯恰当,以启发性语言为主,让学生愿意大声朗读。问题:你刚才大声朗读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生疑惑的结果:别人好回答,但是什么情况下“我”说“对”
不好意思,三年级的学生说不清楚。
学生自己提问,然后大声朗读,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让学生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自己寻找答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培养的。)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我在什么情况下说了“对不起”?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先学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学生大声朗读,思考:我以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通过抓住“不固执,不自私”这个关键词,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能纠正自己错误,能为别人考虑的孩子。
通过对“被板子打”的影视片段的记忆,对比自己不敢向别人认错的感觉,初步感受到“我”向别人认错的痛苦和难受。
(注意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大声朗读来体验“我”的心情
2.学习的四个自然阶段:
过渡:正是因为我有这样的问题,当我用铅笔划到同桌的下巴时,老师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什么?
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感受“我”的心情。
课堂交流,谈谈你当时读《我》是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一句话体会到了这种心情。
出自“可是不知何故,我的喉咙好像被石头堵住了,连一个字都吐不出来。”“我站在同桌面前等了一会儿,不敢看任何人的脸。”看到“我”当时就难受,紧张,害怕。请学生谈论他们是否有过与自己现实相似的经历。
2“在我心里,我不知道自责了多少次。”看到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心里很愧疚。
反复朗读,读出“我”难受、紧张、害怕、自责的心理。
联系语境,进一步了解“我”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我”的这种感觉。* * *三句话:
我不知所措,尴尬得满脸通红。
(2)“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三个字真的很难说。
大声朗读。
经过学生的深入讨论,我把握住了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到了情绪“内化”和“吸收”的过程,而朗读则是我所理解的思想内容“外化”和“升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即“通过阅读理解”和“通过理解促进阅读”的有机结合。)
3.学习五八自然段。
过渡:“我”说这三个字好难,那么最后是什么促使“我”说“对不起”?
默读五到八段。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总结: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在“我”提高了认识的前提下,在榜样的推动下,“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对不起”二字。
这是课文的难点,但是经过以上的准备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水路就完成了。)
(4)总结全文,回归生活。
1.填空。
在“我”说了“对不起”之后,老师()、同桌()、同学都()、“我”和陆()。
2.结论性问题:这是个好结果吗?学生们喜欢课文中的“我”吗?告诉我为什么。
3.第十届全运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南京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学生是其中之一。你要怎么办?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4.交流评论。
语文只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充满活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家庭作业
1.读文本,读情感。
2.收集至少三个礼貌用语。
3.收集一个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
七、板书:
说“对不起”
带头:向别人承认错误是不舒服的。
来自老师和同学的鼓励
过了那段时间:超越自己
我的知识,榜样,勇气。